八路军榴弹发射器配用榴弹之探

2021-11-25 22:25张琇杰
轻兵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弹带膛线榴弹

张琇杰

锯掉肩托的M79榴弹发射器

首次在單兵肩射武器应用高低压发射原理

1939年八路军研制的榴弹发射器在世界上第一次将高低压发射原理应用于步兵肩射武器,减小发射的后坐力,发射与大口径身管同口径的弹药,实现了大口径武器的抵肩发射,使步兵拥有了便携的小型火炮般的面杀伤火力。据笔者考证,此前世界上还没有发射与大口径身管同径弹药的抵肩射击武器。其采用的35mm口径也很独特,没有可供参考的参照物,完全是八路军兵工厂独立研制的。

从构造看其榴弹采用高低压发射方式

从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结构看,它没有采取任何抵消后坐力缓冲措施。其拉机柄靠手动拉开,较粗的复进簧推动击锤做功,而发射时机匣内无向后运动的部件,因此复进簧不具备缓冲后坐的功能;肩托的构造为实心木托加一层薄铁板,木托与底板之间没有任何填充物,也不具备缓冲能力。

由于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结构上没有装填榴弹的构造,也没有退壳部位的设置,它的榴弹只能从管口装填,而且必须是无弹壳整体发射出膛的弹药,类似于日本八九式掷榴弹;而没有缓冲措施,意味着必须减小发射时的后坐力,以使人体可以承受。采用高低压发射方式能有效减小后坐力,如美国M79榴弹发射器就可以手持发射,有不少士兵甚至还锯掉了肩托。八路军榴弹发射器应采用高低压发射技术减小后坐力。

八九式掷榴弹结构图

具备设计生产高低压发射武器的能力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东三省兵工厂改为“奉天造兵所”,生产包括九二式步兵炮、八九式掷弹筒在内的各型火炮及弹药。技术高超的总技师于鸿春参与生产过这些种类的火炮和弹药,对八九式掷弹筒的高低压发射技术轻车熟路,完全具备设计和生产能力。

因此从现存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构造以及当时技术人员的能力来看,它的榴弹使用了高低压发射原理。

在榴弹技术上有创新

八九式掷榴弹的膨胀弹带

八路军榴弹发射器配用榴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结构上参考了日本的八九式掷榴弹,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重新设计,正如周吉隆所说“只要实现高压到低压的一个过程就行”。

由于八九式掷榴弹是前装弹,装填时要与发射筒之间留有空隙,并需要克服密闭火药燃气以及膛线挤压高速旋转的矛盾。铜质膨胀弹带平时与发射筒留有足够间隙,发射时火药燃气进入弹带与弹壁之间的几个喷孔,使弹带膨胀,与发射筒内壁紧密闭合封闭住火药燃气,同时弹带挤入膛线带动弹丸高速旋转飞出发射筒。由此,发射后的掷榴弹弹带上留有明显的膛线挤压痕迹。膨胀弹带的设计是个巧妙的办法,但加工工艺比较精细。

八九式掷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分解后的八九式掷榴弹部件:左侧为装炸药的弹体。中间部件为药盂及高压室部分,其中,红、黄两色线标出的是弹带与弹壁之间的燃气入孔,火药燃气由此进入使弹带膨胀;红色圆圈的部位是底火;带8个孔的就是装发射药的发射药室,也是高压室,孔洞是火药燃气喷孔。右侧的铜制物体是八八式瞬发引信,性能优良

炮弹上的铜质弹带

发射后弹带上膛线挤压痕迹

迫击炮弹设计有闭气环

俄罗斯VOG25榴弹闭气环及弹带的设计

八路军榴弹弹带采用新技术方案

八路军的榴弹也是前装填,弹体和发射管壁之间必须留有空隙,不能像后装弹那样让弹带过盈嵌入膛线闭气,否则会被膛线卡住无法塞进发射管;而线膛发射管要求榴弹在发射时弹带必须嵌入膛线,以使弹丸高速旋转飞出。

于鸿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沿用膨胀弹带,熟悉技术路径,但工艺精细,而且弹带的材料也难以解决。那就另辟蹊径,在弹带上做文章,使材料比较容易解决(用铜钱熔解即可)。

滑膛发射的迫击炮弹采用多条闭气环来封闭火药燃气,弹体中部有一圈圈的闭气环,发射时泄出的火药燃气通过炮弹和炮管内壁之间空隙时在环内产生涡流,减缓了泄出的速度,达到闭气效果。

