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在博物馆的保护与利用刍议

2021-11-26 18:25陈晓寒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

陈晓寒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4)

民间工艺美术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结合自身审美、市场需求、生存娱乐需要创造出来的传统的绘画工艺、纺织工艺(刺绣、织绣等)、陶瓷工艺、编织工艺、漆器工艺、雕刻工艺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而创作制成的工艺美术品,具有别致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张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特性

(一)艺术性

民间工艺美术最根本的价值特性是其艺术性,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得以长久传承、生命力顽强的原因所在。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类的非遗项目,在不同时期不同时代是靠其物化形态——蕴藏着文化艺术基因和独特的工艺背景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为民间艺人、传承人艺术创造出来以行销一县、一省、一国甚至海内外的。艺术价值不高将直接断送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命。

(二)区域性

民间工艺美术因不同区域内相异的价值观、审美观,不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人文熏陶而呈现出以区域或团体为范围的迥异性。如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龙泉青瓷、山西漆器都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及自然环境有关,易地而处,这些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便可能因为没有创作“原材料”而无法生存。与此同时,区域性也体现在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创造中,因为民间工艺美术是一定区域内的艺术创造,其传承方式多靠师徒相传、自学模仿、父子相承等方法,离不开创作背景和方式方法趋同的一定区域范围。

(三)创新性

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主体是富有主观能动性的非遗传承人,而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等都存在着差异,只有不停地探索和适应,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作品才能满足时代和群众的需要。

(四)群体性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定区域内的审美观、价值观、艺术表达方式方法近同的社会团体集体创造出来并予以完善的智慧结晶,在传承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依靠群体性智慧不断升级其自身的艺术张力和工艺技法、审美价值。同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也多靠群体内的师徒相授、互学互鉴来完成。

(五)产业性

民间工艺美术不同于表演艺术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民间工艺美术有其产业性价值特征。即其在承载艺术创造力、传递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通过其物化形式即工艺品来创造、扩大生产力,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并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类型工艺品形成产业规模。

二、民间工艺美术在博物馆的保护利用现状及痼疾

(一)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利用关系及现状

1.档案史料的支持者。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利用首先要经过评价或者“估值”,只有经过这一程序才能确定如何以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数量繁多、价值不一的民间工艺美术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博物馆可为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评估提供权威的档案史料和实物。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推荐程序,工艺品实物、加工器具、图书档案、传承人员等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馆藏的民间工艺美术类相关实物是申遗中重要的档案史料直接证据之一。

2.物化形式的收藏者。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很强的物质性,对于其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法便是将民间工艺美术物质化收藏、贮存,即通过收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美术制作工序方法图册资料、相关艺术品传承制作档案和手工艺人技艺访谈材料、工艺品制作器具及原材料等实物来实现对民间工艺美术最具体直观的物化保护收藏。

3.丰富内涵的研究者。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利用,最直接的是收藏民间工艺美术品,最根本的却应该是对其加工原料、制作工序、技艺技法、创作理念、艺术表现手法等的抢救性保护、挖掘。在传统社会,生活水平低下、社会产品不丰富,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承等方式传承的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即使不研究也不影响其生存。但在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当代,民间工艺品市场大多遭受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的商品冲击,生存都难以为继,这就需要专业的文史研究人才对其实物、工艺、美学价值等进行系统研究以保存民间工艺美术的火种,甚至通过革新创造实现产业化的新生。

4.教育传承的播种者。博物馆开展民间工艺美术保护与利用工作,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博物馆通过自身平台展陈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一方面会扩大博物馆及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力、知晓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较全面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创生背景、制作工艺、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觉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展示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对该类非遗项目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工艺改进、审美艺术价值升级及扩大传承范围提供可靠借鉴。

民间工艺美术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拥有很强的物质性,这一显性特征方便了民间工艺美术在各类博物馆的保护与利用。事实上,全国大部分非遗博物馆会根据其性质任务和展陈需要,设置工艺美术单元来展示不同时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工艺美术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非遗数字化博物馆正蓬勃发展起来,民间工艺美术也成为非遗数字博物馆的重点展示部分。同时也有通过展览—销售—推介等形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保护利用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如工艺中国网等。

(二)民间工艺美术在博物馆保护与利用痼疾

民间工艺美术在博物馆的保护利用痛点堵点问题相对集中在市场倒逼、专业队伍、数字技术、经费及管理、工艺创新等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市场压缩生存空间。民间工艺美术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历史上,不同种类与形式的民间工艺品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凡的器具价值、超卓的艺术价值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有产阶级所偏爱。自工业革命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使得原本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器用价值的民间工艺品逐渐被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所替代。虽然工业产品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但工艺品无论审美价值、艺术美感还是器用价值都不逊色于工业产品。这就使得,一方面很多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因无法相机改革创新而无法应对大量工业产品的冲击,最终被历史潮流扬弃、消失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里,博物馆得以保护利用的空间随着一部分工艺美术品的消失而变窄;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群众审美情趣的升级,一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无论是从生产工艺、审美价值、艺术张力等角度较普通工业流水线产品相差无几,使得这部分非遗项目的收藏利用价值大打折扣,进一步压缩了博物馆对其的保护利用价值。

