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7 10:36汪耿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

汪耿

摘要:全球污染日益严重,当前全球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类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环境监测则为这一系统工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对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做好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环境及检测过程的质量,通过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从而使环境监测数据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发展速度有待提升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沿用多年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开展管理,现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形势已经与以往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当时所制定的管理规定无法符合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要。且在不断发展之中,该规定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多年以来并没有取得明显的发展,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流程为全自动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供准确的依据,正是因为制度方面发展速度影响,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工作。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较少

(1)没有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供最大化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環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但是现有的管理模式仍然非常单一,导致即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仍然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而相关的检定及校准费用也始终高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能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同时,在环境监测物质保障方面需要解决较大的困难,才能收集标准样本,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严重缺乏物质方面的保障。(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技术不足。技术保障方面的不足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一是没有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式,为新监测技术的应用提供准确的依据。二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监测自然环境中新的监测领域,也没有对监测方面的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三是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系统、模式等,存在许多的不足有待完善。四是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所应用的科学技术比较有限,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没有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1.3信息化建设滞后,数据保密性不强

信息快速发展下,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软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基于当前5G通讯系统的日益建设环节,很多监测机构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引入,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所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程度应用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潜能。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发展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保障是根本有效的制度,监测质量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建立起统一的管理秩序,规范实验测验流程,完善素质建设,并建立定量考核抽查、同步监测、质量巡检等相应的制度。需要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和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并将检测到的相关数据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尽快的完善各监测业务的质量管理,加快健全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制度。结合目前环境监测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目标。其次,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像普通的一线生产部门,借助生产数据来进行经济效益的提升。质量管理想要做得好,可以避免单位形象损失和经济损失,从另一程度来看,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管理层需要健全科学的管理文化氛围,调动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要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保障。

2.2提高人员素质

在环境监测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来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除了提高技术水平以外,还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员的本职的认同,提高人员的凝聚力,并且建立团队精神,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对目标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让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更深入理解,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环境监测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保证培训的效果,需要加强对人员考核,通过结合专业能力和实际培训项目等来对人员考核,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能力。

2.3加强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新时期,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具备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获取到更为及时、精准以及动态化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而达到监测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目的。针对物联网技术来讲,其包含了遥感技术、红外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能够有效提升环境信息监测效果。从现状来看,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应用。例如:内蒙古地区构建的“三位一体”环保监控平台,该平台便是在物联网技术之上建立起来的,再如江苏地区利用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来对我国太湖水域进行监测,这一监测体系也是在物联网技术之上建立起来的。由此不难看出,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随着其不断创新和改良,将会更加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实现合理化、现代化以及科学化建设,对此我国必然会给予高度重视,这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未来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和趋势。

2.4对监测过程进行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监测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基于此,要对环境监测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具体分为六个方面:第一,对采样质量进行控制,科学、合理布点。监测人员在进行采样时首先要对采样器等进行反复确认,确保采样的真实性,及时性;第二,对样品运输进行质量控制。监测人员在样品运输时要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不同的样品要进行单独保存,确保样品可以完好地进行检测;第三,对样品分析进行控制。在进行样品分析时,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规范进行监测,做好环境监测质控样;第四,对监测工作进行控制。在对样品进行监测时,应该检查监测仪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防止在监测时出现结果误差的现象。第五,对监测人员进行控制,要保证监测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第六、保证质控体系的有效运行。通过以上六个方面,能够有效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得到科学、合理地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环境监测则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环境监测的结果,能够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和收集,从而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并且能为环境状况的评估﹑防治﹑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增强环境保护水平的首要条件,我国居民应该对其加大重视力度,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初华沄.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9):130-131.

[2]焦兰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4):65-66.

[3]陈海荣.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7):91-92.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