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红旗颂》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术分析

2021-11-26 10:49刘蓓蓓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织体和弦钢琴演奏

刘蓓蓓

钢琴作品《红旗颂》创作于2003年,作曲家曾珍、张慧琴以吕其名创作的同名管弦乐序曲为题材,保留原曲的结构,并以双钢琴演奏为主要形式体现出管弦乐的辉煌宏伟、大气磅礴。钢琴作品《红旗颂》与原曲相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风飞扬的场景,刻画人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的内心情感,不仅在艺术层面上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价值、文化价值与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演奏此部意蕴深远、形式新颖的钢琴作品时,演奏者需要以作品分析为起点,找准作品曲式结构特征与情感基调,并了解其演奏的技术要点,结合作品的音乐特征寓情于声、声情交融,从而以钢琴之音体现作品内涵。

一、钢琴作品《红旗颂》曲式结构分析

钢琴作品《红旗颂》保留了原管弦乐序曲的三部式曲式结构,全曲由引子呈示部、中部、再现部及尾声构成,具体如下:

(一)引子部分:奠定全曲风格

钢琴作品《红旗颂》引子部分由第1小节至第13小节,主题起始于降B大调,由双钢琴演奏出降B大调主和弦上部的分解和弦。引子部分的音高材料来源于国歌,奠定了全曲的音乐风格,营造出大气磅礴、坚定不移、辉煌宏伟的音乐气势与氛围。引子主题声部分布在第一钢琴左手、第二钢琴右手[1]。第一钢琴运用颤音技巧在高声部演奏出主题的背景,第二钢琴在低声部演奏并与主题交相辉映。至引子部分的第4小节,主题旋律由降B大调转变为C大调,主题旋律在第4、第10小节多次出现,逐渐提升,体现出国歌的庄严肃穆与辉煌宏伟。再加上以三和弦音出现的主题声部,模拟出小号嘹亮、高亢的音色,昭示着新中国成立前的曙光,配合13小节的国歌主题片段,使得引子部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体现出新中国成立乃众望所归,五星红旗必将扎根于中华民族土壤。

(二)呈示部分:模仿管弦乐器音色

钢琴作品《红旗颂》呈示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为二部式结构。第14至第52小节为A乐段,起始部分由第一钢琴以柱式和弦演奏出主题旋律,保持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风格基调与情感色彩,在庄严肃穆中体现出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期盼、喜悦与激动,并且以第一钢琴模拟弦乐柔美、婉转的音色与极富歌唱性的特点,善于刻画细腻且深刻的情感。第二钢琴与第一钢琴同样采用柱式和弦,与第一钢琴共同打造出层次丰富的音响效果,并能推动着音乐的发展。第33小节开始,A乐段调性转变为D大调,第二钢琴奏于低声部,第一钢琴采用了更加密集的六连音琶音与愈加快速的演奏速度,使得音乐具有流畅性与灵动性。

第53至第78小节为呈示部分的B乐段,由第一钢琴以D大调,在高声部奏出主题旋律,第二钢琴模拟竖琴音色,对第一钢琴的高声部演奏进行和声铺垫。伴随着音乐的进行,钢琴演奏速度加快、力度提升,接连模仿了提琴、长笛与单簧管音色[2]。

(三)中部:进行曲风格

钢琴作品《红旗颂》第90至第231小节为中部,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由90小节至123小节的C部分,第一钢琴演奏并引出出题旋律,第二钢琴奏出主题旋律,该部分的特点为调性游离,主题材料不断进行离调,节拍与织体的密度逐渐提升,刻画出紧张萧瑟、压抑紧迫的战争场面,体现出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二是由124小节至177小节的A1部分,第一钢琴以降B大调奏出主题旋律,节奏为2/4拍,进行曲风格鲜明。第二钢琴在高音区演奏,其中贯穿三连音音型,且包含大量十六分休止符,使得该部分旋律铿锵有力。三是由78小节至231小节的A3部分,主题旋律再次出现,相对于A1部分而言,A2部分主题材料与旋律织体的结合包含点、线、面的结合,伴奏织体与主题旋律同步进行,柱式和弦、跳音的使用使得该部分情感更加饱满,也推进音乐完全进入进行曲风格。