于鸿春在榴弹的弹体上设计了铜弹带及闭气环,发射时通过闭气环及弹带阻止火药燃气的泄漏,以保证膛压。为了在有膛线情况下装填方便,于鸿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在弹带上刻有凹槽,就是按发射后膛线在弹带上形成的压痕,预先在榴弹弹带上刻好与膛线对应的凹槽,装填时凹槽对准膛线将弹丸塞入弹膛,发射时弹带上的预设凹槽顺着膛线带动弹丸高速旋转飞出。如此设计,既方便了榴弹前膛装填,又有效密闭了火药燃气。这样的创新思路,只要想到了确实不难实现,但造诣不够深厚根本想不到。俄罗斯的VOG25榴弹也采用这种预制膛线槽的方式,如图所示。黄色线标示的是多道闭气环,红色箭头标示的是顺膛线开有凹槽的弹带。

底部带有4个孔的7P39榴弹

俄罗斯7P39无壳高爆榴弹

底部带有6个孔的7P39榴弹

八路军榴弹的初速较高

八路军35mm榴弹的弹重推测在400g左右,内装炸药约100g,威力大于手榴弹。弹体材料为熟铁,来源广泛,易于加工。该榴弹的初速推测在100m/s以上,高于M79的76m/s,其最大射程应超过1000m,周吉隆所说的600m射程是指正常射角下的有效射程,并不是最大射程。

看一下其他榴弹的数据。美国马丁电子公司2008年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32榴弹发射器研制了新型榴弹,在M203、M320上也能使用,其Mercury HEDP(水星双用途榴弹)是一种杀伤破甲榴弹,长110mm,质量268g,初速107m/s,最大射程800m。由于初速介于低速榴弹和高速榴弹之间,被称为“中速榴弹”。与八路军的榴弹在质量和构造上类似的是俄罗斯的AGS-40“巴尔干”榴弹发射器使用的40mm 7P39无壳高爆榴弹,该弹全长132mm,质量约450g,它的发射药位于弹体尾部,点燃后火药燃气通过底部小孔排出(有4孔和6孔之分),其初速225m/s,为高速榴弹,最大射程可达2500m。从600m的有效射程看,八路军榴弹的初速应该高于中速的“水星”榴弹。

由马丁电子公司的“水星”中速榴弹及俄罗斯的高速7P39榴弹的参数可以看出,当年八路军技术人员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超前性。

八八式引信

八八式引信结构复杂

难产的榴弹引信

由于八路军榴弹发射器以直射为主,榴弹的入射角较小,需要引信的灵敏度高,故不宜照搬迫击炮弹引信。因此于鸿春选择了技术性能较好的八九式掷榴弹专用的八八式引信进行仿制。八八式瞬发引信为机械触发式引信,体积小巧,灵敏度高,性能可靠,全长58.4mm,直径25.4mm。

美國马丁电子公司的水星双用途榴弹

八八式引信结构比较复杂,分为引信体和传爆管组件两大部分。引信体由击针体组件、上引信体、上击针簧、击针簧隔片、惯性保险筒、下击针簧、离心子保险筒、保险离心子、保险销和下引信体组成。传爆管组件由传爆管、针刺火帽座及火帽、雷管、传爆药和一套垫片等组成。传爆管为带针刺火帽、雷管和传爆药的一体式结构,拧在引信体的最下部。每个部件均由若干细小零件组成,且加工装配工艺要求非常精细,生产难度很大。对于条件简陋的八路军兵工厂而言,生产这种引信如同让铁匠铺制造手表,确实是难于上青天。虽然于鸿春进行了简化以降低难度,加工仍然非常困难。

于鸿春设计出引信后,不是因为设计的原因,而是因为物质条件太差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生产数量不成规模,才导致榴弹发射器未能在1939年投入批量生产。

研制、生产和装备单位

榴弹发射器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惟一批量生产列装的制式多用途面杀伤武器。研制工作开始于栖霞县路家沟村,八路军蓬黄战区兵器厂在这里驻扎了六个月,去掉建厂安装调试和研究学习的时间,真正的研制用时也就两个月,研制领导人是厂长周吉隆,主要设计者是于鸿春。仔细研究了八九式掷弹筒等武器的构造原理后,确定好研制目标和方案,于鸿春即进行设计工作。到大庵庙以后,在繁忙的建厂间隙,开始了试制榴弹发射器的工作,注意是“试制”,说明设计图纸已经完成。通过试验,证明设计思想和思路完全正确,只是当时因引信产量不足而未能投入生产。它的成功试制,充分展现了胶东八路军兵工战士不畏艰险、勇于开创的英雄气概。

“崑嵛厰造”,表明了榴弹发射器的生产单位。其他兵工厂抗日战争期间均不在昆嵛山周围活动,只有胶东第三兵工厂在该地区坚持生产,1941年2月组建时从兵工一厂调来的骨干带来了1939年的图纸,按图进行生产,一直到1944年下半年,同年底,该厂调整改为子弹专业厂。

