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11-27 15:37代丽敏杨昆娥
魅力中国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情绪疾病

代丽敏 杨昆娥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心理干预护理对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重要影响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心胸类疾病已经对人类的健康生命构不成较大威胁,只要通过科学的治疗或者手术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治疗或者缓解的作用,也就是说,目前的治疗和手术技术已经相对完善或成熟,除此之外能够对患者恢复情况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一点就是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研究得知,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面对疾病、手术创伤及疗效不确定等因素下,可引起诸多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易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失衡,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稳定,经过研究得知,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心外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会有所提高,因为良好的心理护理在稳定患者状态,降低其不良情绪影响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对于日后医学护理水平的发展也有更为关键的意义。

二、心理干预护理在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强化患者心理认知

患者在确诊住院后,至手术前阶段,社会角色发生改变。患者身处陌生的治疗环境,对自身的病情还不够了解,身体的不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严重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况下,会怀疑治疗效果,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内心的想法,随时关注其情绪辩护啊,要结合患者的身心接受能力和生活环境确定科学的心理方法。耐心讲解心外科手术基本知识,使患者对疾病与治疗方法有初步认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疑虑。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系统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能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情绪,这种方法可以视为是一种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手段。

(二)构建良好护理环境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手术,科室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以积极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人员要在科室的安排下为患者打扫病房,要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让患者在进入病房的时候感到身心舒畅,这样才能够从主观上配合后续的治疗服务。护理人员要从细微的服务内容入手,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介绍以往手术成功案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疑虑,以此拉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增强治愈信心[1]。

(三)落实心理护理对策

首先,可以实施自由联想法,将患者带入安静、舒适环境中,与患者沟通,让患者随意联想和毫无保留说出内心想法,包括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手术费用来源,家庭成员,亲友支持以及情感、困扰、童年往事、对人和事物看法等,让患者内心想法彻底释放。其次,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沟通、会谈到一定程度后,让患者进一步回忆和叙述不开心事情、痛苦事情,让患者叙述对疾病认知、对手术治疗恐惧和疗效渴望。分析患者经历事情与朋友、亲人、同事关系,分析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疗效认知度,将影响患者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再次,要重视解释,为心理干预护理中心环节,通过自由联想法、移情干预后,获得患者大量资料,并彻底分析影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根据相关因素,用专业医学知识、人情劝导、鼓励和安慰等方式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与不安,从而达到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护理效果[2]。

(四)术后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后麻醉药物失去效力时,患者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会减轻,但是生理上的疼痛会加重患者不适感,进而产生烦躁、易怒等情绪。对此,医护人员要重点关注到患者的疼痛护理和情绪指导。对于部分疼痛难以忍受的病患,可以采用药物镇痛的方式缓解痛苦。术中留置引流管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为此,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说明引流管的作用、置管时间,消除疑虑促进康复。

结论

作为心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创伤性,进而引发患者紧张、焦虑、失眠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情况会造成患者脏器功能失调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最终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为确保心外科手术能顺利进行,在必要情况下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指导,以改善围术期的体验,消除患者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手术顺利开展[3]。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情绪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