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路径研究

2021-11-27 17:02王鸿禄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市场化成果

贾 艳,王鸿禄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与数据监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方法与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必须重视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可以疏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通道,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个链式结构,链条上的核心要素是成果,主体要素包括成果供给方、成果需求方、转化媒介方等。成果供给方主要为高校与科研院所,成果需求方或转化实施方主要为企业,转化媒介可以是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媒介,由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科研院所、高校与服务机构多方共同参与,从技术的上游到下游链条,从转化资金到科技人才,从政策环境到教育规划等,各类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一个高度成果转化要素集合的网络体系。

本文以市场为出发点,研究各要素在市场化中的作用,为解决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困境提出建议。

1 当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化困境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中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态势,截至2020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连续10 年排名世界第一。但成果转化率偏低问题依然存在,大部分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和科研单位有效专利实施率分别为13.8%和38%,产业化率分别为3.7%和18.3%,远低于企业的63.7%和45.2%。而未被实施的科研产出和发明专利,多数被“束之高阁”。

分析制约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掣肘因素,市场化程度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与市场有偏差。科技研发多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成果多为职务科技成果,缺乏市场导向。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从事科研活动的目的大多是职称评定等,偏离了技术的商业价值方向,成果的成熟度和市场应用性差,因此不具备商业化开发价值。②技术市场不完善。存在供需信息沟通不畅、科技金融支持不足、技术转移服务跟不上、专业技术经理人匮乏等问题,成果交易风险较大。③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很多企业在市场中更多追求的是短期效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对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④科研人员不擅长市场运营。科研人员擅长科学研究,但多数缺乏经营技能和管理经验,不擅长进行产业转型,依靠科研人员自身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不易成功。⑤成果的市场作价不成熟。由于科技成果难以量化,评价主观性较强,其经济价值受到各种非技术因素影响,难以以统一的评价标准衡量。

2 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2.1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2019 年,中国企业输出和购买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到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90%和70%以上,数据表明,企业在技术要素市场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加快形成。

企业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承载主体,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应以企业为主,发挥创新决策、产业化研发、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作用。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唯有依靠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是科技成果需求的源头。企业要面向自身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需求,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在成果转化全过程中参与并主导技术创新,保障研发方向始终符合市场预期,解决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断档问题。②企业是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企业成功地实施一项科技成果转化,就可以获得一次转型发展的机会。但成果转化带有极大的风险性,企业需要投入产业化研发经费和庞大的生产投资,企业在成果转化前,可以依托评估机构对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作出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再作出投资决策。③政府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或高校联合组建创新实体,探索市场需求对接新模式,实现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推广无缝对接,并支持企业负责进行“中间性研发活动”。

2.2 提高成果供给侧的输出质量

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取决于供给侧端提供的成果质量,科技成果的源头一般来自于高校院所,但由于科研人员对技术的市场价值研究不够和研究目标的偏离,直接导致一些科技成果质量不高,在成熟度和可靠性上不够。提高成果供给侧的输出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有针对性地主动进行科研选题,高校院所根据自身特色与实力,围绕行业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确定总体技术方向和路线,凝练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展开科技攻关,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②高校院所与企业、各类机构等建立常态化的产业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方式,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立足产业需求,明确成果培育目标,合力实施成果推广;③加强高校院所与本地的企业直接合作,根据企业转化应用需求定制研发目标和路径,双方科技人员从基础研究、小试、中试以及到规模化生产全过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精准度。

2.3 搭建和用好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实现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纽带,是中国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技术交易场所、服务机构和技术商品生产、交换、流通关系的总和。做大做强技术交易服务,可以高效聚集成果转化的各类要素,加快市场对接,提升交易成功率。

搭建和用好技术市场,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坚持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强政府公益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建立统一的技术信息标准和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在运营模式上采取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服务。②做好上下联动,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线下技术交易,提供个性化精准对接等服务。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科技成果的供需对接信息,实现线上自动精选和匹配,对技术成果实进行更加精准的量化评价和预测分析,协助解决科技成果评估难、定价难等问题。④健全市场化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和培养运行机制灵活的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专业化运营团队,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2.4 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的管理更多应落在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上,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平台搭建等长效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提供优良的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用好财政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为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②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在科技成果市场化后,根据合同从所获得的国家税收减免、抵扣额度中及利润中分得应得收益。新出台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指出,在科技成果未有明确转化意向之前,可将其视同科技资源进行管理;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支持企业控股、高校参股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与投资机构技术转移基金的设立,以多种资本联姻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④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科技成果转化所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向市场提供开放各类平台的共享服务,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大型仪器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资源平台。

2.5 开展成果价值评估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是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与商业化的必要环节,价值评估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中国已于2020-07-01发布了《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指南》,适用于成熟市场的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的评估。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评估方法、评估主体、结果应用的综合体系。

开展成果价值评估,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科技成果成熟度来筛选可转化成果。中国财政支持的项目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具有一定先进指标的样品,距离商品化还有差距,科技成果成熟度评价标准可以判断技术成熟度,筛选可转化成果,以规避成果方和投资方的双方风险。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评估机构应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技术服务机构,具有开展成果评价、技术转移等相关资质及能力。③建立新型作价投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入股定价、合作对价机制,以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机制确定成果交易、作价入股的价格,采取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合理设置合作对价。

2.6 培育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部分,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

技术经理人目前还没有官方定义,一般认为是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为目的,通过咨询分析、对接撮合及资源引荐等居间服务方式,促成技术持有方与技术需求方达成交易或合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技术经理人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

技术经理人具有专业复合特征。技术经理人既要懂技术、懂产业,又要懂资本、懂法律、懂商务谈判、懂市场运作,通过研判可转化成果和企业需求,促进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加速成果以合适的形式进行转化;同时避免转化不适应市场需要的研究成果,带来投资风险。

作为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技术经理人,培养难度较大、培养周期长。因此,要在教育上做长远布局,针对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应将培养技术经理人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相应设立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培养技术转移后备人才。此外,从实践层面看,还应依托社会化培养机构与成果转化转移机构等,开展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实务的综合性人才。

3 结束语

近年来,中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逐步出台,仅2018—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共出台45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也逐步显示出良好效果。疏通技术和市场协同的现实堵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还应进一步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各主体要素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合力作用。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市场化成果
利率市场化下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对策分析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