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 亲和力提升研究

2021-11-26 06:10王新刚
关键词:前台理论课理论

王新刚,王 睿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30“亲和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思想观念之间相互吸引、相互靠近的文化力[2],它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包括其吸引力、感染力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既需要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的教学资源供给,也要探索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拟剧理论作为观察社会交往与互动的重要理论,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暗喻性”的契合关系。摒弃“表演”的虚假性特质,从“表演”的技巧方法的维度,探讨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启示,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透视

拟剧理论是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的,在后续学者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借鉴戏剧表演的观点,将舞台演出艺术引申至整个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把整个社会比喻为戏剧中的舞台,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社会舞台上的演员,用社会交往和互动来的“表演”来解读社会[3]。这个理论固然存在一些“刻意为之”的“表演虚假性”,但从整体上来看,它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的实践逻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

从拟剧理论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生成过程,每次有效的教学都是具体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在拟剧理论产生之前,对社会认知的主流理论是功能系统论。它认为社会是由类似于人的身体一样的结构,不同的系统要依靠社会规范进行协调,社会就是靠着每个人遵循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来维持正常运转。拟剧理论颠覆了对功能系统论的固有认知,认为人不可能机械地被动地按照社会规范活动、接受社会安排的宿命。每个人都是能动地存在于社会活动之中,立足于自身生活环境,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创造“社会”自身。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宏观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固然需要分析课程设施的顺序、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内在关联。然而,每一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却不是抽象的预设功能体系,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具体的、生动的交往与互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依据“结构功能”进行建构和设置,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是一个非结构化的生成过程,每一次教学都是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只有立足于教学实践自身的、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境定义中,才能够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符号的“情境定义”,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师的“印象管理”来实现的。“情境定义”是拟剧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它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犹如处在一个舞台上,会根据所处的环境需要来定义自己的言行,而观众则在这个过程中解读他人传递的信息,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回应。舞台戏剧的基本要素,如演员、观众、剧本等都可以在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戏剧和教学有一种隐喻性关系,因为它们都要运用语言、姿态、标记、符号等手段创造交流和参与的情景。”[4]180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上的表演。表演是“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3]19。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广义上的舞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教学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教师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表情、神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这些在文化中预先设定的符号意义,让学生明白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理论及其所附着的观念和信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体现的是一种有效的“印象管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堂这个舞台,在与学生交往与互动中,通过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效地’投射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定义,并已‘有效地’促成了对特定事态的领会”[3]5。“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从教学的角度看,则是通过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授内容的认可、认同、理解和深信来实现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为了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传递中介的社会交往,摒弃拟剧理论中“表演”的“虚假性”,可以借鉴其有效的表现形式达到教学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作为传播思想理论和政治观念的“演员”,按照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剧本”,通过逐步推进自己的教学“表演”,营造和维持特定教学情境,使学生“观众”接受这种情境定义所蕴含的态度、观念和情感,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常识话语体系中,“表演”含有“虚假”的意蕴,与真实的日常生活相分离。如果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说某人在“表演”,往往是一种贬义,认为这个人在“作秀”或“欺骗别人”[5]。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分析中,表演则仅仅是教师呈现自己社会角色的一种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科学性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基础上,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说为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11作为“说服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彻底性是其教学可以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因此,摒弃表演的“虚假性”特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个微型社会舞台之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鉴“表演”艺术,将学生带入自身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之中,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呈现

从拟剧理论的视角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场社会拟剧,课堂是教师“表演”的前台,教师在这个前台上以教学内容为剧本完成“表演”,学生是观看教师“表演”的“观众”。在课堂教学结束的“课下”,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相对于课堂“前台”,“课下”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的“后台”。

