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美学意蕴研究

2021-11-26 10:49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
关键词:钢琴曲民族化意蕴

张 楠

钢琴虽然是一种外来乐器,但是在传入我国之后,就结合本土音乐文化审美进行了丰富的民族化探索历程。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风格突出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审美特色。钢琴艺术特殊的本土化发展,也产生了众多知名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本土钢琴家、作曲家的精心润色下,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审美色彩。因而,本文结合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进行民族化钢琴音乐的美学意蕴探究,将有助于全面的呈现本土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中国钢琴作品内蕴的美学特征分析

(一)演绎了传统名作的文化之美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多民族群众的共同滋养下,也产生了丰富的乐器种类,产生了众多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名曲。每一首曲子都汇集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审美,形成了深厚的艺术品味,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韵律之美。比如,古典音乐名曲《夕阳箫鼓》《梅花三弄》《彩云追月》《高山流水》等等,都是艺术价值极高的音乐精品;还有传统民乐《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展现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魅力。可见,不管是意蕴高雅的传世名曲,还是来自民间的音乐旋律,都彰显了传统音乐文化审美的深厚内涵,延续和传承了丰富的音乐审美精神。而这些丰富的音乐精髓为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和创作渠道,现代钢琴作曲家们在音乐灵感的驱动下,创作出了大量体现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底蕴的优秀钢琴音乐改编作品。无论是气势恢弘的大型钢琴交响乐,还是有着地方小调风格的钢琴曲目,都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喜爱,展现了民族化钢琴艺术与众不同的艺术文化之美。

此外,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乐器与唐诗、宋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审美底蕴。所以,受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实践中,以传统国学和诗词文化为基础进行的音乐创作也是非常丰富的,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例如,依据我国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春江花月夜》创作的钢琴曲改编曲《夕阳箫鼓》,借助了钢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演绎出了优美的音乐旋律,描绘了江上如诗如画的梦幻画卷。通过钢琴演奏生动演绎的《夕阳箫鼓》有着别样的意境之美,节奏流畅、旋律优美、布局巧妙,钢琴音质特有的表现力赋予了我国传统名作深厚的审美意蕴,焕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就了经典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悠久而伟大的文化艺术沉淀汇集了博大精深的艺术精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根植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形成了优良美好的文化传统。经过几千年的相互融合和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底蕴。这种文化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各种音乐文化的内核之中,并且逐步的影响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本土化发展。钢琴从十八世纪传入中国以后,开始在教会、教会学校和宫廷内演出,作为高雅艺术只能在官商富贾之中流传。直到二十世纪初期,钢琴才逐步的进入寻常百姓家,开始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从而也促进了钢琴作品的本土化创作。从此,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从萌芽状态逐渐走向成熟,形成自身的音乐文化审美特色。一直到现今,大量突显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精神的钢琴作品被创作出来,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从借鉴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精神内核相紧密融合,对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众多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世界上也备受关注,使得中华民族隽永深刻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上拥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民族艺术审美影响下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深刻的体现了钢琴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思想内容,提升了民族精神和艺术个性的魅力,蓄积了深厚的中华民族审美底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从钢琴艺术创作的角度再一次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境界美,并真正与我国的民族审美精神融为一体。

(三)展现了钢琴音乐独特的思想之美

钢琴作为西方舶来品,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都离不开对西方的学习,因而我国早期的钢琴作曲家们都受西方音乐创作思维的影响较大,音乐风格有很多模仿的痕迹。所以,中国早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套用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与传统音乐审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后来的艺术探索过程中,钢琴作曲家们意识到钢琴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民众的实际艺术需求,为西方钢琴音乐的本土化转变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贺绿汀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将传统民间音乐元素、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方法和演奏方法进行了丰富的运用,突显了钢琴对中国音乐风格的生动表现力,也为钢琴音乐本土化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钢琴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创作注重音乐的思想性,以音乐为载体进行了思想的渗透和传播。在钢琴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成为了群众心声抒发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彰显了丰富的思想之美。1969年,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作曲家,对冼星海的著名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改编,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钢琴创作手法的应用,形成了新的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作品充满了爱国力量,对母亲河黄河进行了赞美,传递了深刻的思想之美。既抒发了青年人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战斗决心。这首钢琴改编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气势恢宏的音乐响起,依然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民族感情的推动下,众多钢琴作曲家都将自己满腔的热血,用钢琴的黑白琴键进行了全新的表达。钢琴的音质和音色特点对民族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非常的丰富,众多表达爱国情感和战斗激情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成为钢琴民族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审美风格。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美学意蕴呈现