(四)再现部与尾声:色彩丰富且音域宽广

钢琴作品《红旗颂》第232小节至第250小节为再现部分,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同时奏出主题旋律并在C大调回归,以四分音符柱式和弦及三连音音型共同织就伴奏织体,打造出层次分明、音色丰富、情感深厚的音响效果。且调性由降B大调转变为C大调,连续10小节的主题材料贯穿全曲的再现部分,使得再现部分在全曲中起到过渡与衔接的作用,音乐情感的推进与情绪的高涨合乎逻辑并与钢琴演奏规律相契合。

钢琴作品《红旗颂》尾声部分由251小节至266小节,旋律与引子部分的主题旋律相互呼应,并且对引子主题进行的改变。相对于引子部分的主题旋律而言,尾声部分运用了大量的颤音演奏技巧,音域更加宽广、色彩更为丰富,推动全曲结束于主属和弦交替,使得尾声部分坚定有力,并且能够打造余音绕梁的效果,对于调动受众心理功能、引发其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二、钢琴作品《红旗颂》演奏技术要点

钢琴作品《红旗颂》为双钢琴演奏形式,不仅要求钢琴演奏者基本功扎实、具备较强的音乐表现力,而且需要两名钢琴演奏者协同配合。综合来看,钢琴作品《红旗颂》的演奏技术要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结合总谱合理处理钢琴演奏

钢琴作品《红旗颂》改编自同名管弦乐序曲,带有明显的交响乐特征。对交响乐总谱进行深入研读,把握管弦乐器的音色特点与相互协同的规律,能够为改部钢琴作品的演奏提出有利的参考。从交响乐总谱来看,管弦乐序曲作曲家吕其名使用不同的管乐器担任主题声部的演奏,弦乐器在其中通常发挥着背景演奏、和弦铺垫与氛围营造的作用。演奏者把握总谱中管弦乐队的配置,找准和声、织体及音色特点,再以总谱为依据对钢琴演奏进行处理,便可以达到如交响乐般辉煌大气的演奏效果。如在演奏引子部分时,演奏者需要以低声部演奏模仿铜管乐器的音色,综合运用手臂、手腕的力量对三连音演奏提供支撑,触键时干净利落、速度与力度适中,能够体现出铜管乐器的特点,奠定全曲的风格基调。再如演奏中部的A1部分时,需要采用贴键技巧模仿提琴音色;以慢下键演奏技巧模仿弦乐流畅、婉转的音色,可以丰富音乐色彩,强化演奏效果[3]。

(二)注意突破钢琴演奏技术难点

钢琴作品《红旗颂》内颤音、连续琶音、力量控制是演奏技术难点。如第34至51小节是第一钢琴快速十六分音符组成的琶音,速度较快且乐句划分难度较大,演奏者需要把握好音高音准与音符时值,在将大乐句演奏标准的基础上采用贴键演奏技巧,手指在琴键上快速灵活的跑动,并需要根据音乐的进行、乐句的走向合理调整触键的力度,以此保证声音连贯自然。在作品的第156小节处出现了长达八拍的颤音,在第150小节也出现了颤音,并且存在弦跳到颤音的转变。演奏者在弹奏颤音时需要保持手指之间的独立性,尤其是五指与四指之间的独立性,当旋律音变化时迅速变换手位,必要时借助踏板进行颤音弹奏。此外,在作品内包含大量的柱式和弦,且相邻和弦之间的位置跨度较大,如尾声部分由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共同奏出主题旋律,织体密度显著提升,节奏明显加快,演奏者需要保持手臂力量下沉、手腕放松,以关节带动手指运动,以手臂与手掌力量的调节与配合演奏出辉煌大气、宏伟壮观的气势[4]。

(三)注重双钢琴之间的协同配合

双钢琴演奏是一种较为独特的钢琴演奏形式。作曲家之所以将管弦乐序曲改编为双钢琴作品,是因为双钢琴演奏与交响乐思维相契合,加之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且富于变化,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在不同声部进行演奏,在伴奏织体上交相辉映,能够打造出如交响乐一般的音响效果,从而显著提升钢琴作品演奏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若想保证在实际弹奏中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音乐层次丰富、情感深刻且细腻、乐句内部结构多元、声部交织但具有相对独立性,便需要注重双钢琴之间的协同配合。例如在演奏73至79小节时,由第一钢琴演奏出主题旋律,第二钢琴扮演伴奏的角色,演奏中需要体现出一种对答的感觉,第二钢琴伴奏织体对第一钢琴的主题旋律进行和声铺垫,保持上下和弦交融,但切忌喧宾夺主,或过于强调声部的和谐,而是要保证情绪、速度同步切换的基础上体现出不同声部的特点,从而提升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三、钢琴作品《红旗颂》主要音乐特征

