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姜女调”中的南北方音乐特征

2021-11-28 03:12王一童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孟姜女曲调乐句

王一童

引 言

我国汉族民歌中的小调主要有三种类型,主要包括吟唱调、谣曲、时调,在发展中最为成熟的还属时调的艺术形式。“孟姜女调”则是其中流传广泛,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孟姜女调”之所以可以在南北进行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在创造与传播过程中,通过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将当地音乐、语言进行相互融合,不断的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艺术发展需求的曲调,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不断地产生新的交流方式和内容,演绎出丰富的变体,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与传承。

一、“孟姜女调”的起源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传说,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褪去传奇色彩,而是在民间生生不息的进行流传着。我们通过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了解到这个故事主要表达了对古代传统女性,遭受封建制度欺凌压迫的深切同情,也具有反对暴政、上位者荒淫无度的深刻的时代意义。最早以孟姜女故事为词的小曲是出现在唐朝时期;在明清时期山歌小调,依词行腔的孟姜女曲调则日渐兴盛,以江苏为轴心向全国范围进行辐射,流传中也在不断的融入不同地区的民俗元素,逐渐演变派生出各种不同音乐风格,极具民间风格特征与民俗风土人情。

二、“孟姜女调”的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同宗现象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作为主体核心,从一个地方向其它更多区域进行流传,从而演变出了无数的分支体系的民歌群体。江苏《孟姜女》属于流传较广的民歌小调,旋律上也是非常的舒缓流畅、娓娓动听,而它与各地区间的曲调中求同存异衍变的过程中,求同曲调框架、同曲同词、同词异曲的同宗民歌统称为“孟姜女调”。“孟姜女调”曲调很多是由谣曲、山歌改编而形成的,其曲调也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历史性、抒情性、历史性,用这个曲调填词的民歌涉及不同的题材,比如,《月儿弯弯照九州》、《苦百姓》等,就是离别哀怨的题材;《白娘子》《三国叹十声》等,就是叙述性题材;《盼情人》、《送情郎》等,就是爱恋情绪题材。

“孟姜女调”对我国音乐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域文化及民俗特色方面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孟姜女调”具有逻辑功能严谨、旋律曲调应用广泛、便于传唱,在向周边地区辐射过程中,不断与其它传统音乐题材相互融合,与各地民俗风情相互渗透,产生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产生了更多新颖的艺术形态,从而形与成了“孟姜女调”多元音乐形式。

三、“孟姜女调”在南北方音乐唱段中的不同风格

西起甘肃武都,沿白龙江河谷,经陕西凤县,到河南伏牛山直为一条分界线,界线以北称为北方,以南称为南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流传在我国南北方的民歌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一首曲调,流传到南北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形成完全不同的风格。

(一)南方“孟姜女调”唱段中的音乐分析

1、《孟姜女》的音乐分析

江苏的《孟姜女》为商音支持的五声徵调式,曲调温婉柔美,结构简洁,句式篇幅短小整齐,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歌曲一开始由切分音引出,伴随着大二度、小三度的平稳进行,舒缓悠扬。第二句紧接着第一句旋律线,向低音区波浪式的前进,表现出悲苦凄凉的意境,前两句的落音呈五度关系。第三句与前后句形成对比,通过连续上行的旋律和四度跳进,让感情进一步延伸。第四句是变化再现,以徵音终止结束全曲,具有深沉的叹息的意味。曲调进行上通过“顶真格”的手法将前一句的尾音与后句头音巧妙衔接,使旋律能够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此外还出现出特性音和三音列等旋律音调,具有浓郁的徵类音乐色彩。

该曲调歌词依托于民间故事《孟姜女》,通过比兴的手法形象地讲述了新婚夫妻孟姜女和丈夫生离死别的悲凉的爱情故事。唱词共十二段,以时令加花名为序引,通过描写了每月特有的景致,体现出孟姜女急切期盼丈夫早日归家的急切心情。歌词兴中有赋、赋中有比,起兴自然、赋比巧妙,通俗易懂,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树立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每句话是七言四板结构,尾字押韵,更便于传唱。这首民歌在“孟姜女调”中有着代表性意义,曲调本身及唱词内容均显示出母体性质,可以起到参照作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2、《月儿弯弯照九州》的音乐分析

