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戏

2021-11-26 14:56刘国林
慈善 2021年6期
关键词:二姐排练剧场

刘国林

快到年根儿了,辛苦一年的乡下人也想乐呵一把。

但凡事总得有人抻个头儿,这事就落在了老吴头身上:排“乡戏”。

老吴头,大名吴振有。五十多岁,敦实的个头,宽脸盘,一副大嗓门。因热心好客,是个爱张罗的主儿。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杀个猪宰个牛,村里村外大事小情总是少不了他。

这事儿,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那是冬至过后的一天上午。雪后的村子里,晶莹的雪花在阳光照耀下直刺人们的眼睛。男人有的撂下手中的闲活,妇女有的怀抱着喂奶的孩子,三三两两地都朝着吴家方向聚集。更多的还是一群放了寒假和没上学的孩子们。他们吆喝着,相约一起去看热闹。当地人对大口落子(辽西评剧)多少能哼上几句,但排“乡戏”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自然,引来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老吴头有个儿子,新中国成立前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讯。家里就他们老两口,住着5间装着玻璃窗的大瓦房,宽敞明亮。这样的条件当时全村也没几户,大部分人家还是住的糊着黑乎乎窗户纸的土坯房。他原配老伴死得早,这个后老伴是他在外面做生意时碰上的,不久前刚续弦。据说从营口那边来,曾在一个县里的小剧团唱过戏。这老两口一个爱张罗,一个爱热闹,一拍即合。他们把自家的大炕腾出来让村里来捧场的人坐,“演员”就在屋地上一边背台词一边走场。老吴头和老伴一个示范动作,一个帮着调兵遣将,俨然成了大导演。

人越聚越多,屋子里装不下,窗外、院子里也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老吴头在众人的赞许和鼓励下,更加兴致勃勃。不但把火炕烧得热乎乎的,给大家备了茶和水,还自掏腰包买了些糖果犒劳辛苦排练的“演员”们。

排练的第一出“乡戏”是《西厢记》。是讲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戏中男女主角都是本村的青年。饰演张生的刘海鹏,唱的还行,就是动作、表情太生硬了。老吴头的老伴扭动着腰肢,眉飞色舞地一遍又一遍地教,逗得大家不断哈哈大笑……“滚!愿看就给我消停点,不看,走人!”老吴头摆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扯开大嗓门吼道。大家都了解他的脾气属性啥样子,他话音刚落,便又引来一阵笑声,弄得“演员”也笑了场……

剧本,是请外乡几位小学老师参照县里演出本改写的。因为怕演员忘词儿演砸锅,情节和台词儿都省略简化了许多。乡下人很朴实,但也有个坏毛病,就是爱攀比爱咬扯。这不,刚排练几天,就有人放风说:“刘秀云咋不参加,她不来咱也撤。”放风人点名的就是我的二姐。当时二姐是村干部,正在大搞“三类组”、合作社,一天到晚地动员、开会,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既然是村干部,就得处处事事带头。既倔强又要强的姐姐,听了后说:“不必攀,我去我演!”其实大家知道,我的二姐在村里论针线活,庄稼地活,不说“大拿”,也是一把好手。但论文艺,就少了点天赋和细胞,不那么活分。既然事情僵到这儿,就只好硬着头皮上。好在村里明事理的人,体谅理解姐姐,给她派了个台词唱段很少的小配角。她忙起来不能常去,就由我顶着。记得那简单的对白和唱段还是我一句一句教姐姐的呢!

大约经过半个多月的“打磨”,这出“乡戏”基本成形了,就待择日登台试演。

剧场,就坐落在北村的一个大土坡上。那个年代,庄稼人钱不多但不缺力气。秋末农闲时,周边几个村听说要排“乡戏”,热情极高,自发地组织一批青壮劳力,在高高的土坡上硬是挖出了一个百十平米的地窨子。大家很快想办法凑好了木料和蓬草。一个简易、暖和、实用的“剧场舞台”就这样搭好了。在舞台正面的横杆上,还挂上了一排烧煤油的大马灯,好不气派!因为舞台设在高坡上,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居高临下。在地面上坐着或站着看戏的人,不必设置台阶,置备座椅,大家互不影响,都能观看。

在这偏僻的乡下,除了几年前来过在户外挂上一块白布免费放电影的,好久没有这样热闹的聚会了。开戏那天,周边知道信儿的几个村,人们早早吃过晚饭,像蚂蚁搬家一样出发了。有提小木凳的,有拿砖头的,也有抱着棉被的,三五成群地向“剧场方向”聚拢。年轻的情侣们,在父老乡亲面前羞于牵手、相拥,便并排走着说着悄悄话。淘气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们则在月光下的雪地里,跑前跑后,相互追逐着,打闹着……精明的小贩们,可捞到了做生意的好机会。提前蘸了糖葫芦,烤了地瓜,炒了花生、玉米,早早在剧场周边占上有利位置,摆好了摊儿。

台上演得很认真。演员们尽管从未演过戏,但一板一眼地唱、念、做还挺像回事。时间一长,脸和手冻得发僵,就利用换场的空当,跑到后台角落烤把火。台下,看的也很投入。演到高潮处,会响起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但毕竟是没有顶棚没有围墙的露天剧场,又在寒冷的冬夜。时间长了,小孩子熬不了夜。有的要出去尿尿,有的便躺在大人怀里睡着了。大人们怕孩子冻着,不得不唤醒他们,带到场外遛上一圈。顺便,也活动活动自己坐麻了的腿。偌大的剧场,除了偶尔可以听到兜售零食小吃的低声吆喝外,秩序井然,很少有吵闹打架的。

一连几年,这“乡戏”因倍受欢迎,先后还演出了《白蛇传》《刘巧兒》等好几部大戏呢!

后来,扮演过张生和许仙的男主角因被招工去了凌源,女主角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远嫁他乡。剧组的人员接续不上,加之置备行头花费负担太大,渐渐散了。

再后来,周边村子陆续通了电。县里剧团下乡,电影放映队来村,逐步多起来,人们的欣赏口味和文化要求也高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家里陆续有了收音机、电视机,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也能欣赏各种文艺、戏曲了。当年火热一时的“乡戏”停演和消失,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但村民们,对往日自排自演的“乡戏”,并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他们在田头地脑还常常念叨着。因为,它毕竟曾经给文化匮乏的乡下人,带来过期盼,带来过想往,带来过欢乐!◎

猜你喜欢
二姐排练剧场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二姐
开心剧场
乐师
苦涩的甜蜜
开车
开心剧场
鸟雀排练忙
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