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实施现状

2021-11-28 01:1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排查隐患

徐 吉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安全环保局,江苏 苏州 21563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一些人不正确的发展观念,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又以土壤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土壤污染是指自然界土壤中渗入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破坏了土壤原来的物质结构和成分合理性,影响了原本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对有关物质的降解,使其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土壤污染是一个污染物长期累积的过程,该过程不易被人所察觉,但是当污染面积过大,污染程度过深时,却已是一个不可逆的结果,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治理。土壤污染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的污染,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其中,降低农作物品质,人类食用后会直接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能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防治,进而排除进一步被污染的可能性。

1 土壤污染类型

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即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1]。化学污染主要是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废物排放,包括重金属、腐蚀性酸碱性物质、农药、化肥等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在土壤中累积,使得受污染土壤很难治理。物理污染主要是矿山、施工场地、城市垃圾等产生的污染物,该污染物会以固态形式混杂在土壤中而难以降解,如混凝土、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生物污染是指有害微生物浸入土壤内部,在土壤内快速大量繁殖,最后通过水、空气传染给人类,该污染具有隐蔽性。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核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混杂到土壤中,使污染的土壤具有放射性危害,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伤害,对人体危害极大,容易让人产生各种不可预估的病变,目前只能通过隔离来防治。

2 土壤污染监测介质及隐患排查项目

由于空间的差异性,土壤性质也会不同,因此在监测某一场地土壤时,对土壤环境做性质评估,应该以该场地地下水为主要监测介质,表层土壤为辅助监测介质,两者综合评定。现以某化工企业为例,根据企业厂区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区域及设备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隐患排查项目主要包括:生产区(生产产品是否附带毒性)、废水排放情况(废水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是否经过排放处理、排放去向如何)、排水装置(使用材质是否防腐防渗)、固体废物处理(堆放处理措施、是否存在放射性)、储蓄池(储存物质性质、防腐防渗设备)、运输(运输方式、废料处理地点)、烟气排放情况(是否产生烟气、有无收集处理措施)等等[2]。具体排查项目要结合现场情况作出合理调整,重点主要抓生产区、废物处理区、运输区、污水排放区、设施安全区等方面逐一排查,要求存在问题和隐患的项目立即停止生产活动,待整改达到要求后重新开放。

3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及监测工作实施程序

3.1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以《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DB 4403/T 67-202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进行系统评估;地下水样品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第三类标准进行系统评估[3]。

3.2 监测工作实施程序

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程序主要包括[4]:(1)现场实地勘察和资料整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场地特征、受污染类型、受污染的严重程度综合勘查,并查阅资料了解污染的背景,综合分析;(2)总体识别,找出疑似受污染地区:根据所查阅资料和现场勘查,两者结合,分析数据,整理得出结论,并重点关注疑似受污染区;(3)对疑似受污染地区进行测点布设:结合现场地形、天气、设施、设备等,设计采样布点,布点需要能整体反映污染状况;(4)采点取样分析:根据布点进行采样并分析数据;(5)得出数据,撰写检测报告:根据得到的数据撰写土壤污染监测报告,数据须准确可靠,不得添加删改;(6)公开报告,得出结论:根据报告得出受污染地区的污染类型、严重程度、并且提出整改意见和修复措施。

4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监管力度欠缺。虽然每个地方都有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相关负责单位部门,但是在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上明显不够积极,在监测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未能真正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严格执行,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5]。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有力实施相关规程,公平公正审查隐患结果,有效监督土壤污染改善防治问题。

(2)土壤污染采样代表性不强。部分监测部门在进行样品采样前,没有提前做好该场地的资料背景调查,实地勘察时未能准确有效的确定极有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及其污染来源,因此在采样时,所设计的采样点取得的样品所测数据不够代表性,未能反映整体实际情况,有些重点污染区没有采样,忽略了部分土壤污染。建议相关部门应尽早做好土壤环境调查,做好土壤污染划分工作,并建立土壤污染网络共享数据库,及时更新和添加数据,早发现早治理,有效做好土壤防治措施。

(3)土壤特征数据研究仍待加强。虽然我国在土壤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许多可靠实用的数据,但是在监测过程中仍然有所欠缺,在对土壤进行特征系统构建时,不能较为完整的形成系统体系,导致在土壤污染风险监测时,监管工作不能尽善尽美,数据处理不够到位,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希望在科研这方面,我国科学家能够及早做好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且完善这方面的监测数据,形成系统性理论,让监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土壤修复技术亟需加强。针对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后,需要对污染土壤进行土壤环境修复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经过土壤修复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后,土壤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是速度慢、花费资金多仍然是其很大的缺点。特别是有污染土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将极大地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土壤修复技术亟需加强,研究出更快更经济环保的修复技术,加速土壤修复进程。

(5)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完善的,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土壤污染防护、风险评定和防治修复等基本制度不够细化,需要明确规定土壤污染责任承担规章,落实监督管理条例[6]。进一步完善追责负责制度,坚持“谁污染,谁治理”方针政策,做好土壤污染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工作,让公众都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6)资金投入不够。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上,政府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要远远不足,以致很多防治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缺乏人力物力的支持而难以为继。同时,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老旧设备仪器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监测工作也不好顺利进行。建议政府能够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重视土壤防治工作,坚持经济、环境同时稳步前进,不能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环保工作。

5 结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来说,我国目前针对土壤防治问题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加深相关领域的研究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科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人们对土壤污染的危害认识,加强对土壤的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排查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美国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如何排查并改错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企业基层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