《月儿弯弯照九州》是一首古老的苏州民歌,广泛传唱于各地的节庆活动中。歌曲是五声羽调式,曲调委婉哀怨,朗朗上口,结构简单,承接了江苏《孟姜女》优美流畅的旋律性,用了相同的材料发展全曲,有着浓郁的江南民歌的风格。第一乐句中大二度和小三度旋律进行的第一小节奠定了全曲的核心音调,旋律线条连绵不断又舒缓平稳。第二、三句四度和八度的跳进具有装饰性,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第四句变化再现第二句的旋律。每一乐句都先抑后扬再抑,表现了哀怨婉转的愁绪。在节奏上使用切分、附点等节奏型,变化多样,句末都是二分音符,使音乐情感进一步加深。采用一字对多音的音乐形态,百转千回,深刻的表现了歌曲的悲苦凄婉之情。

该曲歌词源于江南山歌《月儿弯弯照九洲》,反映了旧时民间艺人居无定所家,孤苦无依,以卖艺谋生的悲苦生活,以一种表演叙述的歌唱形式反映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愁苦哀怨之情。歌词押韵规则,在结构上也秉持着“起、承、转、合”的韵律感,模仿古时七律诗的写作手法,非常接近吟诵的语调。词中情景相融,歌舞结合,让音乐形象生动真实,音乐情感饱满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

(二)北方“孟姜女调”唱段中的音乐分析

1、《摇篮曲》的唱段分析

东北民歌《摇篮曲》是孟姜女调在北方衍变发展的代表民歌之一。歌曲是加变宫音的六声徵调式,曲调的写法与江苏《孟姜女》有很多相似之处,委婉细腻,质朴亲切,是一首具有东北地方色彩的优美动人的抒情歌曲。第一乐句的音域是十一度,并在二、三小节连续使用了四、五度的跳进,使曲调较快进入到高音区,让全曲在平淡恬静的基础上增加了起伏感和跳跃感。第二、三乐句音域跨度均为八度,并出现了大量切分、附点和连续十六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节奏上较为紧促,使得乐曲具有“摇摆”感,仿佛唱曲的母亲在风清月明的夜晚轻轻推着摇篮,。旋律呈现了流动感也增添了音乐的张力。第四乐句的音域跨度为九度,最后增加了一句旋律进行补充,补充句的音乐材料与第四句相同,使结构更加完整,也增加其抒情性。全曲旋律起伏大,音域广,音乐的张力张弛自如,富于变化。歌曲曲调既有着南方民歌的柔婉细腻,流畅优美的特点,又兼具了北方音乐简练直接的音乐形态。

《摇篮曲》歌词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写照。全曲共有三段歌词,咏唱具有叙事性,韵律具有统一、对比的美感。运用了比兴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静谧、清幽的夏夜,月光皎洁,树影斑驳,一位母亲正推着摇篮,温柔吟唱,和着窗外的鸟啼虫鸣,哄自己的宝贝入睡的温馨景象。歌词由景及物再到人,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将景、物、情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宛如一幅艺术生活的画卷。衬词的出现,体现出歌词的口语化和亲切感,展现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风格和色彩。

