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视野下的法制传媒人才培养分析

2021-11-26 18:51
法制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制法学新闻报道

高 鹏

(天津海河传媒集团,天津 300070)

法制传媒人才是懂法的新闻人,也是懂新闻的法律人。在法制传媒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求强化其新闻采编评等新闻基础能力、法律知识储备、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能够编写出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的法制新闻报道。对于法学教育来说,将其融入法制传媒人才的培养中具有极大优势,相应策略值得重点探究。

一、法制传媒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法制新闻宣传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法制新闻报道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强化社会群众的法治观念,促使人们知法、懂法、守法[1];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法治信息,确保人们了解应当遵循的规则等等。基于这样的情况,需要重点对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与传播范围进行保证,而这与法制传媒人才的能力素养息息相关。从这一角度来看,强化培养法制传媒人才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是提升全民法律素养的必然选择。

就当前法制新闻报道工作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法制传媒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或是缺乏法律背景,或是缺乏新闻传播学背景,无法切实保障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为了改变上述问题,就必须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法治传媒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充足、高质量人才支持。而在法制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法学教育视野下法制传媒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在法制传媒人才的培养中纳入法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在于:我国目前的法制新闻从业人员整体素养尚未切实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法学教育在法制传媒人才培养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对于法学教育来说,其在强化相关人才的法律知识、塑造人才法律素养方面拥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法学教育的支持下,法制传媒人才就拥有了“灵魂”,为法制新闻报道的编写提供了更好条件。同时,在法学教育中,需要提升人才的法律素养,而这也是将其融入法制传媒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所在。通过展开法学教育,可以提高法制传媒人才的法律知识功底、逻辑分析能力,并增强其崇尚法律、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精神品质,推动了法制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升级。

三、法学教育视野下的法制传媒人才培养的主要策略探究

(一)引入学界业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

对于法制传媒人才来说,其不仅要具备新闻报道采编能力,也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基于此,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引入学界业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强化对人才综合素养,并实现对法制传媒人才培养需求变化的应对。现阶段,新媒体、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于法制传媒人才的现实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对应的,相关人才的培养策略也要随之进行更新,实现与时俱进。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法制传媒人才的总体数量较为充足,但是能够达到新媒体时代下复合型人才要求的法制传媒人才数量较少。为了弥补这一现状问题,应当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配置法学教育导师(如法官、律师、企业法务、仲裁机构专家等)以及新闻业界导师,由两位导师协同完成法制传媒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求新闻业界导师重点展开对先进传媒技术、采编技巧、受众现实需求等内容的传授,确保相关人才可以真实、全面了解业界动态,切实提升其法制新闻报道编写水平。

(二)建立健全实习生制度

实习是培养高质量法制传媒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中,需要着重关注实习实效性的提升,避免实习生制度流于形式。但是,就当前的法制传媒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实习生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认真核实、检查实习情况,甚至是虽然实现对口单位实习但是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发生概率较高。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当建立其完善的实习生制度,主动与对口且知名的实习单位联系与合作,全面审核实习内容,充分发挥出专业实习在法制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推动法制传媒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升级。

(三)重点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法制传媒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关课程内容和师资配备方面必须要突出实务性。实践中,除了法律谈判、法律文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职业伦理等实践类课程之外,由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与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互联网法务专家组成课程组共同授课,突出实操性[2]。同时,在课堂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模拟立法听证会、体验式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相关人才的学习热情。

除了开设统一的必修课程之外,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开设传媒法基本理论、网络知识产权法、传媒侵权法、著作权法、互联网法、影视娱乐法、传媒法案例分析、比较传媒法律与政策、新闻业务与法制新闻实务等特色课程。在科研方面,指导学生建立传媒法案例库、编写相关电子刊物,组织传媒法事例评选及研讨会、学术餐会等活动,培养其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3]。

另外,还需要着重对法制传媒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多种实习实践活动,包括参访活动、“新媒体技术分享会”活动、新闻稿写作活动、微信公众号运行实践等等,推动法制传媒人才的新闻实务和新媒体水平的提升。

(四)“两手抓”培养法制新闻人才

对于法制传媒人才来说,要求其具备法律理论知识储备,准确了解法律事务,同时也掌握新闻业务的工作方法与技术,可以完成新闻稿件的采写。为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达到上述目标,应当对培训目标进行清晰化,不能沿用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法。在法制媒体的工作实践中,其所报道的法制新闻受众为全社会群众,这就要求着法制传媒人才切实把握受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提升新闻报道作品对受众的吸引力,具备专业性的同时也通俗易懂。具体来说,要求法制新闻报道具有简单化、专业化、通俗化、社会化的特点,确保不具备法律知识基础的受众也能够准确掌握报道内容。

实践中,法制传媒人才必须要着重规避报道的文学化(即“软化”),所以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避免以文学的思维方式与理念强化人才的专业技能,防止其在法制新闻报道编写过程中更偏向于文学写作风格。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要求法制传媒人才在实际的法制新闻报道作品的编写中剔除“我想”“我认为”“我觉得”等类似用词,严禁使用虚构的方式“创作新闻”。

另外,应当在法制传媒人才培养中,同时对其“硬化”的写作方式进行规避,即按照法律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规划完成法制新闻报道的编写,导致整篇文章中包含大量的法理、程序和法条。换言之,需要着重对“写出通俗易懂的法制新闻报道”这一能力进行培养与强化。

(五)积极拓展人才国际化视野

近几年来,国际化进程加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为频繁,所产生的摩擦、问题等较为常见。同时,人们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这要求着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站在国际法律的角度下对相关新闻事件进行解读。从这一角度来看,要积极拓展法制传媒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为其编写出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法制新闻报道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实际的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可以选定一些有关于法学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要求其阅读国际公约、判例、英文新闻报道,并以英文完成法制新闻报道的编写。另外,可以积极与国外的高校、传媒学会等展开合作,举办国际学术对话、国际学者学术讲座等活动,为人才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强化培养法制传媒人才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而在法制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学界业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实习生制度、重点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两手抓”培养法制新闻人才、积极拓展人才国际化视野,可以提升法制传媒人才培养的效率效果。

猜你喜欢
法制法学新闻报道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法学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