课堂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完成“表演”活动的主要“舞台”,“课上”与“课下”如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台”与“后台”。其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中,课堂是这场拟剧发生的前台。戈夫曼将前台来指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3]19。前台是进行正式表演的场所,演员在这个区域里把他们的表演呈现在其他人——也就是观众面前。课堂教学发生在教室等固定的空间之中,不仅具有座位、讲台、黑板等硬件设施,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背景装饰,用来营造文化和知识的气氛,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同时,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身而言,它是具体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授课教师、听课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都有一定的安排,这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的制度性保障。一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旦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拟剧也随之拉开序幕。其二,教师在前台主要通过“外表”和“举止”传递信息。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台,它是师生进行教学的场所,相当于戏剧中的舞台,它既包括一定的教学设施、装饰品、教室布局等,也包括教师与之相匹配的外表和举止,它们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外表”随时会告诉我们有关表演者的社会身份,“举止”是表演者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情境中扮演怎样的互动角色[3]2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技术性教学,它是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传递和接受,教师的外表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7]其三,生活境遇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言行是其拟剧的后台。后台不同于前台之处,是个体不必再扮演由社会所赋予他的社会角色,可以暂时从社会角色摆脱出来,能够自然与放松地表达和呈现自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后台则是课堂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即课堂之外,而这个时空中,教师和学生不可能会如同戏剧散场后的演员和观众一样分道扬镳。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校园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接触、互动和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形式也更加多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后台要比拟剧后台更加复杂。

拟剧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的表演者和观众。拟剧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舞台的演员,在不同的情境定义下扮演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及理论的灌输,也正像表演者和观众的交往和互动,其效果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能否得以维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一个有着鲜明层次和身份差异的教学情境,教师通常是课堂中的“视觉中心”,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定义者和维护者。因此,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中在课堂前台的角色扮演者,学生是这场拟剧的特定观察者,即观众。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的表演者,扮演的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政治规范的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表演主要是“用来表达它所表现的工作的特征,而非表演者的特征”[3]68,教师需要尽可能抛却和隐藏个性化自我的特征,尽可能呈现教师这个角色的社会化自我,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期待,使自身的教学态度、形象设计和教学行为尽可能符合角色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完美地将社会角色呈现,是维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情境定义的关键。另一方面,学生是这场拟剧的观众,扮演的是知识和文化的接受对象。一场完美的演出不仅需要表演者的尽心表演,同样也需要观众的默契配合。只有当观众接受了表演者演出带来的情境定义,这种表演才算成功。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与学生观众进行有效互动,使其尽可能理解其教学意图,扮演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这个社会角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三、拟剧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拟剧理论认为,表演者能否成功促成观众理解其创造的情境,领悟和理解其中态度、观点和价值,前台和后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前台呈现和后台维护同样都是不可或缺。因此,从前台和后台即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统筹发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两条基本路径。

(一)前台印象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当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他通常总会有某种理由来展开积极的活动,以便向他人表达他有意表达的印象。”[3]3印象管理是个体在前台进行自我呈现时,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和品质,来影响和操纵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从而成功塑造特定情境下的社会角色。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受到由表演促成的情景定义的引领”[3]93,提升教学亲和力,也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印象管理。

首先,教师要精心打磨教学“剧本”。在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前,教师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提前“编排”,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的转变,实现“政治理论”与“生活语言”的对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教案,是课堂拟剧得以展开的必要条件。其一,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研究。“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8]1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个“先验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其中所蕴含“现实的运动”。每一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一个具体方面或某一维度的解读,如果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把握,纯粹的表演就会变成“技巧的卖弄”,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成华而不实的相声场。其二,完成“抽象理论”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通俗的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把“大我”与“小我”有机统一起来,就需要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9]46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处理好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抽象”之间的矛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语言、鲜活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形象生动的比拟比喻等,把抽象理论变成生动故事。其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打磨教学“剧本”。教学“剧本”不仅是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还包括后台的准备,它内在地规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提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文字、图片或影像等相关资料,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做好叙事准备。这个过程也就是课堂拟剧的剧本准备过程,在拟剧开展的进程中,教师根据这个剧本进行自己的角色表演,从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境定义,形成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最终实现两者的精神升华。

