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祁连山浅山区封山育林旱作造林及幼林抚育技术

2021-11-27 15:34汤万林赵小芳王继民王伟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乐县柠条幼林

汤万林,赵小芳,王继民,王伟有

(民乐县开发区林业工作站,甘肃 民乐 734000)

0 引言

就封山育林而言,属于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存在着效益高、用工少以及成本低等相关特征。祁连山位于民乐县境内,处在高寒半干旱气候区,进而导致林木生长速度缓慢,乔木年平均生长率2.87%,净生长率2.72%。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导致树种资源十分单一,半坡以及阳坡在造林成活率方面较低,不利于林木的成活以及成材,并出现造林越多、负担越重的情况。近年来,民乐县开展封山育林工作时,归纳了许多科学、高效的人工造林与幼林抚育技术。在此背景下,林区植被种类以及生物逐渐丰富,并提高了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相关能力,在优化工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发挥出了关键作用,使得农业产值以及粮食产量等不断提高。

1 林种和树种选择

为了更好的对森林植被进行全面恢复,并优化祁连山林区生态环境,民乐县建立了营造水源涵养林。实际调查显示,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以乡土树种为主,涉及祁连圆柏、沙棘、柠条,其次为红桦、山柳、榆叶梅、山杏、青海云杉等。

2 人工造林类型

造林类型设计立足于树种生物学特点、生态适应性,以及造林立地条件,构建了水源涵养型灌乔混交林类型,主要运用植苗造林的人工造林方式,林种属于水源涵养林,树种方面为沙棘+柠条,青海云杉行间混交2∶1,整地方面通常采取水平沟以及鱼鳞坑等相关方式,株行距1.3 m×3 m,同时初植密度需要控制在每亩170丛、1穴3株。

3 造林技术措施

3.1 整地方式方法

主要通过水平沟的方式进行整地,例如坡度在5°~25°的耕地,均运用此方式。对于坡度高于25°的耕地而言,则使用鱼鳞坑整地方式。本文涉及到的工程不会采取全面整地方式,具体规格要求包含以下几点。

3.1.1 水平沟整地

对于水平沟整地而言,其属于根据等高线挖沟的整体方式,通常会将断面设置成梯形,规格为上口宽0.6~1 m,沟底宽0.3 m,外沿埂高宽各0.3 m,沟深0.4~0.6 m,在外侧斜面坡度方面则为60°,内侧坡坡度大约在35°。根据地形状况对沟长进行明确,然后将沟间距控制在3 m,同时在沟内留档,设置档距为2~5 m。实际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把表土堆积在上方,通过底土培埂,然后再在植树斜坡上填盖表土。

3.1.2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指的是根据造林设计要求,在山坡中开挖半月形状的坑穴,通过品字形的方式进行排列,坑间距1.8 m×2 m。规格为:长径0.6~0.8 m,短径0.5 m,深0.6 m,坑面水平,亦或是稍内倾斜,在坑内侧设置有蓄水沟,同时连接在坑两角的引水沟,外缘设置有土埂,形状表现为半环形,高度为0.2~0.3 m。实际整地的过程中,需要将表土在坑上方进行堆积,下方筑埂则放心土,之后将表土回填入坑,进而加强保土蓄水的效果。

3.2 造林方式方法和结构配置

3.2.1 树种配置

构建沙棘+柠条与青海云杉等相关乔木和灌木混交林。完成造林工作后,能够让林下天然草原植被逐渐恢复,同时运用行间混交的方法。就混交比例而言,沙棘+柠条与青海云杉为2∶1,株行距1.3 m×3 m或2 m×2 m,初植密度需要控制在170 丛·(667 m2)-1,且1穴3株。

3.2.2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具体时间为每年的4—5月。

3.2.3 造林方式

对灌木苗进行栽植的过程中,应运用丛植的方式,每穴栽植3株,然后将深度控制在10~20 cm。具体栽植时,需确保苗干要直,让根系能够舒展开来,填土到一半位置时,应进行提苗踩实,再将虚土覆盖上。造林施工工序为:整地+苗木处理+栽植+灌水+树穴覆土+修枝定干+抚育管护。

