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美学意境呈现

2021-11-26 10:49陈泠朱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雨声

陈泠朱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所创作的歌曲。中国的诗词与乐,向来不可分割,其中宋词更是以流畅高雅的音律感,受到后世作曲家的广泛采用。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白栋梁尝试古典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的融合,选取了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本文将从词的意蕴、“通感”音乐创作技法、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声乐部分的演唱诠释基本构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诠释该作品的美学意境。为演绎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提供一些美学上的借鉴意义。

一、《虞美人·听雨》的意蕴

《虞美人·听雨》选自南宋词人蒋捷的《竹山词》,蒋捷的词风婉雅且豪健、词旨慷慨而深远。《虞美人·听雨》是《竹山词》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许多学者推测他一生经历的依据。曾经家境殷实的风流才俊蒋捷身处在宋元易代的巨大动荡中,不仅承受着家破国亡的惨痛现实,还长期处于漂泊流离的生存现状。蒋捷用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勾画出了线性历时结构的画面。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从词的意思可以看出,词作者以“听雨”为背景并贯穿始终,时间从少年、壮年到暮年(而今),地点从少年时的“歌楼”,壮年时的“客舟”到暮年时的“僧庐”,方位从歌楼上、客舟中到僧庐下,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伴随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凄凉与孤独感愈发浓烈,蒋捷的情绪也由少年时的高涨逐渐走向暮年时的低落,从少年时的欢乐、中年时的无奈降至暮年时的悲伤,表达出了蒋捷对国家巨大动荡和个人坎坷人生的感慨。[1]词中“红烛”在宋词中多与缱绻柔情、追忆往昔、甜蜜温馨有关。“断雁”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指脱离雁群的孤雁。蒋捷把断雁比作自己,在国家动荡、改朝换代后远离家人四处漂泊,那种孤单、哀伤、恐慌,犹如“断雁”一般。“西风”是由于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因此从西边吹过来得风都较为寒冷。蒋捷借用寒冷的西风隐喻他人生和仕途中艰难的困境,呈现出悲痛、凄怨、伤感的情绪。由此可见,“客舟”、“断雁”和“西风”一起构成壮年时词人的凄凉意象。人生如听雨,雨声虽未变,但随着时间、经历、心境,感受也随之而变:少年时听雨,雨声就如钟情的情郎与怀春的少女间绵绵情话一般动人;壮年时听雨,雨声就如西风的寒冷、如离群孤雁般恐慌;暮年时听雨,回望此生,人生就在这点点雨声中被蚕食。[2]

二、“通感”音乐创作技法

“通感”,又名“移觉”,它是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感受相通,互相映照,渲染并深化词文意境。这样的手法同样也可以在音乐上实现,用以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效果。音乐上“通感”通常是建立在演奏或演唱的音色层次、技巧之上的,通过特定音响效果的乐器来演奏达到演奏目的,也可以通过一种乐器或人声来模仿另一种乐器,以达到刻画音乐形象的目的。[3]

青年作曲家白栋梁的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整体编创上虽没有运用复杂的作曲技法,但在仔细体味整首词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后,发现整首词主要围绕雨声,同时伴有钟声、埙的声音,散发出词人的缕缕愁思。笔者就该曲对词作中的雨声、钟声等声音的描摹,运用钢琴伴奏将词的意境营造出来,分析白栋梁是如何运用音乐的创作手法,将词的原意进一步生动地表现出来。

首先,歌曲引子部分柱式和弦起首,模仿的是僧庐下钟声,紧接着强调全曲的调性,预示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此外,在全曲结尾处,模仿钟声含主音的低八度音沉稳地铺垫在音响的底层,与“雨声”相呼应。同时,在音量上两处的钟声都有所不同:引子部分的钟声是用f的记号,尾声处用奠定了凄凉雨夜背景的钟声则用p到pp的记号,钟声逐渐淡出,给人以夜渐深,词人无限惆怅的情感,与开头也形成了呼应。

