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常见眼部疾病

2021-11-25 02:28刘荣春
家庭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斜视斜视弱视

刘荣春

近几年,我国自上而下都很重视儿童及青少年的视力保健,定期组织眼健康筛查,家长拿到视力筛查报告,发现孩子视力低下后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近视了,不停地责怪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家长之间也互相抱怨放纵孩子玩电子产品……其实,孩子视力下降除了近视外,还有更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眼病。

弱视

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双眼近视或远视度数差别太大)、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年龄 3~5 岁儿童视力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少儿的视力下限为0.7。该视力指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矫正的远视力。如果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年龄组的下限,就是弱视了。

弱视根据病因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弱视的治疗方法

⒈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如尽早治疗致密性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戴眼镜进行光学矫正,尽早手术治疗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的重度上睑下垂,等。

⒉矫正屈光不正。对存在屈光不正的患者而言是首选治疗方法。73%的3~7岁儿童可在光学矫正一年后视力达到0.8;基线视力越好,治疗效果越佳。

⒊遮盖疗法。重度弱视遮盖6小时/天,中度弱视遮盖2小时/天。“前期光学矫正+遮盖治疗”后残余弱视改善不佳者,可考虑提高遮盖时间,即初期治疗可先进行短暂时间遮盖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再提高遮盖时间。

⒋压抑疗法。阿托品压抑治疗可代替遮盖疗法,对弱视的治疗同样有效。阿托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依从性更高,但是要密切观察,及时随访,避免并发症。

针对弱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早筛查早诊断;②尽可能矫正/消除弱视病因;③尽早干预治疗,随着年龄增加,神经系统可塑性下降,弱视治疗的效果也随之下降;④依从性是决定弱视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治疗中需要注意中高度远视眼。在视觉发育期患儿的眼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于扁平,形成了远视状态。远视的孩子由于看远看近都处于模糊状态,视觉中枢没有得到很好的视觉刺激,极易形成弱视。患有中高度远视眼的孩子必须进行正规的散瞳验光,正确配镜;如果伴有弱视,需要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遮盖优势眼,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

斜视

斜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眼病,患病率约3%,可以分为很多种。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后天的;按斜视类型分为隐斜视、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A-V斜视及特殊类型的斜视等。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内斜视中的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合并远视眼,戴眼镜矫正即可。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需要根据病因保守治疗,外斜视中的间歇性外斜视需要视斜视情况评估是否手术治疗。其他类型的斜视在尽早明确病因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免影响孩子双眼视功能的建立。有一种斜视为假性内斜视,貌似斜视,实际上是由于鼻梁过于扁平及眼睑内侧发育异常(内眦赘皮)导致。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有些眼部疾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黑蒙、视神经视网膜发育不良、颅内疾病等严重的眼部疾病可以合并斜视,手术前一定要做详尽的眼部及全身检查,以免导致误诊误治。

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002%~0.004% ,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后或出生后最初3年,但80%以上在出生后一年内发病,男性患儿较多。先天性青光眼会造成严重的视功能下降,以至于影响宝宝一生的生活质量。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有其独特的症状和体征,患儿均表现为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常有用手揉眼、烦躁、喜欢埋头往母亲怀里躲避光线等行为。患儿由于眼压高,导致角膜扩张,眼球变大,外观上看,常常有一只或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又称牛眼。如果孩子的角膜(黑眼球)直径大于12毫米,则高度怀疑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早期眼压高、房角异常、生理性大视杯,需要仪器检查,肉眼看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治疗,眼压持续升高,则会表现为角膜(黑眼球)水肿呈灰白色,进而失去视功能。其治疗原则是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首次手术成功率高,尤其在3~12个月龄时手術成功率高,并且手术可以多次施行。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儿童眼病,我国的患病率为0.037%~0.05%。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新生儿盲的10%~30%。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白瞳症”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要体征,就是瞳孔区失去了正常的黑色而表现为白色的病态。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不能追随物体运动,明显影响视力,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力障碍。为防止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发生,对于危害视觉发育的致密性先天性白内障,在患儿全身条件允许及可接受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单眼考虑出生后6周手术;双眼致密性白内障手术时间一般建议在出生后10周。如白内障不是全混浊,周边还有透明区域,可以观察。手术年龄越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这与婴儿眼球组织发育不完善有关。关于手术方式:小于1.5岁的患儿一般单纯行白内障摘除+后囊切开+前部玻璃体切割;大于1.5岁患儿除上述手术外可同时置入人工晶体;大于8岁的患儿可以不进行前部玻璃体切割。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管理十分重要,需要配戴眼镜或接触镜,并且要定时更换,有的孩子需要进行弱视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长期定期随访、坚持正规治疗可以使患儿保有良好的视力。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具有遗传倾向,与第13号染色体长臂(13q14)的RB1基因突变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占儿童全部恶性肿瘤的2%~4%,其发病率为1/30 000~1/18 000,全世界发病人数为每年9 000例,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生存率几乎可达到100%。

RB在临床上主要以“白瞳症”为首发临床表现,患儿家长可以在夜间看到患儿的一只眼或两只眼呈波斯猫样眼睛,发出一种特殊的光亮,使人不能忘怀。该病的诊断多以影像学特征作为临床证据。

RB治疗目的首先是保存生命,其次是保存眼球及视力。应根据临床分期,考虑眼部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全身受肿瘤侵犯的情况而制定综合的诊疗方案,并进行规律的随访预防复发。目前国内外治疗RB的主要方案,是除了与其他肿瘤相同的化疗、放疗外,眼内介入治疗、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及冷冻、眼球手术等是主要治疗手段。RB对化疗敏感,常用药物包括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卡铂、美法仑、环磷酰胺等。

猜你喜欢
内斜视斜视弱视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日本孩子斗鸡眼增加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期疗效分析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