(一)储望华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的美学意蕴

《二泉映月》是我国的盲人二胡演奏家阿炳先生的代表作品,在二胡如泣如诉的演绎下,成为了不朽的精品。《二泉映月》旋律优美动人,内涵深沉,是阿炳发自内心的吟唱。阿炳将这首作品称为“依心曲”,也就是随心而为,依心而就。“二泉”是江苏无锡的惠山泉,被称为“天下第二泉”,也是阿炳先生常年卖艺为生的地方。在清冷的月夜里,阿炳先生拉着二胡谋求着“朝不保夕”的贫穷生活,因为失明,他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泉水的涌动,月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优美的自然景色与现实社会中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泉映月》是阿炳先生对自己故事的诉说,也是对生命历程的倾诉。

我国的钢琴作曲家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钢琴曲完整保留了原二胡曲的音乐旋律,运用钢琴创作技法,丰富和拓展了原曲的意境之美。在钢琴音乐的改编中,运用了丰富的装饰音、跳音等,营造了深邃唯美的画面,以此来与“泉”的意境相呼应,给听众留下绵绵流淌、回味无穷的音乐审美体验。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对原曲的审美意蕴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用钢琴独有的演奏方式对音乐形象进行了细致的艺术刻画,让钢琴曲《二泉映月》依然呈现出了诗意之美。

此外,二胡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拉弦乐器,音色婉转,表现力很强,审美底蕴深厚。储望华在钢琴曲的改编创作过程中,为了保持音乐的审美意蕴,充分的利用了钢琴的音色变化和演奏力度,对二胡音腔进行了生动的模仿,突出了钢琴音乐旋律之美。阿炳在二胡演奏中,对中弦的使用频率较高,储望华则通过钢琴低音区的音色来模仿二胡浑厚的音色,以大拇指加大了弹奏力度的方式来加强音响意境美的塑造。储望华还借助钢琴多变的音色对二胡的滑音、颤音分别予以模仿,最终让《二泉映月》钢琴曲将原曲的悲凉之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美学意蕴

《夕阳箫鼓》是我国古代琵琶曲的代表作品,后来又改编成古筝曲,曲名改为《春江花月夜》,在江南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后由柳尧章改编成为丝竹乐器合奏曲。钢琴曲改编曲《夕阳箫鼓》则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集合了该曲所有的音乐形式之后进行的重新创作改编,可以说汲取了该曲的所有艺术精髓。《夕阳箫鼓》主要是描绘了我国江南的山水美景,恬静、柔美的意境特点。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围绕“春”、“江”、“花”、“月”、“夜”分为十一个标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既向听众展示了一幅山水长卷仙境,又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黎英海在钢琴演奏技法上对原合奏曲中的乐器音色特点进行了模仿,如鼓、筝、琵琶、箫等,都达到了优美的音响效果。此外,还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做了一些巧妙的艺术处理,如原曲中忧伤凄美的旋律曲调,作曲家进行了自己的调整,音乐色彩明亮了很多,不再那么低缓,而是更为抒情。作曲家更注重这首钢琴曲整体上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还有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积极的表达,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受。因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创作不仅彰显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蕴之美,同时也在意象审美空间的打造中展现了钢琴艺术民族化审美的独特魅力。

(三)赵晓生钢琴曲《太极》的美学意蕴

钢琴曲《太极》是作曲家赵晓生创作的音乐作品,曾在1987年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小型作品比赛一等奖。“太极”是我国道家对哲学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的象征,太极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是深奥的,也是神秘的。而赵晓生的钢琴独奏曲《太极》则是把六十四个音集与《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相对应,按照“破—承—起—入—缓—庸—急—束”结构,组成八段颇具特色的钢琴曲,用优美而神秘的钢琴演奏风格展示了宇宙万物的生长,由热烈的过程到归于质朴的平静,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审美底蕴。

钢琴曲《太极》直接引用了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名称作为标题,将古老的哲学文化元素与钢琴艺术融为一体。作曲家以道家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钢琴艺术丰富的表现,寻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审美契合点,将中华民族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理念,用生动的钢琴旋律精彩的呈现出来。钢琴曲《太极》是对中国原始文明的崇尚,对哲学文化之美的深刻探究,也是中国音乐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和中华文化融合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成果,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真正脱离了西方音乐思想的束缚,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传播的重要载体。这首钢琴作品不仅在创作和演奏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美学意蕴方面也极为生动的汲取了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艺术诠释。

结 语

总而言之,钢琴艺术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与传统文化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传统音乐文化审美的推动下,钢琴音乐创作进行了丰富的尝试,也产生很多风格特征的民族化音乐作品,构成了独具审美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体系,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因而,本文对于钢琴作品创作中审美意蕴的探讨,能够全面的呈现民族化钢琴音乐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同时也进一步指导我们在钢琴创作和演奏中紧紧围绕审美意蕴,做出丰富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突显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审美底蕴。■

猜你喜欢
钢琴曲民族化意蕴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夜的钢琴曲(六)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