2.闭门办馆缺乏联动。民间工艺美术及其物化形式的民间工艺品在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有展陈,它与表演艺术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项目的“活态”或“活化”细节靠民间工艺美术品本身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呈现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面貌,但这种保护与利用的便利性特征也助长了部分博物馆故步自封的恶习。部分博物馆仅满足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收藏展陈,但是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材料、审美趋向、艺术价值等,则甚少同工艺美术家、传承人及其弟子交流访谈;甚少同当地文化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学习交流;甚至不肯走出去,向有先进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展陈经验、相关档案收藏利用经验的博物馆学习。

3.专业队伍人才欠缺。一方面,博物馆缺乏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及民间工艺品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所使用工艺价值的专业评估鉴定人才;缺乏整理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生产工艺、制作技法、工序流程、器具原料及其相关文字材料、影音档案资料及民间工艺美术品贮存、收藏、保护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加快、市场经济越发繁荣,坚守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传承的工艺大师、手工艺人及传承人才也越发稀少。而能够自觉保护民间工艺美术,将其作为毕生事业,借力博物馆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的艺人、后备人才、志愿者、兴趣爱好者也少之又少。

4.呈现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大部分非遗博物馆都设置了专区用以陈列展示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然而其中很多博物馆仅满足于对民间工艺美术物化形式的呈现,即仅展陈民间工艺美术品、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品宣传传统文化及其艺术成就。对于档案史料、工艺流程图册影像、工艺大师及传承人物则关注得不多,未能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一大注意点,即“活化”“活态”呈现的问题。在这方面,一部分非遗博物馆与先进的数字应用处理技术,AI、VR 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相距甚远,更不论应用这些技术全方位模拟还原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生产环境、工艺流程、艺术价值等细节了。

三、民间工艺美术在博物馆的保护利用的质效提升策略

(一)艺术创新+工艺升级

民间工艺美术相较于表演艺术类、民间文学、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除了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外,同时其工艺品尚可广泛流通并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有的甚至行销国外,得到不同国家民众的喜爱和欣赏。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商品异彩纷呈的当下,只有在提升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美学价值、艺术张力、工艺价值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偏好,在兼顾工艺美术品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加快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工艺升级、技术革新、艺术创新脚步,丰富美术工艺品的艺术表达形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博物馆对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利用的质效问题。如果故步自封、拘泥成法,那么很多民间工艺美术品将被工业产品取代而无竞争区分度,更谈不上利用保护价值了。

(二)品牌塑造+创意产业

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在博物馆的保护利用,其根底在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品牌塑造和艺术价值创造上。说到底,民间工艺美术是一定区域内的一定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艺术创造,自其创生之日起便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产品质量、特殊工艺。因此开展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保护利用应注意加强其品牌塑造、记忆强化。如宜兴紫砂、杨柳青版画、景德镇陶瓷等,若撤去其核心的品牌价值,这些工艺品将“千品一面”,价值上不值一哂。博物馆应借助其文史和审美专长,深刻挖掘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工艺流程、美学元素,以此为基础,通过打造非遗文创广场、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园等平台,兼以举办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民间工艺美术保护月等形式,大力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此才能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利用提供源头活水。

(三)数字技术+网络平台

各类博物馆应借力数字应用技术、AI 及VR 技术,在完美呈现民间工艺美术“活态”内容方面做足功夫。以影音视频、图片相册、纸质档案等多种形式,音、光、电灯等多种方法还原民间工艺美术,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将民间工艺美术搬到互联网上,以数字博物馆的形式建立起展陈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档案库,全方位展示此类非遗项目的生产工艺、器具原料、实物细节。应进一步创新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呈现形式,通过邀请各级各类工艺美术名家大师与来馆参观人员线上互动访谈、线上创作直播、“线下创作”+“线上点评”等形式丰富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利用的外延。

(四)多方联动+培育良才

博物馆应本着“开门办馆”、互鉴互助的理念,坚持“后进”学“先进”、普通馆学专门馆的原则,在馆际间进行管理经验、科学研究及保护利用方式方法的交流与联动,特别注重向有民间工艺美术丰富保护利用管理经验的博物馆、有数字应用先进展陈技术的博物馆学习;应努力向当地文化馆、有关高校非遗专业学习取经资为己用。应加快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鉴定评估技术,收藏保护技术,文献影音档案资料处理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快对工艺大师、民间艺人的扶持资助;通过特邀参演、专场展览、随馆参展等形式在实践中培养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的专门人才和兴趣爱好者。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
Tough Nut to Crack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露天博物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