其次,教师要格外注重仪态形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仪态形象对于教学实效的取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着装打扮,给学生留下积极向上和专业专注的职业印象。如男老师应着衣得体,选择与课程教学相匹配的服饰等。女老师则应注意妆容得体,不佩戴浮夸的装饰性物品。如此,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首因效应”,为课堂实效的取得占领先机。在形象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先进思想理论和政治观念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表情、声音、手势等都对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10]244而表情与手势是另外一种语言,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想法和心理,因此,“表演者的行为在表达方面必须要有责任感,因为会有许多微不足道、漫不经心的动作恰恰传达了不合时宜的印象”[3]179。教师的仪态形象对于学生观众深度融入课堂拟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注重仪态形象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最后,教师要加强师生双向互动。课堂剧本的打磨和仪态形象的管理是教师前台印象管理的必要步骤,课堂拟剧开展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则是强化、调整和补充印象管理的关键环节。成功的课堂拟剧,不仅需要教师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同时也需要唤醒和激发观众发挥自己学生角色的能动性。“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1]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知识理论课的地方,就在于它注重的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培育,它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要掌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适度地将前台视觉焦点聚焦在学生之上,从而使紧张的前台表演获得一定的舒缓。“前台的松弛能为人际交往提供基础,地位较低者同时也会获得一种允许亲密的宽容。”[3]170随着学生不断参与课堂活动,由纯粹的观众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对于对课堂教学的涉入感、参与感和获得感都不会增强。“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表演生活,他们的情感被激发,意志和行为发生改变,主动将教师的表演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连接,并有效指导自己的生活。”[12]因此,教师的前台印象管理由静态转向动态,并在动态之中得到进一步维护,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二)后台印象维护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拟剧中,后台是前台的延伸,课下是课堂的补充。教师在前台表演所形成印象的巩固和加深,离不开后台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如果说前台的印象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面战场”,后台的印象维护则是这场拟剧的“后方突围”。它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网络空间中要谨言慎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深层次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师生之间的网络交往和互动,成为他们社会交往和互动的重要补充。教师在网络空间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身的前台印象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网络空间的行为也应当更多传递正能量、展现个人风采;要杜绝传播激进观点,不发表有失偏颇、以偏概全的相关言论;在微信朋友圈、论坛、网络社区等平台上,更多地以寓理于事、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发表自身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对于社会事件形成正确的看法;更多关注学生的困惑和迷茫,做好对学生网络舆情的搜集与处理工作,以平等的姿态进行真诚的网络对话、交流,实现观点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塑造。总之,随着师生网络交往行为的扩大,教师在网络空间也要言行得当,使网络空间为课堂拟剧前台的印象管理添光增彩。

其次,教师在课外实践中要身正为范。课外实践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课外实践中师生交往不可避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拟剧后台的重要组成。不同于课堂教学的严肃,课外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往往更加轻松融洽,更能体现出双方的个性化自我。因此,为了更好维护前台表演所造成的印象,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功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课外活动中以高尚的情操和规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课外实践的目的,从而使课堂理论走进现实生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以自身的人格素养和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熏陶。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外实践交往中必须要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恣以借鉴和模仿的样本,使课堂内外联动互通,产生协同效应,为课堂拟剧的成功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升自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33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道德水平上,社会都对其有着极高的要求。“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13]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和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坚定学科自信,胸怀祖国和人民,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探索教育艺术,实现自身人格魅力、理论水平、道德境界、授课技巧的全面提升,才能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总之,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全面提升自我,才能为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

四、结 语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微观视角,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如同拟剧的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课上与课下的互补,亦如同拟剧的前台与后台。因此,在批判拟剧的虚假性成分的基础上,运用“前台”“后台”等表演的相关理论,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前台理论课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