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2021-11-27 09:15毛昱含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民族文化解决策略

毛昱含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强有力支柱。在发展乡村地区经济时,应意识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文化传承对我国文化结构的重要意义,提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和保护意识,借助此种方式鼓励当地大力开发文化建设,并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需求拟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乡村地区经济实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民族文化;传承;困境;解决策略

前言:

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组成我国独具特色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各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当地特点的乡土文化。故此,可以看出,文化与民族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文化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民族是乡土文化呈现的主要方式,二者在时间的变迁中相辅相成。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一)民族文化开发方式不合理

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齿轮中,各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并且随着时间的流转一直传承至今。然而,时代脚步过快也给我国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民族乡村地区在发展自身经济时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原则抛之脑后,致使当地乡村地区出现过度开发、开发不合理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地区没有正确意识到自身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过度追求现代化建设和文化潮流,且盲目从众心理过重导致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以“三产融合”为核心内容开展乡村建设发展道路,仔细观察我国民族地区的乡村状况可以发现,其主要的发展还是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在自然资源与文化传承意识较为充沛的地区,确实可以起到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作用。但我国大多数民族乡村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先决条件,盲目打造文化旅游景点,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一些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味迎合外来资本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在过度开发的过程中,将外来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生硬的融合于一体,严重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协调性。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充沛富饶的区域,恶性竞争、浪费本土资源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冲击

传统文化是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经济实力的基础,若想更好的发展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以乡村地区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寻求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传统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挑战。首先,在乡村地区,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甚至于覆盖了当地原本的乡土文化。乡村中的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都受到了城市化建設严重的冲击,乡村传统建筑逐渐由极具当地特色的住宅转变为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逐渐衰落。其次,一些乡村文化古迹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乡村文化的地域历史、艺术以及文化资源日渐消逝,那些满载居民回忆、情怀的文化资源正在被现代化建筑吞噬。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入,现下年轻一代人十分缺乏对家族文化了解的兴趣,一味的追求新兴文化潮流,而不去接触了解传统家风家训以及本土本乡根源文化,缺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土地的依恋之情。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家族文化资源是几千年系族社会传承下来的知识文化宝库,正慢慢被遗忘。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以乡村民族文化为基础 振兴民族文化

开展乡村改造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乡村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我国各个地区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渐沉淀而成的成果,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逐渐成为了当地民族乡村地区的特色。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物质文化遗产,应重点对其进行保护,让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策略中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深度挖掘探索本地区的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理论,将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策略融为一体,通过乡村创新发展之路,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推行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努力保存乡村主体特色与乡村风貌,借助当地的民族文化打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策略,借助乡村河流、稻田、山水等自然资源,努力创建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还能保留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文化。

(二)强化传承意识,巩固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位置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与民间性特征,其与乡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树立旗帜鲜明的文化导向,坚决打击乡村地区陋习、剔除乡村不良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辨识度与文化自信心。各地政府部门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时,要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进行商议,明确分工,共同规划本地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要对当地的文化乱象进行整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新的乡村文化精神,并努力挖掘探索我国民族乡村地区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此来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在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时,要深入剖析当地文化资源,例如戏曲、民间工艺、传统美食等,并以此为基点合理开发本地区的经济市场,确保当地优化传统文化与经济可以共同发展。除此之外,乡村基层领导干部也需要做好乡村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以自身为切入点,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并充分借用自身在乡村地区中的凝聚力,引领乡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共同保护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保持和继承农村传统文化的品质特征,不能简单地将城市文化复制到农村。城市人的某些生活方式也可以进入农村,但不会改变农村生活的优良传统。例如,社会的人际关系中,传统礼仪文化中倡导诚信、尊重、互惠等礼仪文明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构建有序和谐生活状态的有效帮助,应该坚持不懈地保持下去。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借助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守住乡村传统民族文化的“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遗余力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宝贵文化遗产在新形势新时代焕发新光彩,通过提高民族乡村地区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庭.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 新西部,2020(8):33-34.

[2]李佳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  2021(2020-20):138-139.

[3]吴丽美,程国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

[4]周维.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困境与重构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5]白雨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0,000(011):8-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民族文化解决策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