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驱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2021-11-27 10:17牟雪雷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机专利

牟雪雷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1)

0 引言

自“十三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中国的创新浪潮不断奔涌向前。2015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29,全国研发经费支出1.4万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2019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居第14,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型国家,全国研发经费支出2.2万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知,“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也达成了历史性的成就,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 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先后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款》等法规和规章,制定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并将农机装备发展列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亟待提高智能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省内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率虽高,但仅限使用而非制造大省、强省的现实局面,借以实现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振兴,促进农机工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2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瓶颈分析

黑龙江省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度低,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少,缺少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和集团,知名农机品牌不多。现有农机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较低,且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售后服务保障性弱等瓶颈。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农机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间关联度较低,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强,普遍存在追求小而全和忽视市场细分的现象,即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粮食生产机械较多,畜牧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不足。如奶牛饲喂、挤奶等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仍依赖进口;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牧场管理技术条件不足;特色经济作物如蔬菜、鲜食玉米、汉麻、中药材等种植和收获机械装备缺乏,影响其规模化发展。

2.2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019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位居全国第一,但其中高端农机装备仍以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为主,省内农机装备产业规模和专业性不够。多数低端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使用可靠性差、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高端产品的配套能力不足,一些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近年来,入驻黑龙江省的国外农机企业,仍以国外进口零部件、国内组装整机为主,大部分农机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尚未实现本土化。

2.3 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高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机装备领域专利的申请量虽有增加,但谋略性不强。零散申请的专利由于未经合理布局,难以形成自我保护的“专利群”,很容易被“绕过”。同时,对国外的已授权专利缺乏深入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能力不足。另外,在专利保护方面,由于农机装备产品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且产品投入市场后无法做到有效保密容易被仿制,这就会给研发单位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行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大大降低。

2.4 售后服务保障性弱

随着国家近年来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各地方对购置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市场日趋火热,这就让农机装备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突显出来。农机产品结构复杂,由于其作业季节性强、作业流动性和强度大、使用环境恶劣,再加上操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在使用过程中不按说明书对机具进行正确保养等情况,导致其售后服务难度越来越大。

3 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相关对策

(1)优化产业布局。围绕绿色、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集中科研力量在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面向农业装备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推进协同创新攻关,切实提高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供给质量,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涉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大学等方方面面,必须全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政府引导与辅助;企业了解市场,可牵引技术创新方向;科研单位和大学学术性强,可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做输出。各方均以需求为目标,从应用中发现问题,以需求带动科研,以应用带动核心技术的突破,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从提升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目标出发,建立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探索优先支持具有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团队进行专利技术的预先研究和战略性布局。同时政府部门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创造出同时具备高技术价值和高市场应用价值的高质量专利,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和引领作用,助力农机装备产品开发和品质化技术改造。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投入力度,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技术创新专利导航,加速知识产权标准化进程。科研人员需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融入到专利成果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之前,就应及时申请相关专利进行保护。同时,应强化科研人员的专利撰写能力,让权利要求书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培育和引进专利战略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建“专利池”,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4)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从作业期服务扩展到作业前培训、作业中跟踪、作业后回访。作业期前通过培训向用户讲解机具的性能、操作方法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作业期内随时待命,可针对流动性比较大的地区建立多个机动服务小分队,确保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最大限度地保障机具的正常作业;作业期后及时进行用户回访,对农机具的保养提供专业建议。

4 结语

目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真正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04)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农机专利
沃得农机
专利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发明与专利
不一样的农机展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