装备单位为胶东军区部队,总兵力在10000余人到35000人之间,推测总装备量不超过1000具。

瞄准状态下食指位于击发部位待发

瞄准待击发状态

发射器大致操作流程

八路军榴弹发射器大致操作流程如下。

架设 二人发射小组选择地形隐蔽、视野开阔的位置构筑发射阵地,两脚架打开,尖头扎入地面抓牢,将发射器架设好。

装弹 射手将拉机柄拉到机匣盖上方缺口处卡住固定(这样不会走火),位于装弹位置,副射手将榴弹从管口装入,以辅助工具将榴弹推到发射管底部弹膛位置,装弹完毕。

待发 装弹完成后,射手将拉机柄从缺口处松开,移入现在缺失了的击发机件的待发位置,进入待发状态。

瞄准击发 射手通过瞄准具对准目标,进入瞄准状态,食指位于红色方框内(缺失击发机)击发位置待发,瞄准后自行击发或听从指挥员命令击发,完成雷霆一击。

发射器及榴弹未能保存

榴弹发射器没有知名度

八路军榴弹发射器最初以掷弹筒的名义列装,被官兵形象地称为“双腿步枪式小炮”。由烟台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于2009年出版的《胶东兵工》一书提到,“1943年春天,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到第一兵工厂视察,要求工厂迅速研制和发展掷弹筒和掷弹的生产,支援前线。……第一兵工厂弹药部当年夏天开始按照日本掷弹结构进行试制,秋天定型投入生产……”这说明此前胶东军区没有仿制过日式掷弹筒。1943年胶东军区将第三兵工厂生产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掷弹筒送到延安展览,受到周恩来副主席的表扬,并指示中央科学院派人到胶东考察。八路军总部的部队已经于1941年大量装备掷弹筒,延安却派人来胶东考察,这说明三厂的产品有过人之处,和一厂仿制日军的掷弹筒不是同样的武器。

因榴弹发射器是撤编装备,当年参与生产的兵工战士,除了周吉隆厂长均未留下回忆录,也未见史料收录部队指战员的记述。原来的图纸等技术资料,在严酷战争环境下没有保留下来,最终留下了历史空白。

一件产品的知名度,除了自身的价值,与领导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牙山炮”之所以大名鼎鼎,因为它是由许世友上将亲自命名的。由于榴弹发射器没有职务显赫的高级将领关注,虽然设计具有一定超前性,仍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进入阵地,架设好榴弹发射

拉机柄处在装弹位置

榴弹发射器仅一具留存

从留存的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生产编号来看,装备数量较为可观,但如此庞大的数量却仅有一具残缺品留存于世,耐人寻味。

一是它所用材质为熟铁,质地较软,不耐磨损,容易损耗。正常发射榴弹情况下,它的膛線并没有多少发的寿命,用不了多久膛线就被磨平,榴弹发射出去精度很差,打不准目标就没有使用价值,损耗报废的数量很大;

二是它的击发部件是附加安装的,使用很不方便,保管不善还容易丢失,颇受官兵诟病;

三是它的榴弹威力较小,仅比手榴弹大一些,不能直接摧毁敌人的碉堡、炮楼等坚固目标;

四是因为榴弹威力小,没有对敌人产生足够的震慑力,未能引起军区首长的高度重视,这是主要原因。

上述几条大概是它被撤装的缘由,也是1943年许世友命令第一兵工厂仿制日式掷弹筒的原因。

因为八路军榴弹发射器是按照1939年最初的设计图纸生产的,实际是于鸿春的验证性设计,还不成熟。于鸿春深知榴弹发射器的应用潜力,绝不会半途而废,假如他能正常发挥,后续或将推出构造完善的成熟型产品,但战争局势没有给他机会,日军多次针对该兵工厂进行扫荡,于鸿春在扫荡中下落不明,榴弹发射器未能获得改进,止于1939年的初始设计水平。这真是莫大的遗憾!事实证明在科技创新当中,关键技术人才是不可替代的。

榴弹未能留存

遗憾的是,八路军榴弹发射器所用榴弹未见实物保存下来。原因比较简单,就是缺乏保留历史资料的意识。撤装榴弹作为报废弹药,由各军械仓库自行清理,存在安全隐患。为彻底消除隐患,2000年后在全军范围进行为期数年的废旧弹药和危爆物品清理整治工作,将库存积压的报废弹药全部进行销毁处理。此次整治中发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缴获和自造弹药。因为缺乏保护历史资料的意识,强调确保安全无隐患,许多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弹药实物也被销毁。此项工作结束后,历史遗存废旧弹药真正成为了历史,八路军榴弹发射器配用的榴弹也同样湮灭在历史中。

八路军榴弹发射器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一种我军在战争年代独创的武器发明,其理念和原理未来仍将继续沿用。

猜你喜欢
弹带膛线榴弹
膛线类型对牵引体发射性能的影响
新型复合结构滑动式弹带设计与仿真研究
一种新型结构火炮身管膛线的计算分析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气体炮尼龙弹带设计有限元分析
中国LG6型40毫米半自动榴弹发射器
末制导炮弹塑料弹带强度研究
身管膛线类型及其动力学影响研究*
弹带喷涂技术
炮膛里为啥要[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