其次,“雨声”的音乐贯穿全曲。在每句词的结尾,钢琴伴奏都有八分音符模拟雨声的回应。例如:“少年听雨”和“壮年听雨”的“雨”字对应的钢琴伴奏处有一组小二度上行音程;“而今听雨”的“雨”字对应的钢琴伴奏是四度下行的音程。从三处“听雨”让人感受到不同的心境。最为精妙的是过渡段“呜”用四个小节持续连绵的八分音符伴奏织体模仿绵延不断的雨声。尾声处又用了两个下行和弦模拟渐行渐远的雨声,与低声部渐渐淡出的钟声相映衬,刻画了词人在经历了国家动荡、朝代更替、漂泊流离、悲欢离合和仕途不得志后,貌似心如止水、波澜不起的心境,却依然整夜听雨无法入眠,实则是蒋捷并未真正大彻大悟,而是饱经忧患、欲说还休的愁思。

第三,过渡段“呜”,虽有一些歌者将其改为“啊”来演唱,但曲作者认为用“呜”来演唱更能反映出词人的漂泊悲凉、郁郁不得志的心境,用人声来模仿的是埙幽深、哀婉的音色,似是词人在宽阔的江面上置身孤舟中,伴着雨声,孤寂站在船上吹奏埙的情景。

三、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

“知律辨音,是为了再现古代歌唱的特色,循声吟曲,依腔贴韵,自古至今,概莫能外。”[4]作曲家在创作时,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吟唱的关系是严格按照韵格而作,从而让人更好地解读宋词的音韵美。

白栋梁在创作钢琴伴奏时,也是对钢琴伴奏部分与吟唱部分的互动作了精心布局。钢琴伴奏在支持吟唱部分的同时,是随着词的情绪,钢琴伴奏部分的音乐也随之不断地变化进行着。笔者分析梳理该曲后发现:在词的上片,钢琴伴奏均在每句结尾的词上作了相互呼应。过渡句,吟唱部分模拟埙的音效,钢琴伴奏部分用持续的八分音符陪衬吟唱部分,营造出绵绵不断的细雨背景。至词的下片的“星星也”,钢琴伴奏以柱式和弦的形式与吟唱部分共同将词的情绪以及音乐情感推至高潮。尾声部分也作了部分重复下片词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并与吟唱部分一同进行了收紧的音乐设计,在低音部分用低八度的单音延展,直至音乐减弱淡出结束,给听众留下无限的思考。可以看出,钢琴伴奏对吟唱的互动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淡到浓再到淡的进行模式。因此,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是逐渐贴近的,二者形成了一个整体,既具备了完整的艺术效果,也符合该词情感的变化过程。

四、演唱诠释基本构思

全词可以分为上下两片,作曲家在创作时,音乐结构如下:上片是由第一句和第二句组成,“呜”为过渡句,下片是第三句为转折句、第四句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对第四句进行紧缩与重复构成声乐部分的尾声。从谱面可以分析出:第一句和第二句呈对称、互相呼应的结构,过渡句营造音乐意境,第三句转折,为第四句的高潮部分作铺垫,尾声部分,部分重复第四句音乐,为逐渐淡出的意境、情感作延伸。对该曲的演唱,不仅要从宋词本身的朗诵韵律上体会处理好词中的声调规律,吟诵上咬字要过关,结合旋律,设计演唱的特别处理的字、句。借鉴古曲演唱的一些顿、撮、念、哼、泣、叹、颤等演唱技巧;在演唱上也需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线条性,还要依据词的意蕴和音乐的走向,有层次地诠释,即在声音的音量、音色控制上要以情绪、抑扬顿挫为基本出发点而变化。

