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

2021-11-27 11:44鄢仁嘉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鄢仁嘉

摘要: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社会实践,都可作为渗透和传播优质文化和知识的媒介。“大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渠道,拓展既定的教育空间。注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全员参与,并在深度的思想交流、明确的政治立场表达中,探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必须以学生个体的学习诉求,以及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为参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高校需立足大思政教育体系,鲜明凸显素质教育本位,以此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引言

高等院校是我国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地,也是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阵地。这个阵地的占领关系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伟大使命,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在革命年代和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特别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使命艰巨。

一、“大思政”内涵的内在逻辑

(一)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形成,促使高校必须对当前的教育形式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思考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代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到教育功能发挥的侧重点和关切点,即“为谁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这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应从“大思政”格局中获得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启示,确定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教育新形式。既要利用思政理论课稳固思想政治教育阵营,还需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政治策略等,科学地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以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和目标。

(二)加快思政教育内容更新

思政教育的初心与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政教育工作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结点。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古今文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将大数据思维引入思政教育工作,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追求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建设相对落后,理论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实时捕捉大众关注且具有一定价值导向性的问题与内容。在大数据思维的渗透下,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數字化媒体的作用下整理、分析学生信息以及思想变动,及时将即时性的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接,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多样性、同步性,加快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思政教育理念存在滞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由于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存在滞后,给实际教学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如在实际思政教育时,主要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并没有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笔者认为,在思政课教学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非常紧密,没有给学生预留自主学习空间,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降低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二)差异化、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实施路径存在挑战

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地域等成为判定学生思维认知和思想状态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少注重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培养,认为学生处于相同的受教育阶段,存在相同的认知效果,甚至认为对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教育,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呈现以及在大学教育阶段的规划与选择。在大数据思维视域下,思政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认知观念,采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推进“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对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建立积极学习心理和动机的驱动力,更是他们保持学习的一惯性和良好性的重要保证。“大思政”视域下,强调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同时,应切实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令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阶段,深度推进“互联网+教育”育人新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教育空间进行延伸,设计可迎合学生认知和审美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师的“教”需体现以生为本,学生的“学”应切实彰显知识获得的本质。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应停留在表面的熟知和记忆层面,应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个人的积极理解。

(二)组建更加专业的教育队伍

与传统教学评价标准相比,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进行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包括综合成绩测评、撰写网络小论文等,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评价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助力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而组建高素质教育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建大数据技术队伍。该队伍主要负责建设校园数据平台,收集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结合社会热点,形成文字报告。第二,组建数据分析队伍。该队伍主要负责通过各种先进数据算法,提取各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出分析。第三,组建反馈队伍。辅导员、思政教育管理者都属于反馈队伍中的一员,他们负责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节约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教育效果。

(三)以精准化的方式指导个性思政教育实践

区别于模糊化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经验则偏向于精准化。那种泛泛而谈、坐而论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而发生改变。高校教师为适应青年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要以精准化思维引导个性思政教育实践,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服务,满足学生日益增长而又渐趋多样的精神文化需要。有研究者提出,“在把握现实的科学方法上,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认为的现实是本质和实存的统一,同时又赋予经验事实优先地位”。马克思承认现实是本质和实存的统一,放置在大数据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学生实存个性的特质,共同建构了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规定性。同时,马克思也赋予经验事实一定的优先性,意味着记录学生个性事实的数据痕迹,作为经验事实是可以并且应当被运用于个性思政教育实践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部分教师未“以生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时代发展需求,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搭建大数据教育平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促进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1+13.

[2]叶欣欣.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解构与建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68-169.

[3]刘芳.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35):78-79.

[4]吴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227-228.

[5]黄燕.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114-115.

猜你喜欢
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