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11-26 16:03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械工程应用型校企

(1.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鹰潭 335000;2.鹰潭市技工学校,江西 鹰潭 335000)

0 引言

因国内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机械应用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对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提升引起了对院校技术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和升级,培养技术人才是重中之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又该怎么培养?将教学转入到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上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大力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机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制造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高等院校作为培养、输送机械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素质、专业能力培养及就业方向选择应更加重视。因智能制造的发展,从制造企业的需求来看,主打智能制造的机械化生产企业需要更多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1]。基于产教融合观念,企业应与学校展开合作,给予院校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利用学生的开阔思维和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实现校企双方共赢,从而优化机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为企业供给更多优秀人才。

1 调整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行业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使机械工程专业必须要在课程构建上做出改变,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上进行整合并将机械专业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因机械专业课程的多学科要求,需打破专业间的鸿沟,改革并完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2]。教师需根据学生兴趣制定多样且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吸收,创新教学模式并培养符合智能制造需求的专业人才,全面提高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范围发展,让相关企业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之中。

2 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为主线,建设专业课程群

在当今社会下,院校需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做出改变,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于行业的全面认知,使其保持创新思想,迎合智能机械工程的发展道路。建设以产品的研究、设计、创造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群。由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应用组成的专业课程群,整合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机械设计能力极为看重,基本的产品设计流程主要分为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改进设计和定型设计等步骤,但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发挥自身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更多机械工程中的新想法、新技术[3]。

3 共建智能制造平台,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3.1 共建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应基于产教融合观念出发,针对机械工程学生的专业能力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多方共赢。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为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个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在实际操作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完善。将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进行实操,使其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师角度可以更好地检验教学成果,并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提升专业知识的储备,整理核心知识,以更科学的知识储备去教受学生。校企合作不仅对学校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了更多选择。对于企业发展来讲,高素质人才的不断输送,解决了在智能制造企业对具有智能制造知识与创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机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 优化立体式的创新实践实训体系

由于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建设了智能制造平台,实践实训课程通过智能制造平台,使学生形成创新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应用能力。近年来由于通过不断优化并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的应用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实践实训体系,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指导与提升,培养学生的机械基础支撑能力,机械基础支撑能力包含对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液控制模块和石油冶金装备模块支撑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模块专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机械创新模块服务于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所述七个模块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全局观与标准观,创办针对专业能力考核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

4.1 教师团队的实力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团队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专业水平质量和创新创造能力,应对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成立智能制造平台,开展机械工程技术研究、车间生产实践实训等项目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为“双师型”队伍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鼓励教师加入到校外企业的智能制造车间生产过程和机械设计研究中,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其教学质量,使校企师生的多方共赢合作更加成功,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

4.2 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

产教融合观念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原因,形成双方良性发展的走向,企业与学校商议根据学生的专业优势将学生合理分配到各个企业中,将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加强自身动手能力,对遇到的难题做出解决方案,与专业技术人员沟通并学习实际操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量去选择与学校距离不远的中小型企业,对学生的看管也更加便捷。学校选择的合作企业应该具有符合机械工程设计和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的生产企业,因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生产流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校企合作的实施计划应经过双方商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培养多方面能力等制定系统的锻炼计划,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学习及实际操作进行指导、监管,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机械设备生产的关键。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参与到企业技术发掘中,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足技术开发的缺陷和不足,完善对于机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各司其职,完成产品完整的生产流程。

5 结语

现代化生产缺乏智能制造机械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应用型人才的获取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院校培养人才,另一种就是相关专业转岗而来,两种途径比例差距很大,转岗人员人数明显少于学校毕业学生人数,所以学校是培养、输送应用型智能制造机械人才的主要平台。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都要做出改变,从产教融合的观念去联合相关的智能制造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平台,了解机械一体化制造生产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融汇贯通,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也为学校的转型打下了基础,逐渐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优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为智能制造技术和社会制造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03)

猜你喜欢
机械工程应用型校企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