钢琴作品《红旗颂》沿用了原曲的主题材料、音乐片段与曲式结构,但在音乐织体等方面进行的改编与创新,契合钢琴演奏特点、能够突出钢琴音色与音域的优势。综合来看,该部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题贯穿的曲式特点

钢琴作品《红旗颂》沿用了原曲的三部式曲式结构,带有明显的奏鸣曲式与进行曲风格,主题旋律在不同部分内多次出现,虽然在调性与织体上有所改变,但依然起到强化主题旋律的作用。同时,此种奏鸣曲式结构为主题在各个段落的贯穿奠定了基础,如引子主题在呈示部、再现部与尾声部分的贯穿;呈示部A乐段材料在多个乐段内的重复出现等,使得主题材料得到强化,能够深化受众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并在受众头脑中形成深刻的主题印象,在突出全曲的情感基调、情绪色彩与风格特征的同时,将作品内隐含的辉煌宏伟、庄严肃穆的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恢弘的主部主题形象

钢琴作品《红旗颂》旋律主题具有颂歌性,凸显出恢弘的主部主题形象。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该作品主部主题形象之所以如此鲜明并带有宏伟的气势,是因为作曲家沿用了我国民族音乐调性,灵活使用了民族音乐创作技法,并在调性转换上下足功夫。例如主部主题段落14至52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三句均为4小节乐句,最后一个乐句扩充为7小节,带有明显的起承转合民族曲调特征。与此同时,主部主题段落内,第1、第2乐句与第3、第4乐句的落音、首音相同,作曲家再次巧妙运用了我国传统的“鱼咬尾”音乐创作技法,使得该部钢琴作品民族音乐风格鲜明,更适用于塑造契合中华民族审美思想的音乐形象。除此之外,主部主题旋律内出现多次大跳,以大调为主,且运用了正三和弦,烘托出英雄气概,营造出辉煌大气的氛围[5]。

(三)气势磅礴的织体

钢琴作品《红旗颂》在体现钢琴独有的音色与音域优势的同时,以钢琴之音模拟管弦乐队的演奏演奏音色。作品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柱式和弦是交响乐演奏中最为常用的和弦织体之一,既能够为主题形象的塑造与凸显提供力量支撑,又能体现出作品主题的颂歌性,渲染烘托出气势磅礴的氛围。同时,作品内包含离调模进,采用了复调创作技法,复调织体与主题旋律伴奏织体形成鲜明对比,兼顾抒情性与辉煌性,体现出主题的性格以及作品的风格特征。此外,作品内的十六分休止符、三连音音型、附点音型使得音乐节奏铿锵有力,给人以奋发进取、奋勇拼搏的感受。

(四)充满动力的节奏音型

钢琴作品《红旗颂》中包含大量充满动力的节奏音型,按照使用的频率与起到的作用,使用较为广泛的为三连音、切分音符及附点音符,尤其是三连音节奏型,在全曲中部贯穿始终的三连音节奏型加快了音乐的进行,使得乐曲旋律具有推进性,突出主题形象奋勇、豪迈、壮志凌云的气概与风貌,让全曲在富有动力感的节奏、旋律与伴奏织体中推向高潮、步入尾声,昭示着新中国成立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激动人心、欢庆愉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国家繁荣富强的信念。

结 语

钢琴作品《红旗颂》改编自同名管弦乐序曲,曲式结构为三部式,带有明显的进行曲与奏鸣曲式特征。因该作品以双钢琴演奏,主要目标在于打造如交响乐一般层次丰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演奏者需要于交响乐总谱内汲取钢琴演奏处理灵感,注重突破颤音演奏、连续琶音演奏及力度控制等演奏技术难点,并重视双钢琴演奏之间的相互配合。此外,把握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体悟钢琴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以此完美诠释该部钢琴作品。■

猜你喜欢
织体和弦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