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

2021-11-27 18:58张志军
创造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校革命中国共产党

张志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锻造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我们要传承好革命精神,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做好新时代党校各项工作。

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坚定信念、根本宗旨、思想道德、优良作风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特区精神、伟大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等。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远不止这些。革命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生死考验、付出巨大代价所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铸就的。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是一面旗帜,每一种精神都是一座丰碑,体现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二、革命精神的共同特质

传承好发扬好革命精神,必须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的思想伟力。革命精神形成于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印记和特点,但精神相通,特质禀赋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第一,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小到大、从低潮到高潮,直到最终取得胜利,这期间无处不贯穿着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每一种革命精神,无不是共产党人追求理想信念,坚定、坚守、践行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铮铮誓言,生动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无论是在任何环境中,都会勇往直前。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革命精神就是牺牲奉献精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牺牲奉献就是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就是吃亏、吃苦,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来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事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铮铮誓言。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时是8.6万人,到达陕北时不到七千人,多数人都牺牲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牺牲时紧紧保护国家秘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多年“誓干惊天动地事,愿做隐姓埋名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彭世禄“只要中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疫情、抗震救灾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无数共产党员在生死瞬间,用臂膀、用身躯挡住死神的威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带给别人。据统计,1921年到1949年间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就有370万人。脱贫攻坚中有1800多人献出了生命。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才迎来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三,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创新是革命精神应有之义,只有做别人做不到之事才能孕育和铸造革命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同志带领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1980年,中央批准广东、福建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邓小平同志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正是靠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特区为改革开放开辟了新天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是在走一条前人和其他人从未走过的路,如果没有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不可能走下去并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第四,百折不挠、敢于胜利。敢于胜利就是面对困难、面对强敌敢于斗争、永不言败的革命英雄主义昂扬斗志。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经此一战,打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1959年,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讥讽说,离了外界的援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但中国人民不信这个“邪”。毛泽东同志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给了,这个账很难还的。”陈毅在接见日本记者团时讲:“我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还有,大庆铁人身上的“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正是靠着这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了前进中的重重困难,愈挫愈勇、愈战愈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作风。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落后的农村发生、发展与壮大的。因此,我们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延安精神到抗战精神,从大庆精神到特区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就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战胜了一切国内外敌人,取得了革命胜利。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始终保持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持过去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它看作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道路,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大庆人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两弹一星”的研制者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甚至用算盘算,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就从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三合板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和研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江泽民同志指出:“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胡锦涛同志指出:“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中央“八项规定”,核心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党历经风雨、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靠着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三、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要坚持党校姓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

第一,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党的革命精神启示我们,信仰是精神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因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党校是党的学校,党校工作必须始终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要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始终坚持姓党原则,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带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

第二,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党的革命精神启示我们,革命精神就是奉献精神,就是吃苦吃亏精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不能自立自强。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校工作是一份政治责任。要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豪感,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人人知责、明责、尽责,自觉把党校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党校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事业的“关键少数”,要珍惜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机会,牢记领导就是责任,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发挥好“头雁”效应、榜样作用;领导就是管理,抓管理是履职,不抓管理是失职,敢抓敢管、严抓严管;领导就是付出,讲奉献、有境界、有追求,只要是事业需要、岗位职责要求、组织安排的,都应该不计得失尽最大努力去完成。邓小平同志说过“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期可以,长期不行”,领导干部就是这少数先进分子。

第三,勇于开拓创新。党的革命精神启示我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走新路开新局的创新精神是革命精神的核心,是党的事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做好新时代的党校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要强化创新意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要求层出不穷,如果遇事都只想沿用老办法走老路子,是行不通也做不好的。要强化责任担当。创新不都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一项工作流程的优化、一种工作方式的改进、一个工作手段改变,都是创新,因此创新发展人人有责。

第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党的革命精神启示我们,敢于胜利,永不言败,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昂扬斗志,是我们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的事业对党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这代党校人的使命。要通过工作要求、目标考核、褒扬、晋升等方式,大力营造激励敢于争先、争创一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不努力干事、不想干事的人坐不住,没有市场。要坚持目标引领,对标全国先进党校、其他省级机关设定工作目标,推动工作不断上水平。要把高质量落实到日常管理和作风建设中,真正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做起来、严起来、实起来,不务虚功,不求虚名。每个人在质量立校中都有自己的责任,要把自己摆进去,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做出水平来,整个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要强化工作目标考核,维护目标的刚性约束。

第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作风。党的革命精神启示我们,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历尽前贤家与国,成由节俭败由奢。”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党校作为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更应该成为党的革命精神的忠实传人,走在前头,落到实处。艰苦奋斗、勤俭办校是党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校、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认识。深刻认识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因此,艰苦奋斗是政治问题、作风问题,不是个人习惯、喜好,也与有钱没钱无关;要把艰苦奋斗化为自觉,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日常做起;习惯的养成要自律也需要他律。要细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加强日常监督、工作监督,促进艰苦奋斗作风建设和养成。

猜你喜欢
党校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