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艺术

2021-11-26 18:25柳新根
魅力中国 2021年14期
关键词:花材插花形象思维

柳新根

(岳阳市巴陵向日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21)

一、中国传统插花的构思立意

“立意”原是绘画理论中的概念,即明确艺术创作的意图、动机和目的,承载创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插花艺术在创作之前,往往也要进行构思立意,明确作品要表现什么、怎样表现,围绕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中心思想确定插花造型,并选择合适的花材及花器进行表现。也就是说,插花的构思立意的过程是创作者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加工技法结合的过程——创作一件好的插花作品,首先要有明确的创作目的、用途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根据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创作。

中国传统插花的构思立意首先要明确创作目的与创作用途,即“要表现什么”,而后通过形象思维对“怎样表现”进行构思,才能展开创作。中国传统插花可根据插花作品的特色、用途分为宗教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民间插花四种类型,其形象思维由于其性质不同而不同。

宗教插花注重稳重、庄严,因而其构思立意与形象思维要更加强调其庄严性,以彰显对宗教的尊敬之意;

宫廷插花构思立意注重典雅、尊贵,因而其构思立意与形象思维要强调其装饰性与华丽性,以彰显皇家富贵之势;

文化插花构思立意清雅娟秀,无过多华丽的渲染和装饰,多为文人即兴而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不太重视插花作品的构思立意与形象思维;

民间插花构思立意较为随意,以朴素野趣为主,多为乡间随意而为之,与文人插花一样,不太重视作品的构思立意与形象思维。

综上,插花的构思立意过程是作者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加工技法结合的过程,所以形象思维要求充满感情,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并且借助于其他艺术语言和材料进行思维。中国传统插花的构思立意要依据不同的插花类型来确立的,以不同喻义的花材象征意义确定作品的构思立意。

二、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原则

(一)多样性与统一性

多样性是中国传统插花将各色各类花材在同一作品中体现,统一性是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中各类花材的喻义相同,更好地表达主题。

中国传统插花所运用的花材极为丰富,均又是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加上插花器皿千变万化,为插花作品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常选用3-4 种花材展开创作,以适量、统一、相近的花材搭配,统一主题,强调作品的协调性,有序而为,保证其观赏性。同时对花材的主次之分也颇有建树——明代袁宏道在《瓶史·使令》中给出了主花材与次花材的搭配,“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女;海棠以苹婆、林檎、丁香为婢女;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芍药以罂粟、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桂花以芙蓉为婢;菊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女;腊梅以水仙为女婢女。”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讲究多样性与统一性,在确定了主花材的情况下,根据一定的形状、喻义确定次花材。主客花期相近、浓淡相谐、搭配合理,使之有天然之态,通过高低、疏密、斜正来表现插花的形态美,既避免单一花材导致的呆板平淡、索然无味,又不是松散无序、毫无章法的“乱搭”。

(二)对比性与协调性

对比性是构图中各要素内部差异性,如主与次、虚与实、疏与密、深与浅、方与圆、粗与细、美与丑、大与小、核心与外围等。协调时指要素内部存在的一致性,即使构图有一定得整体感。

中国传统插花为了突出对比性与协调性,往往在插花作品中强调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仰俯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高低错落要求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花朵的经营位置应高低起伏,前后错开。疏密有致要求每朵花、每张叶都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过密嫌繁杂,过疏显空荡。尽量做到点、线、面相配适宜,空间安排得当,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如晨星,密若潭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虚实结合要求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以虚烘实,能给实以生命、灵动、活力,使实格外有情味。俯仰呼应要求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即反映作品整体性,又保持作品均衡感。上轻下重要求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显得均衡自然而有生命力。上聚下散要求花朵枝叶基部聚拢似同生一根,上部疏散多姿多态。

(三)动势和均衡

动势是指作品花材的俯仰、高低、顾盼等变化而引起的一种运动的趋势,或向左,向右,向上等。动势表现的是一件插花作品整体上的运动趋势,局部的动势只会造成失败的作品。如高镰的《瓶花三说》中提到利用动势的原则来插花“假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散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若瓶高瘦,则宜一高一低双枝,或屈曲斜袅,较瓶身少短数寸似佳。最忌花瘦于瓶又忌繁杂如缚成把,殊无雅趣。”其中的“折斜冗花枝,铺散左右,覆瓶两旁之半”以及“一高一低双枝”,“或屈曲斜袅”的手法就是营造动态美,不至于过于呆板无味。

均衡即平衡、稳定。在人的视觉感受中,平衡的形象能够给人一种稳定、舒服的感觉。反之,则难受、别扭、不平安。平衡、稳定是塑造一件成功插花作品的关键。构图是立意的第一要求,艺术插花构图的基本规则和绘画一样,讲究均衡。均衡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称,平衡的形式;另一种是不对称,不平衡的形式。均衡讲得不是平衡式对称,但平衡、对称却又是均衡的一种形式。在插花艺术中,人们多喜欢不对称、不均衡的构图形式,这是因为在自然界或生活中,人们的视觉习惯感到不对称、不均衡的事物具有动态的趋势,显得生动,活泼有生机。而对称、平衡的事物虽有稳重的静态美,但在某种场合显得四平八稳,过于呆板。所以在构图方面多讲不对称的均衡力,求避免机械的对称手法,要在不对称中求均衡,达到“稳中出奇”,给人以自然,稳定的感觉。

中国最早的佛教插花,讲究对称式,以显示庄重,严肃的气氛。然而随着插花艺术的广泛流传,这种对称式的构图显得呆板,无生趣,插花类型逐渐发展为不对称式。加之,“天人合一”等哲学观点对艺术的影响,使得插花出现崇尚自然之势,插花逐渐以自然式为主,表现自然之姿态,“出于自然,胜于自然”,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插花一般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动势手法,避免机械的对称和呆板,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通过各种曲线和直线表现诗情画意。正如袁宏道在其《瓶史·宜称》中言:。此真“花之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 此真整齐也”。可见,古人在构图的时候是以不对称为美,讲究高低俯仰。即使是一枝独插,也须择“枝柯古屈曲,斜袅者”。

三、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形式

中国插花受儒家传统思想及书画艺术影响,并溶书法画理于作品中,其造型 以线条为主。线条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抒发感情,又可表达作品意境,如横线可增加作品辽阔、宁静,给人以平稳、安详、深远的感觉;斜线具有活泼生动,不稳定的感觉;垂直线刚直有力,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变化;曲线通常诱发人们想象大海波涛、运动的力量等,从而达到表现作品意境的目的。其构图造 型形式主要有直立式、倾斜式、下垂式、平行式。

(一)直立式

主要花枝直立向上或略有倾斜,花型较窄,强调直立向上,各枝条张开的角度较小,插在花器中央。这种造型形式具有强健有力、挺拔向上的气势,亦可表现端庄稳定、亭亭玉立的姿态。

(二)倾斜式

主要表现受环境影响或生理特性向侧偏斜的姿势,具有动感。总体轮廓呈倾斜的长方体状,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斜态之美。这种造型形式可表现生动活泼、舒展自然的动态美。

猜你喜欢
花材插花形象思维
压花花材的选择、采集、前处理和压制技术
毛泽东诗词中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植物压花的制作与欣赏
讽刺插花欣赏
教你插一束靓丽花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