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21-11-28 12:25张换平凌云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课程体系

张换平,杜 慧,凌云峰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8月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中希望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1]。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2]。2018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并提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3]。各应用型高校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应用型高校转型时间较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经验不足、能力欠缺、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等,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欠佳[4]。进一步健全“双创”教育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全面发展,是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1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本科教育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级人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校教师非常重视大学生专业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多数教师能够做到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就业工作的范畴,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是辅导员及其他思想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这部分老师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未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存在误解,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除了部分教师教育理念因素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两张皮”的现象在部分高校、部分教师那里依然存在。目前,专业教育课程建设基础扎实,体系完善,适应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考核等基本完备。然而,创新创业类课程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体系远不够完善,与专业教育脱钩的问题比较突出,两个课程类型相互独立,甚至形成了两个平行的课程体系。

在开展“双创”教育时,有的高校采用了由辅导员、团委或创业就业中心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办法,而这些老师未必具有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背景,不一定具备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以极易造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脱节。从另一个角度看,承担专业教育的教师一般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知识,在开展专业教育时很难融入“双创”内容。由此看来,两个教学团队的交集较少,很难做到有效融合。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参差不齐,许多学生没有强烈的创新创业动机和行动,表现为往往只注重专业课学习而忽视创新创业活动。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学专业知识,创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有的创业想法,但惧怕困难,不敢付诸行动。

2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制定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措施,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应用型高校要以国务院文件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措施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1 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近年来,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成果是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生产经验管理一线的紧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具有广博的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如果说一种产品是否合格、是否受到欢迎与产品的设计有关的话,那么,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产品”,能否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否得到社会认可,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帮助他们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胜任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2.2 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要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等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除开设创业基础、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另外,还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推出一些能够用于共享的公开课、精品课或慕课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随着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更多采用启发式、激发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方式,尽可能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把相关实践经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用同学们熟悉的案例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能够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把每一节课都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领地,激发他们创新创业方面的灵感。应更加注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方式要随课程、学段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化,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4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

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各类专业实验室以及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加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等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所;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指导;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实施创新创业计划;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热情。

2.5 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主要力量,没有一支既有较强专业教育能力又有“双创”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双创”教育仍是纸上谈兵。根据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状况,可通过以下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在专业课教师中宣传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开展创新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使专业课教师真正重视“双创”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采用“送出去”“迎进来”等办法培养“双创”师资。“送出去”就是将有精力的教师送到企业以培养“双师型”教师[4],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迎进来”就是将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双创”教育教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专业教育是大学生将来发展的根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将来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应用型课程体系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