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改造中的建筑保护措施研究

2021-11-27 12:13王旸宸卢永红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措施研究

王旸宸 卢永红

摘要:城市镇生动记录了古镇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建筑的积淀,见证了当地几百年来的工商业变迁,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城市老街建筑现状的探索和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深入挖掘了城市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从墙体装饰材料中增减了原有的传统建筑立面,并进行了相关的色彩重组和搭配。本文对城市街区改造中的建筑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街区改造;建筑保护;措施研究

引言

如何在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更好地传达建筑遗产的价值,传承遗产的文化意义,这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也就是建筑遗产的展示与阐释,也正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传播我们可以借助出版物、讲座、虚拟与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资料,以及相应的主题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使文化遗产在被保护的前提下对公众开展文化遗产现状及环境的公示和展现,这被称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此两种方式在理论上都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传播及传承。

1建筑遗产保护中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规划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a)作为修复历史街区以保护建筑物场地的规划指南,首先必须作出有效决定,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二、通过根据总任务的进程和要求将任务划分为较小的工作目标,提高任务的效率;再次选择一个基于技术的老建筑团队,根据当地的特点和条件,为国内外建造满意的住房;最后,在保存城市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有必要吸收各种因素,以实现规划的广泛考虑、正常化和合理化,并在整合和妥协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2城市老正街的现状

(1)建筑现状。城市老正街中,主要建筑物为1~2层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大多房屋都由临街建筑、中庭院落及后宅组成。老街整体历史建筑保护不到位,很多古建筑经风吹日晒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是仍然有若干新建建筑穿插其中,新建建筑多为3层,有一栋高达5层,体量较大。(2)街巷空间现状。街巷空间的古镇街巷众多,但街道空间统一连续,同时又不乏变化。以惟一风貌尚存的老正街为例,其上街建筑规模较大,二层街屋较多,街面较宽;下街建筑规模相对较小,单层街屋较多,街面相对较窄,但上、下街的街道宽高比例一致,均为1.18左右,给人连续的空间感受。

3有效改造对城市街区建筑的影响

3.1促进街区建筑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性修缮

一个地区就像一个乡村生活方式博物馆,世界旅游组织弗朗切斯科·法属称一个地区为“舞蹈国、森林国、治安官国”。为了执行传统的农村建筑保护方案,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个社区保护领导人小组,起草了保护立法和政治支持文件,并扩大了对生活和消防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应积极推动历史遗产、环境保护、传统住房和特殊工业教育,以便在保护人民的框架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提高保护水平,并将保护农村人口与良好人民的政策联系起来,从而确保农村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举行的“中国传统聚居地”为保护和发展本地区的传统村落创造了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利用农村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利用以传统村落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一流的住房和优质规划建设建筑。

3.2住宅建筑改造、旅游开放和弘扬民族文化

对居住建筑、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开放旅游景点进行有效改造,真正感受旅游业的气味和体魄,以及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游客的主张,将在世界各地传播,居住建筑的特点和当地历史的文化认同将大大加强社会文化中传统聚居地的历史。

4城市街区改造中的建筑保护措施研究

4.1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街区建筑更新中强化外墙翻新施工后,要加强对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规划和设计,基于绿色环保理念下,绿色建筑思想盛行,在城市街区建筑内部空间规划设计上,相关部门按照低碳节能原则进行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注重功能性的发挥,在材料选取上,首选环保、绿色、节能材料,增设更多绿色化设计理念,逐步将建筑内部环境艺术设计推动到绿色节能发展方向上。

4.2彰显层次感

绿色设计理念下,我国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快速发展,逐步提升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水平,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一定的困境,相关设计人员要对现有建筑物内部空间功能等要素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增加创新性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并在设计上体现多元化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选用无污染、无毒、无味的绿色环保材料,以期回归自然,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氛围。

4.3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尤其在城市街区建筑内部设计上,设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设计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强化设计效果和质量,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设计,通过材料、色彩、造型搭配,烘托设计主题,强化受众的认同感,增设具有城市街区韵味的屏风设计,在物件摆放上,摆设具有传统意义的座椅板凳、花瓶、扇子、水墨画等,营造城市街区文化氛围,确保人们在城市街区文化熏陶中感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设计人员要注重视觉传达效果,注重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保证空间搭配的多元化,反映人文理念、强化设计的整体美感,增加室内环境艺术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5民居有效改造的建议

5.1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有效改造,做好总体布局,落实保护措施

各国政府在进行传统民居的有效改造时,必须设计总体布局,确保乡村居民的整个住宅建筑保持不变,确保住宅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受损害,并注意充分实施保障措施;(b)制定乡村住宅自建安排,避免在传统村民周围建造新住宅,维护居民保护的传统文化。住宅结构调整旨在反映其外观和风格,国家机构旨在加强监督,不让利润损害农民的长远利益,在改造过程中不影响环境。妥善规划道路和配备传统居住区,以便利人们的生计,并为旅行者提供优质服务,这对保护和有效改造具有真正的长期价值。

5.2建筑颜色分析

城市的民居建筑用色上更多地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人类的主观因素在传统房屋中的反映较少。因此,可以说当地材料的色彩在东市传统民居的色彩搭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房屋的颜色分析,房屋各部分的颜色定位如下。墙面颜色为白色,原木色或蓝灰色;屋顶颜色为蓝黑色;门窗颜色为原木色;建筑物的整体颜色是原木色(地球黄色)或白色灰色。在城市建筑物的改建和改造中,主要提出了两种建筑颜色模型:一种模型,原木颜色(土黄色),主要是木墙,木框架,木门窗部件,小蓝砖等;模型二,白灰,主要材料包括白墙,木框,木门窗部件,小蓝砖等;模式三,蓝灰色,主要建筑材料包括青砖或石材,青瓦和相关的木制部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街区建筑更新及内部环境艺术设计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设计部门、工程部门要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对城市街区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传承城市发展记忆,并从空间文化、建筑空间功能使用等方面彰显城市街区建筑的价值,深入挖掘城市街区建筑潜力,推动城市复兴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昱明.西安高桂滋公馆及张学良公馆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2]梁鑫,刘天颖.建筑遗产保护中历史街区的改造研究——以邯郸市串城街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07):63-65.

[3]林金霞.长沙市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赵宪峰.杭州市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方静.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7.

猜你喜欢
措施研究
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研究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地产去库存措施研究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