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设计和应用

2021-11-27 09:15郭晓云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

郭晓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环境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了破坏,等到我们发觉环境问题时它已经恶化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将园林景观与“海绵城市”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增加绿化面积保护环境,还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做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为群众营造更好的生活氛围。

关键词:园林景观;海绵城市;设计和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应用城市里的“海绵体”,让城市拥有海绵般充满“弹性”的水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使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得到缓解,确保城市净水、蓄水、吸水、渗水能力提升。当遇到降雨天气,城市绿地、透水路面铺装等绿色基础设施则就地或就近将雨水进行汇集,促其得到充分收集,并经自然与人工净化处理,遇到干旱缺水的季节则把续存的水进行释放,进行充分利用。因此致力于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设计和应用的研究很有必要。

1.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设计原则

1.1和谐共赢原则

园林景观和海绵城市彼此依存,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需对原有园林景观排水系统给予充分保持,更好地依靠自然进行排水、蓄水与用水,从而使园林景观原始性得到保持,减少建设施工工序,提高建设施工效率。不过,要使园林景观观赏性得到维持,相关单位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时可适当增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园林景观,使居住区变得更加赏心悦目,以达到共赢之效,这对居住区居民而言更有益。

1.2安全使用原则

将园林景观融入海绵城市设计中,需注重居住区居民安全保障;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可一味追求观赏性而不考虑园林景观质量,因此施工期间需严格把控每个环节,施工结束应多次测试园林景观安全性,在确保满足安全性能要求后可将绿化园林景观投入到使用中。

1.3因地制宜原则

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不可照搬照用其他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需结合本地区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自然地理条件、降水规律、水资源情况、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等要求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促使其可与海绵城市规划标准相符,实现透水铺装、植草沟等设施的合理布局。

1.4统筹建设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结束后,建设施工方面务必要根据规划要求开展,让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与海绵城市标准相符,在后续使用中实现排水、蓄水能力的提升。建设海绵城市时,需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让各项设施建设以及整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彼此结合,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确保海绵城市所有建设环节均得到落实,这在城市发展中意义重大。

2.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2.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为雨水径流管控系统里的组成部分之一,雨水花园设计能使暴雨洪峰得到延缓,使径流量下降,并且还可作为园林景观用水补给,取得良好的园林景观收益。雨水花园的组成主要包括覆盖层、蓄水层、人工填料层、种植土层以及砾石层等,组成的功能存在差异。有研究显示,雨水花园对暴雨径流的削减率可高达99%,并且具备稳定的雨水渗入效果。

2.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与周围路面或硬化路面相比,通常低过5~25cm;下沉式绿地和普通绿地一样,均能直接渗透区域中的雨水,且可实现不透水路面雨水径流收集,或经路缘石缺口部位雨水同样可朝下沉式绿地引流,通常把溢流口设置于下沉式绿地中,一旦发生暴雨部分雨水则能渗进地下,部分多余雨水则经溢流口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中。并且,下沉绿地还可进行地下水资源补充,为地面植物园林景观进行水源贮存,便于干旱时节能用水进行植物灌溉,实现水资源的节省,使空气湿度得到维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确保周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居民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2.3植草沟

植草沟为植被种植的园林景观性地表沟架中的一种,主要是经重力流完成雨水收集—传输—净化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植草沟是刚开始降水时进行雨水径流控制的一种方式。在降雨强度不及30mm时,植草沟在总径流量、洪峰流量削减时作用明显,不过如果降雨量过多,植草沟发挥的价值则明显下降。不过和其他雨洪设施相比,植草沟表层仅属于一层不厚的草皮,成本造价不高,方便管理,园林景观价值较高。

2.4透水铺装

为使居民居住建筑安全性与稳固性得到维持,施工单位在进行居住区建设时均会进行水泥路打造,这对雨水渗透不利,并且会破坏居住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故而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设计单位需在广场或步行路面进行透水砖铺设,该透水砖颜色需清新明朗,如此可使居住区给人一种焕然一新之感,使居住区自然透水能力提高,也使居住区安全性得到保障。在对居住区道路进行透水装置铺设时,需选择透水性强的沥青或混凝土,并且在附近铺上植草砖,这样就算下很大的雨,路面也不会有太多积水。此外,让雨水经统一渠道向地下渗透,使雨水对道路的冲刷得到缓解,确保道路稳固性。

2.5绿地竖向设计应用

雨水花园因其可把雨水进行收集与净化在我国各大省市居住区建设中均得到了大力应用。雨水花园实质即通过下沉式绿地设计来实现雨水净化与收集。居住区的下凹绿地、屋顶花园、广场、单路两侧绿带与停车场均适宜应用雨水花园设计方式。设计思路即依靠生态环境里的植被实现雨水拦截,依靠原生态土壤进行雨水净化、过滤,更好地进行雨水收集,使雨水得到有效储存,确保其需要时可得到有效利用。植被种植即雨水花园系统建造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尽可能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特征的植被,如此植被除了具备一定的雨水拦截能力,还可实现本地特色的彰显,为居住区居民带来亲近感。不同类别的树木均具有自己的生长周期,部分树木仅在夏季才长得枝繁叶茂,部分树木一年四季枝叶均长得很茂密,设计者需结合树木生长周期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居民区四季均充满生机。

2.6雨水花园园林景观分布设计应用

(1)道路植草沟

海绵城市理念里植草沟除了具备较强的观赏性外,还拥有较强的排水能力,故而更多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者在设计时会引入植草沟。干植草沟结构简单,排水与滞水能力强,施工方便,能够使居民快速进行界限辨析,还能使整个园林景观线条更柔和,对居民而言欣赏性与实用性更高。种植植草沟时,并非越多越好,需结合其美观性与排水、蓄水需求进行种植。植草沟种植完成后,相关人员需对其展开合理管理,做好植草沟内杂物或垃圾的清理,及时更换掉已丧失功能的植被,如此则让植草沟观赏性与正常排水、蓄水功能得到维持。

(2)雾森设施

如果居住区设置了运动休闲区,则可在此处进行雾森设施安置,从园林景观细柱进行森林感营造,柱上進行雾喷设施安装,形成园林景观之际又能使活动区温度得到控制,居民来往其中相互嬉戏互动,使其拥有休息与观赏双重功能。

结语

海绵城市把道路和广场、建筑和小区、公园和绿地等建设作为载体,以净、排、用、渗、蓄、滞等一系列生态化技术,完成对雨水的自然渗透、积存与净化处理,使建筑、绿地、道路、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确保雨水得到合理排放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涛.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运用[J].南方农业,2019(26):55-56.

[2]徐雅洁,白雪,陈佩圆.“海绵城市”理念在已建居住区园林景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03):111-116.

[3]刘子龙.海绵城市视域下中原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9.

[4]刘春燕.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徐州西区园林景观规划[J].现代园艺,2018(20):112-113.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景观营造中的光与影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