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择偶圈未必就是视野狭窄

2021-11-26 14:17
时代邮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恋爱婚姻功利化利己

"不是北大的,哪怕是人大都行,人不好,性格不好我也忍了。因为他优秀、学校好,他的学校是我向往的。”这是一个女孩的择偶标准。另一个女孩则说:“可以长得不好看,但一定要是好学校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崇拜他。”还有一个男孩希望找个北大的女孩,“就觉得圆梦了。”

一个被称为“985高学历相亲圈”的话题火了。尽管很多被采访者说的话如同梦呓,好像是在给这个社会上很多苦苦挣扎的“打工人”滴眼药水,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热切关注。名校、相亲、精英圈……每一个词汇都吸睛无数。

或许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公平感,或许是出于一种“酸葡萄”心理,或许就是纯粹看不惯那个小圈子里男男女女的姿势,不少人对此都不以为然,乃至多有挞伐。比如有人说,择偶视野被狭小圈子“框住”,未必就能找到真爱;也有人说,恋爱婚姻也要上“毕业学校的秤”称一下,表面看精致实际是狭隘。还有人说,如果将择偶观、婚恋观过于功利化,甚至极端化为“唯名校论”,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想,如果大家多一些心平气和,多一些冷静分析,多一些体贴倾听,想必对“985相亲圈”会少一些焦虑。

既然名校一直就在那里,且短时间内名校与一般校之间的“非对称性”很难打破;既然相亲本来就意味着双方的资源对接,而我们也很难否认婚姻具有的社会经济功能;既然理论上相亲的你确实握有平衡情感与理性的自主选择权,那么,985名校作为一个参照标准也无可厚非,好像谈不上什么歧视链,也无所谓什么精致利己。寻找婚姻的另一半,不利己难道还要利他?

我刻意不提“教养”,就是担心这个词会刺激到一部分人,认为我在替985精英圈说话。但如果把教养理解为某种共同认同并遵守的规矩、分寸、边界的话,相信很多人会接受我的说法,即具有较高知识背景的人会显得更有修养些。这并不是说名校生就一定更有修养,而是说,至少名校生的平均值要高些。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名校择偶圈?无非这里边有着笃定或沉痛的经验在。不要以为那些张罗诸如“单身公社”之类相亲圈的人是在刻意自抬身价,这里边难道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两个人要想长相厮守,共同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与认知能力,往往显得十分重要。

何况,即便有些圈子化趋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相近圈层的人更容易相互认同,由此也相互吸引,这一点也不奇怪。即便从恋爱婚姻的交易成本看,也更简单、更节约。彼此不需要做过多的推介,更不需要漫长的时间磨合。

凡事上来就批,或者说对于那些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和事,习惯于用既有的思维去解读,不仅仅冒失,还有些粗鲁。清北找清北,985找985以及清北,211找985以及清北,这也没什么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功利化,我们可以把“唯名校论”理解为一个站在围城外边的人的上进之心啊。

有一些人说择偶不妨开阔视野,没错,但你凭什么认为,“985相亲圈”就一定找不到真爱,就一定不会幸福?只要婚恋依然是自主的,选择依然是自由的,我觉得就没啥问题,也就不必替别人瞎操心。

猜你喜欢
恋爱婚姻功利化利己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诗经》婚恋习俗探析
“利己”二面
家庭关系影响子女恋爱婚姻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