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小镇建设路径的调查分析

2021-11-27 04:06谭建光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
至爱 2021年6期
关键词:镇街志愿小镇

文|谭建光 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进社会转型与社会创新,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发展繁荣。针对原有城乡二元社会,山区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战略,推动县区和镇街、乡村社区的发展。公益小镇建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趋势,不仅引起乡镇民众的关注和参与,而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公益小镇是指在镇街层面广泛推广公益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公益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并营造社会关爱互助氛围的区域文化。

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开展了2020年《全国文明实践与公益小镇志愿服务问卷调查》,从面向全国40 551名志愿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看,认为公益小镇最重要的指标是:形成公益志愿文化氛围占60.33%,公众的公益参与率达到50%以上占59.55%。同时,认为公益小镇最主要的志愿服务是:塑造小镇公益友善形象占75.18%,开展小镇邻里互助占65.04%。

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具体情况,是公益小镇最值得关注的要素。

公益小镇的发展机制

1. 公益小镇的统筹推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统筹推进机制,在公益小镇建设中也体现了积极作用。虽然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往往由社会热心人士发起、社会化的团体推进,但是如果不纳入党政统筹支持的范畴,就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时候,就需要党政部门搞懂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价值,纳入战略视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2009年正式启动“关爱桂城”行动,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将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社区互助等纳入统筹支持范围。在党委领导下,桂城街道党工委成立“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挂帅,党政领导班子联席,建立了常态化的协调性组织。督导委员会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如秘书处、桂城街道社会工作委员会、桂城街道社工工作中心等,并对各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各司其职,对各类关爱行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调查发现,很多公益小镇的建设机制,与桂城街道“关爱桂城”机制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党委政府“抓总”“牵头”,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促进公益志愿服务的活跃。

2. 公益小镇的组织培育机制

当代公益小镇的发展机制中,尤其重要的是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力量的活跃。2012年广东省要求群团组织建设“枢纽型组织”就是一种新体系的探索。小榄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启动“创益菊城”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激励社会公众设计服务项目,并借此发现公益热心人、志愿者骨干,从而培育了一支支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全民公益园,形成公益小镇发展的新体 系。

作为处于基层位置的中山市小榄镇,观察落实“枢纽型”组织发展政策的时候,发现照搬照套大中城市的“发展社会组织、活跃社会组织”有较大的困难。小榄镇党团组织、志愿中心的人员就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认真把握志愿者意愿,发现通过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评选和扶持,带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志愿团体发展,就是适合镇街层面的方式方法。于是,小榄镇在2012年启动“创益菊城”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后纳入“博爱100”公益创投),在活跃的公益人员、公益项目中进行激励和扶持,逐渐形成富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构建“公益小镇”的社会基础。为此,调查发现公益小镇的社会组织发展,不能“就事论事”“就组织谈组织”,而是采取“项目实施”“人才培养”“氛围营造”等措施,为组织创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才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不断成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思路的变化。2012—2015年,广东省作为社会创新、社会治理“先行先试”的地区,探索“枢纽型”组织发展机制,鼓励工青妇及其他群团组织发挥“枢纽型”作用,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桥梁。

3. 公益小镇的项目创新机制

公益小镇建设中,大多数地方都引进了“公益创投”“项目大赛”“项目培育”等形式,为面向镇街、乡村、社区的公益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抓手”。到了基层镇街乃至乡村社区,通过探索和实践,公益小镇建设就寻找“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最有效的就是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和扶持。

4. 公益小镇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益小镇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公众的参与。调查发现,公益小镇的建设恰恰是“来自群众”“吸引群众”。直到如今,公益小镇都还没有纳入全国或各省的重要战略范畴,仅仅是一些镇街的自主探索和实践,但是受到镇街群众的欢迎和追捧,公众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5. 公益小镇的文化传播机制

公益小镇的建设,既是一种实体性的建设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播过程。公益小镇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营造、社会生活的改善。公益小镇建设也是一种“软实力”。通过公益机构、志愿组织的发展,让镇街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乡村社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改善,就有利于做好各种项目的建设,创造新的生产活力。

6. 公益小镇的资源保障机制

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需要资源保障,公益小镇的建设也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聚集资源、丰富资源。目前,中国新时代的公益小镇(村、社区)建设,构建“一体多元”“多元共治”的机制,形成不同的资源保障。

一是财政支持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公益小镇资源保障。如“关爱桂城”建设,每年由街道财政支持“关爱基金”,对评审出来的关爱服务项目进行支持,并且鼓励项目筹集社会资金作为补充,有效开展帮助群众、提升社会的服务。从2010年财政注入100万元到“关爱基金”,到如今每年提供800万元左右(每年有所变化)财政资金支持,保证关爱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提供政策和“种子资金”,社会资助推进公益小镇发展。如小榄“创益菊城”每年评审出来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财政提供部分支持资金,企业和社会提供部分资助,共同开展面向社区与农村的关爱服务。这样,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分别管理,共同支持公益小镇建设与社会服务项目,对于构建和睦友善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是政府提供政策,企业与社会资助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如醒狮镇“志愿小镇”的建设更多是商家的支持和参与,提供资金资源,共建共享友爱互助家园。