3.2.4 防火隔离带设计

设置防火隔离带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存道路以及山脊线进行科学的运用,宽度不应低于10 m。

3.3 苗木起运

3.3.1 苗木供应方式

立足于乡土树种所具备的优点,开展工程时,需要尽量选择产于本地的相关苗木。同时,需根据作业设计的具体需求,选择条件相同下,质量更好的苗木。

3.3.2 苗木的准备、起苗、包装、运输和假植

确保起苗、包装、运输以及定植,苗木均处于健康的状态中。进行起苗之前,需要保证苗圃底水的充足,土壤吸收水分之后方可起苗。然后开展分级选苗和包装工作,包装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根系不会出现失水的情况,需要将泥浆涂抹在苗根上,用草袋包扎成捆,防止根系外露。实际运输时,应重视检查工作,及时对苗根水分进行补充,使之维持在湿润状态,避免在阳光下暴晒。顺利运输到指定地点后,需要迅速进行假植,按照苗木等级开展栽植工作。

4 幼林抚育技术

4.1 灌水保墒

由于存在造林立地条件差的情况,所以造林第一年需要进行人工灌水保墒,且灌水次数不应低于3次。第二年之后,如果出现干旱的情况,也需第一时间进行补墒。同时,需要对整地深度以及面积进行拓展,确保土壤能够积蓄大量的水分,特别是土壤水分欠佳的区域,整地的科学性十分关键。除草工作要及时,避免杂草吸收过多水分。另外,让幼林尽快的进行郁闭,避免太阳照射地面,降低水分蒸发的情况,截留降水。

4.2 修枝、截干

完成造林工作后,应第一时间截干和修枝,以此使苗木水分得到保持,沙棘定干以及柠条定干高度分别为20 cm、10~30 cm。通过对苗木枝条的科学修剪,能够提高其质量,使枝丫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养分能够在苗木高度、宽度方面进行集中,修剪枝条有利于促进树木良好生长,将病虫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确保林木之间可以良好通风,保证植株可以照射到适宜的阳光,为所有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3 补植

次年,造林成活率不超过85%或保亩量不超过170株·(667 m2)-1的地块均要展开补植造林。在补植前,要取出坏死的苗木,并把防病虫害的肥料与药物洒入,保证土壤健康、养分充足。要在栽种好补植苗后,对其展开防寒处理。如此便能保证苗木顺利越冬,也可以使补植成功率有效提高。

4.4 病虫害防治

通常来说,植株在幼苗阶段的长势较弱,感染病虫害后,若是不能第一时间展开有效防治,诸多幼苗便会染上病虫害,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对此,在开展抚育管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病害管理,严格按照防治结合的相关原则,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应根据实际林区条件以及苗木生长情况,运用针对性的措施。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以下两种。

4.4.1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指的是通过各类化学药剂对病虫害予以防治。运用化学防治时,需要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测,若存在病虫害的情况,需要准确分析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与具体类型,以便于通过相应药物对其进行治理,从源头上将病虫害问题有效解决,使其影响范围得到控制。对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时不能彻底解决的病虫害问题,应运用科学的控制方式,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影响,防止更多幼苗感染病虫害,减少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和林区过去的发病情况相结合,建立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幼林对各类病虫害进行抵抗的能力,为幼林生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4.4.2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之下,前者对于生态环境更加有利,主要通过食物链对虫害进行消灭。运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鸟类展现出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虫害波及范围没有扩大时,鸟类可以迅速将害虫消除,使虫害影响得到控制。为了能够将鸟类的作用全面展现出来,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对鸟类的保护,防止人类捕杀鸟类,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同时还能使虫害影响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的效果十分显著。

4.5 幼树管理

首先,要进行封闭式管护,避免牲畜践踏,造林后每隔33 hm2便要设置一处护林岗,由固定的1~2人负责看护,同时在显眼处设置宣传牌和界碑。其次,加大护林防火力度,以免火灾事故出现。

猜你喜欢
民乐县柠条幼林
新丝路
柠条饲料林培育技术
快乐佳县人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
甘肃省民乐县第八届“思温杯”师生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扶贫结出教育“幸福果”——民乐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我在西藏种柠条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柠条主题公园绿化美化措施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