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7 09:43李亚鹏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有效策略

李亚鹏

摘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基环境中,需要做好加固工作,为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阐述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特点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有效策略

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在软土地基施工环境中,需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为建筑用户的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一、软土地基施工的特点分析

(一)软土地基的粘性高

软土地中的含水量较高,占比大概为70%,渗水性较差,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地基形式有差别。由于软土地基的流动性较强,建筑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加固路基,提升其稳固性,确保软土施工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二)软土地基的压缩能力强

软土地基中的空隙较大,间隙较多,压缩性较强。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可以采取挤压排水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水分,及时检查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压缩方案及时间,合理运用软土地基本身特征。

(三)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较差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配比,避免产生多余的气泡,确保软土地基的通透能力满足规定要求,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例如,如果粘土和砂土的使用量较高,可能会造成粘土固化时间加长的后果,给施工进程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使其渗透性受到较大影响。

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施工企业十分注重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出现了很多的变更问题,需要灵活调整施工方案的使用范围及实现目标。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定好施工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施工安排,计划的变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工期延长,利益损失严重。

其次,施工企业的前期勘察工作不合格,勘察数据的准确性较差,给实际施工过程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导致施工计划出现偏差,难以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最后,在考虑确定施工技术方案时,相关人员并未充分考虑技术性问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质量观念十分薄弱,导致实际施工质量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实际施工需求。

三、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一)软土地基建筑设计及处理问题分析

首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移位现象制订针对性的策略。第一,在设计砖混结构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外观及建筑构造情况,分析其荷载水平及地基情况,确定纵横墙,确保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联通,简化建筑物平面。第二,需要提高荷载程度及刚性较大建筑物的整体硬度,避免出现地基不均匀下沉的现象。第三,在面对多层建筑情况时,可以设置地下室及轻型结构,以降低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设计仓库或者厂房时,可以运用静定结构或者提高建筑物刚度的方式降低软土地基层对建筑物的损害作用。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根据软土地基层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策略。第一,如果遇到表层凹凸不平的地基,可以考虑将其挖出,采用换土操作的方式。若软土地基层的厚度较大,可以运用堆载预压的方式完成处理任务。第二,当建筑物对于地基的要求较高时,需要运用桩基的方式处理软土地,以避免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降低其沉降幅度。第三,在遇到暗沟、古河道等环境时,需要运用地基加固、短桩处理等方式处理地基,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二)地基夯实与加固技术应用分析

首先,在确定施工方案之前,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地基周围的环境状况,并做好实时记录工作,在相对平坦的地区完成试压任务,勘察建筑工程周边的地基深度范围,将其与规划深度进行比较。如果规划深度小于勘察深度,可以采用沙石填充的方式,避免水位不足。相反地,若规划深度大于勘察深度,需要降低水位深度,运用压实的方法改善地基状况。

其次,运用上部荷载的转移技术能够完成对地基的处理价股任务,保障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在原有建筑中进行二次加固时,可以采用上部荷载转移技术,增加地基宽度,达到加固桥梁地基的目标。例如,若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裂缝严重或者不均匀沉降问题时,可以采用该技术加以解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桥梁的受力面积,避免出现裂缝逐渐扩大的情况,有效分担道路桥梁的承受力。

(三)地基排水技术分析

地基排水技术能够减少自然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程度。若在施工結束之后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可能会使得建筑工程受到雨水侵蚀作用较大。排水系统可以将位于地基表面中的水收集起来,采取集中统一排放的策略,充分发挥出分流引导的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急流槽、排水沟等方式处理地表水,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健性,降低自然灾害对其影响程度。

(四)注浆技术与化学固结方法

为了提高建筑的固结性,可以将水泥注入灌浆管中,起到填充地基的效果,将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及多余水分排出。在注浆硬化之后,能够起到加固地基层的目标,降低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的概率,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水平。

在采用化学加固方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出人工材料的重大作用,使其深入融入到土壤层中,降低软土地基发生变形的概率,有效缩小沉降面积,提高软土地基的最大荷载力水平。

(五)排水砂垫层法分析

在水分比例较高的土壤中,可以采用该技术加固软土地基,在保证其压缩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土层的强度及承重力。在选择砂垫材料时,需要尽量运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如鹅卵石等,做好地基层的固定工作,充分搅拌混合材料,将其均匀的铺设在土层上,完成多次的夯实处理工作,避免发生土壤表层水分倒流的现象。

结束语:

地基的稳定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大地基处理力度,按照处理标准完成处理任务,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积极引入先进的处理技术,制定出有效的现场监督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其龙,钱玉,黄志杰.浅论土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J].居舍,2020(23):43-44+52.

[2]王桦,卢正,姚海林,胡智,董启朋.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软土地基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S2):164-170+177.

[3]蒋建清,曹国辉,刘热强.排水板和砂井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海相软土地基的工作性状的现场试验[J].岩土力学,2015,36(S2):551-558.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施工有效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中进度管理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初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