四是政府提供支持,面向社会聚集资金资源。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公益小镇建设不是采取单一资源保障机制,而是采取多样化、互补性的资源保障机制,有利于公益小镇的灵活发展、富有活力。

公益小镇的发展路径

新时代中国公益小镇的建设,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也有共同的举措。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和归纳5个发展路 径。

1. 在基层党建中提升公益小镇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公益小镇建设的正确方向,就是要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等一致。公益小镇建设将公益人士、志愿人员的愿望追求与党的宗旨理念有机结合。如有些志愿者接受调查的时候说道,其愿望非常简单,就是要“让我身边的人好起来,让我的城市(城镇、农村)好起来,让我们的国家好起来”。这三个“好起来”的愿望,恰恰是党的宗旨理念在公益志愿服务中的落实和细化。二是通过党建引领,强有力推进公益小镇的建设。

2. 在文明实践中丰富公益小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党中央部署、宣传部实施,面向广大乡村社区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激励乡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美好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县区为龙头,面向镇街、乡村社区辐射,就与公益小镇建设具有许多契合之处。目前,一些积极开展公益小镇建设的镇街,如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贵州省龙里县醒狮镇等,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的调查了解,许多与公益小镇的建设内容具有相通性。

3.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公益小镇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都需要公益志愿服务的支持,都需要公益人和志愿者的参与实践。乡村社区的治理发展不同于大城市、新城区,不能够简单照搬“外国经验”“时尚做法”,需要将创新因素与民俗因素相结合,探索和寻找适合镇街、村居的特色经验。公益小镇就是从不同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引公众参与和创新,不断积累富有实效的经验。

具体而言,公益小镇与乡村治理的结合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公益小镇的建设契合乡村治理的方向,就是通过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让社会力量、乡村力量有序发展。加强镇街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吸引社会力量、民间力量的参与,在与党政合作开展服务的时候,建立相互支持的机制,构建基层治理的良好基础。二是公益小镇及其志愿服务的项目与活动,大多是通过关爱扶助群众、关心改善环境,搭建乡村治理的新环境、新基础。公益小镇建设不是游离于乡村治理的主线,而是嵌入其中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元素。

4. 在民生改善中夯实公益小镇

公益小镇建设要注重品牌塑造和文化传播,但是最根本的功能则是促进民生改善,帮助镇村群众。与此同时,乡村社区的民生改善、扶贫助困,也有利于传播志愿文化、营造公益氛围,吸引和激励更多人参与公益小镇的建设。一是在公益小镇的各项措施之中,民生改善的措施是最受欢迎、最有成效的。不论是村居群众获得的惠民利民服务,还是特殊群体获得的关爱扶助服务,都让广大公众看到公益小镇建设的“接地气、有实效”,就会积极支持和参与。二是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让许多普通群众获得帮助,各类困难群体获得帮助,这些服务对象生活改善的同时,也产生回馈社会、参与服务的需求,主动加入志愿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成为公益小镇的建设者之一,壮大乡镇的公益力量。三是公益小镇中创造许许多多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经验,成为公益志愿服务的品牌,广泛传播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赏,为公益小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查发现,民生改善既是公益小镇建设的核心,也是公益志愿服务发展的重点,成为社会公众最关注、最支持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几点启示

1. 公益小镇繁荣经济社会

人们逐渐关注和重视公益小镇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一方面,公益小镇建设,拥有更多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乡镇营造和谐友善的环境,有利于产业投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减少矛盾冲突,获得企业与社区(村落)的共建共治共享;另一方面,公益小镇激发民众的创新创造活力,善于发现乡镇的优势与特点,开发新产业和新机遇,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焕发产业新活力,带来乡村社区群众的生活改善。

2. 公益小镇成为生活时尚

伴随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城乡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其中公益志愿服务逐渐引起群众的兴趣与热情,成为新的生活时尚元素。一是公众将公益志愿服务作为充实精神生活的途径,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心灵丰富了。二是公众将参与公益小镇建设作为扩大人际交往,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三是在公益志愿服务中提升自豪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3. 公益小镇培育发展人才

公益小镇建设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做起,从小小的助人为乐、改善环境做起,但是随着公益服务的类型多样、项目多样、活动多样,就需要参与者学习和掌握越来越多的才能。如助老服务需要护理知识和心理技巧,助学服务需要教育知识和沟通能力,环保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技巧,治理服务需要安全知识与文明技巧,等等。一方面,公益人士、志愿人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职业的能力运用在公益小镇建设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志愿者根据乡镇公益发展的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治理与服务素质。

猜你喜欢
镇街志愿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以志愿,致青春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镇(外一篇)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网络背景下加强镇街档案管理探析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