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场所重塑

2021-11-27 12:05李志华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李志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的品质,景观环境中的文化属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景观设计中场所重塑就是结合场所的形式、功能和文化,根据人们的需求重新筛选、甄别、重组,使场所更具有时代特征,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环境;场所重塑

沛县汉兴公园位于徐州市沛县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脉纵横,是滨湖之城。同时沛县历史悠久,是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美譽。如何将汉兴公园打造为沛县生态和文化的名片,展现区域的文脉、重塑场所肌理、延续场所精神,是汉兴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图1)。

一、解读场所

场所是一个具象的空间,是人们在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活动积累而产生的生理满足和精神升华。场所意义的属性就是场所的文化,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意义,积累着不同的文化。理解场所文化,首先需要解读场所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是决定人们活动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活动的形式。

汉兴公园基地周边环境原来是一片农田和两块鱼塘,一条沟渠穿越其中与徐沛运河连通,场地内部水资源丰富,地势平缓。因生产活动需要,基地上空有3条35kv的高压线,对建筑物、活动广场及空间布局均有一定的制约。同时根据城市规划,基地周边多为居住用地,使用人群较多,需特别考虑人群使用的空间需求。基地北侧为沛县树人小学、中江文萃苑和幼儿园,南侧是青岛啤酒有限公司,西侧是沛县园林管理所、西苑小区,不同的人群对公园的休闲、商业、健身活动、文化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保留农耕文化、融合教育文化、回味产业文化是场所重塑的重要方向。

场所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因素,更与时间因素息息相关。场所的时间概念是通过场所的记忆和文脉的传承而展示出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独特意义保留下来,可以是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留存的建筑、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场所重要的文化因子。汉兴公园位于沛县,天然带有浓厚的汉代历史文化底蕴。基地周边有泗水亭公园,泗水亭因古代刘邦曾在古泗水担任泗水亭长而命名,是汉高祖刘邦“试为吏”时的遗迹。乾隆版《沛县志》谓“汉高祖为泗水亭,即此亭也”。汉城公园内有歌风台、汉高祖原庙、汉街等仿汉建筑,汉文化浓郁。历史上也有众多的流传佳句,如宋代文天祥的《过沛怀古》等。因此汉文化和名人文化也是汉兴公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场所的肌理重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就是构建新的空间秩序,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对场所的文化积淀加以表达和传承。物质空间的重塑是场所精神实现的重要途经,一切文化、记忆都是以空间为载体,空间的组合和变化会使文化展示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对空间的感受直接影响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尊重原有场地,因地制宜,结合原有场地肌理和空间特征构建新空间秩序,从而唤起人们对场所文化的认同感和方向感。

汉兴公园在整体布局中,保留原有两块鱼塘的主体,中间采用人工湿地的形式串联起来,并拓宽原有的沟渠,形成连续的水体和一大一小的两个湖面,结合深入水面的栈道,设置垂钓平台,展示曾经的鱼米风光。同时根据上位规划,该公园将是城市建成区宝贵的生态资源,目前该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仅通过狭小的沟渠连接,因此需重新梳理场地肌理,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策略,将公园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对公园需求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将“海绵”的特性发挥到最大。基地周边有重要的啤酒产业,一直影响的附近的居民生活,总体布局融合了啤酒产业中啤酒泡泡的特征,结合农田田埂纵横交错的线条形成圆润有形的水体和曲折有致的园路相交错的场地肌理(图2)。

三、场所的记忆重塑

不同的场所都积淀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都蕴含着历史和文化。景观设计表达需挖掘场所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加以提炼和整合,筛选出其中满足时代需求、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融合到现代景观环境中,成为场所的文化主题,实现文脉的传承。对于历史的记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真实的表现历史,只能采用艺术的手法,针对某些历史片段或特征加以表现。因此文化的表现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要让历史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和理解,使之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而产生记忆的共鸣。

汉兴公园的入口励志广场,将汉代名人轶事和休闲长廊结合起来,利用雕刻的景墙、阵列的灯柱,将警世的诗句蚀刻在透光的亚克力面板和灯罩上,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在靠近学校的一侧,将世界名校的校徽、校训阴刻在景墙石板上,组成校训墙;将中国古典文集“大学”结合雕塑形成校训广场;将励志劝学的诗句结合廊架的顶棚形成镂空廊架,在光线投影下,古代名人的思想以新颖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沿着河道设置四座桥,分别命名为汉德桥、汉兴桥、汉思桥和汉艺桥。汉德桥以通体竹木材质,两侧仿书简印刻全篇《弟子规》;汉兴桥和汉艺桥以古典拱桥的形态结合现代锈板的工艺实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汉艺桥通过浮雕墙展示琴棋书画的传统艺术。在两个主体水面中设置的两座不可上人的生态岛,延续了人们对曾经自然生态环境的印象又为鸟类保留了一处不受打扰的栖息场所。

四、场所的功能重塑

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审美和活动的需要。人们在空间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活动需求,有些是激烈的、有些是安静的,不同的活动对空间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景观设计也是实现场所功能重组的过程。根据人们对环境和功能的需要,改变原有的空间结构,形成新的功能分区。场所功能的规划,不仅考虑不同功能空间的布局和影响,也需要考虑文化、意义对场所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文化的表现是依附于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功能的规划也需要文化的表现和辅助。

汉兴公园根据主要使用功能分为励志广场区、健身娱乐区、疏林草地区、休闲广场区、休闲文化区、生态绿地区、休闲绿地区、中心水景区,结合不同的功能展示和表达不同的文化。在励志广场区以庆典、休闲功能为主,设置雨水花园、庆典长廊等景观节点,既可以展示汉文化,也可以满足大规模活动的需求;健身娱乐区以健身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设置全民健身花园、儿童乐园、休闲广场等,结合鲜艳的色彩和雕塑展示体育精神和拼搏文化;疏林草地区以绿地休闲功能为主,大面积开阔的草坪紧邻宽阔的水面,结合亲水平台,满足人们亲水放松的需求;休闲广场区设置大型休闲广场和配套建筑,中心“沛泽亭”展现宋代文天祥《过沛怀古》等历史名句;休闲文化区紧靠学校,设置校训广场、育德广场和育才广场,通过文化长廊、景墙、儿童乐园,展示劝学励志和中国传统学习文化;在休闲绿地区和中心水景区展示原生态的农耕文化;生态绿地和休闲绿地区结合中心水景设置湿地、生态岛等自然生态景观,满足人们生态体验和垂钓等需求,同时还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

五、结语

场所重塑是景观设计表达中形式、功能和文化的多方面融合重组。其核心的表现为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人的使用和参与,不仅需要在形式和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要有主题特色,也需要以发展眼光统筹兼顾,功能要全面、文化有延伸,彰显时代特征,采用现代的手法实现文脉的传承,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成玉宁.解读地景——大丰市二卯酉河景观设计[J]. 建筑与文化,2010,(9):8-12

[2]刘一颖.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