2、《送情郎》的音乐分析

辽宁民歌《送情郎》是在江苏《孟姜女》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的歌曲。歌曲是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曲调活泼爽朗,结构简单,旋律呈现流动感,表现出东北民歌所特有的质朴与豪爽。第一乐句分为两个对比性较强的乐汇,前半部分旋律平稳,音区较低,采用五度跳进连接后半部分,让人产生较强的上冲力,使曲调较快进入到高亢的高音区,这对总体的音乐性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二三乐句使用了六度大跳,在旋律上呈现了跳跃感,增添了音乐的戏剧性。第四乐句连续上行让旋律快速进行到高音区,产生较强的冲击力,加强情感的表达。节奏上面较为紧凑,凸显出音符中的重音音节,让乐句更有停顿感。乐曲多采用附点,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以及切分音的组合节奏型,冲淡了原来江南“春调”的柔媚之风。结构简明、唱腔果断,音调中的强弱音鲜明,曲调的韵律与陈述的内容相互呼应。乐曲中装饰音与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使得乐曲更加生动形象,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送情郎》全曲运用分节歌的形式,共有五段歌词,不同于江苏《孟姜女》取材于民间故事,《送情郎》的歌词来源于对生活质朴的描写,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朴素直白,情感真挚,没有特别的押韵,以叙述性语言为主,是极富有口语性的表达,与南方唱段的含蓄委婉形成对比。曲调中“那个”、“呀”、“啊”等衬词连接了上下乐句,增加了乐句的完整性,加强情绪化的表达感。歌词中加入了东北方言中特有的语汇,体现出乐曲浓郁的地方特色。歌词与旋律线条相互呼应,与节奏相互配合,表达出情侣之间不忍分别的真诚炽热的感情。

四、“孟姜女调”的南北方音乐特征

(一)南北音乐特征差异化的原因

我国民歌的音乐风格历来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北方地区地形辽阔、风光古朴,以平原为主,气候寒冷干燥,雨水少,地广人稀。而南方地区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富饶,风光秀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历史深厚。因此北方民歌粗犷豪放,开阔通达;所以即便是同一首曲调,流传到南北地区也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特征。“孟姜女调”流传到南北方后,因为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受到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风格的影响,在保留原曲基本特点的情况下音乐风格的差异也突显出来。

(二)南北方“孟姜女调”的音乐特征

1、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

南北方“孟姜女调”在流传过程中很好地继承发展了原曲“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在部分曲子中保留“连锁式”的结构特色,并保留了五声徵调式系统。各句落音布局大致相同,骨干音基本一致,旋法相似,在节奏上多以附点和切分节奏为主,节奏音型平稳,这在同宗的曲调中有着鲜明的特色。但南方“孟姜女调”的音乐采用五声音阶式极少运用清角、变宫等变音,南方民歌比之北方要显得圆润无棱角。在旋律进行方面,南方民歌以五声级进的旋律为主,跳进不多,旋律起伏小,音域较窄,多采用柔和的大二度和小三度进行,整个旋律如同延绵的波浪。在曲式结构方面,南方民歌多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每一句都是连贯的独立长句。在润腔方面,一般来说,南方更为柔婉精细,主要体现“连”的感觉,即使是断,也是音断气不断。在演唱上南方民歌字少句长,强调声音的柔和委婉,假声成分较多些,符合南方人委婉细腻文静的性格特点。

2、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

北方的“孟姜女调”常常呈现出南北交融的音乐特点。五、六、七声音阶都普遍存在,最具特色的是含有变宫的六声音阶,曲调中既有北方刚健豪爽的气质又有南方柔婉细腻的旋律特点。在旋律进行方面,北方民歌旋律以跳进居多,常采用五六度的跳进,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广,旋律线呈大幅度陡峭的峰。在曲式结构方面,北方以上下句为主,而且每句一般都包含着两个短句。并且很多北方的“孟姜女调”在曲式结构上将原曲进行了扩展,如河南的《景廷宾起义》、辽宁的《摇篮曲》都是在四句体的结构上,通过重复、延伸、加腔的手法,让歌曲情感上的发挥更加充分,加强了歌曲内容表达。在润腔方面,一般来说,北方民歌一般使用下滑音、延长音等方法以“断”展其“韵”。在演唱上,北方民歌豪放爽朗,字多腔少,速度快而紧凑,歌唱时干脆有力,咬字棱角分明,强调声音的力量,真声成分较多,符合北方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南北方代表性唱段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对比南北方“孟姜女调”的音乐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孟姜女调”以人民思想感情的表达、口头创作、口头传唱以及各地的民俗活动为传播途径。通过歌词内容的改变、曲式结构的变化、调式的改变、乐句的扩充与紧缩、不同音乐材料的拼接组合等方法产生各种各样的变体,这也正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固有的特性。随着现代人文环境发展,“孟姜女调”这富有艺术生命力且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曲调将会散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孟姜女曲调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孟姜女姓孟吗?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