全曲节拍为4/4,速度为慢板,柔板,旋律平稳而规整,缓慢而深沉,与该词的基本韵调几乎一致。首先,上片词中的中的“少”、“壮”字要注意演唱不要突兀,“少”字的音量应中等偏少,“壮”的音量相较于“少”字稍多。要将“少”与“壮”的两个年龄段的年龄感体现出来。两个年龄的“听雨”的“听”字与“少年”、“壮年”都构成了上行八度大跳的音程关系,在此演唱要注意声音位置与气息的配合,以达成声音的连贯性和线条性。两处“听雨”的“听”是有所不同的,少年时的“听”音色上要柔美,语气上带有一丝慵懒,与后面的“红烛昏罗帐”的场景相呼应,以表达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壮年时的“听”音色上可稍刚健,语气上稍肯定,与后面的“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上片的两个方位词“上”、“中”,其旋律走向分别时上行二度和下行二度,在演唱时,“上”要有上扬之感,“中”要有下叹韵味。动词“昏”、“叫”需有所强调,并依据字的声调适当加音。“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江阔云低”运用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弱起后十六分音符,通过旋律的紧促、拉宽,上行下转、抑扬而顿挫,将作者心中的失落、痛苦仰天长叹自己的满心失意和漂泊流离的现状表现得淋漓精致。此外,上片要注意叙述,也即说着唱,而不是唱着唱。其次,过渡句“呜”用附点二分音符拉宽旋律,运用人声模拟埙的音色。埙的中低声区音色多以表现幽怨、悲戚,高声区多表现如泣如诉的情感。用下行的旋律走向中音区,紧接着在第二句又上转到高声区,既符合了埙不同声区音色的表现力,也为第三句转折部分做好了铺垫。演唱时既要注意颗粒型,也要注重旋律的连贯性,演唱可借助顿、泣、叹的技巧。第三,下片词“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运用后附点节奏型,极为符合词的韵律。“僧庐下”运用六级和弦下行旋律走向,情感较之“客舟中”更为悲凉与无奈。“星星也”的“也”字有八拍的长音,与之钢琴伴奏部分上行柱式和弦,将全曲推向高潮部分。演唱“而今”音量上可再少一点,音色上再暗淡,用气声诠释暮年的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此处的“听”音色上也是暗淡的,语气是无奈的。方位词“下”是下行五度上转三度的走向,可用叹的演唱技巧,有沧桑和孤独之感。“鬓已星星也”在此处有无尽的悲凉色彩,“也”字此处有八拍之久,既是为高潮部分的作铺垫,也是词人在悲叹此生漂泊游离,时光一晃而去,演唱时建议做渐强处理,声音要集中细腻。最后,“悲欢离合总无情”有推进并强调此处的感情进入高潮之意,第一遍“悲欢离合总无情”要适当运用泣声润腔,以达到情感的宣泄。“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虽以连续八分音符节奏形式上行,但由于此处钢琴伴奏以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停留在“到”字,给予歌者二次创作的可能,演唱时可在“到”字处作适当的延长和强调,符合语气,也可与第二遍形成对比。再次重复“一任阶前到天明”中的“到天明”不再是上行旋律走向,而是下行走向,演唱这个“到”字,要有叹、无奈的情感演唱,感染力更强。最后乐句重复一遍“一任阶前到天明”,用略带思考和冥想的长音节奏,尾声部分似喃喃自语,反复吟叹,把词人更加苦痛、更加无奈的心境用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感觉体现出来。把饱经忧患、一生漂泊、郁郁不得志的蒋捷人物形象立体化、具象化了。

结 语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有着非常高的文学美学价值,作为演唱者要首先要理解原词意思,整体体会词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对于这首艺术歌曲的表现,要注意该词本身的韵律,音乐的流动延展性,体会青年作曲家白栋梁在创作中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双向互动,歌唱者要尽量实现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以及准确地处理好因心境、语气变化引起的强弱变化的对比。写作这一论题是基于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偏爱,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并在其中不断实践不断提炼出来的一点收获。期待专家们和同行的批评指正,并期待我国更多青年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相关研究成果问世。■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雨声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雷雨》中的“雨声”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雨声说些什么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