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学报》之“东北亚研究”栏目的学术回顾

2021-11-28 15:09段文艳尹思维大连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关键词:东北亚栏目日本

段文艳 尹思维(大连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东北亚首先是一个地理区域,一般认为该区域大体可包括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远东等地区。历史上看,该区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种类型,均有一定的共同体性质。20世纪以来,因为全球政治环境的变化,东北亚共同体的政治特性也愈益凸显。如今,该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自然环境等领域均对全球局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必要的现实意义。而大连不仅在地理上处于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区域,在近代史上,也毫无疑问地属于东北亚政治风暴的中心之一。因此,在推进东北亚的研究上,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2010年时任《大连大学学报》的主编张晓刚教授应时因势地负责策划了“东北亚研究”栏目。“东北亚研究”栏目的研究范围,包含着东北亚这一区域内政治、历史、文化、宗教、哲学、国际关系等方面内容。该栏目开门办刊,打破文史分野,收录了学者们在社会科学各专业领域的优秀论文,据此本文亦遂其思路,文史共述,对栏目设立以来的所刊文章进行综合述论。一为回顾和总结,二为省思和展望。

一、东北亚的国际政治研究

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相对单一,但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的交流,世界格局的变动,东北亚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强大后的日本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彻底搅乱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势态。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分裂,东北亚的政治格局进入了新的阶段,并对世界政治环境产生了新的影响。因此,东北亚政治问题的相关研究便成为“东北亚研究”栏目关注的首要问题。

“东北亚研究”栏目自2010年开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东北亚政治相关问题的文章。如就朝鲜半岛的核心政治问题“朝韩统一”的相关研究,栏目在2011年第1 期发表了谢丽、刘秉虎的论文《南北朝鲜统一方案的比较研究——以“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制”与“民族共同体”为对象》,该文对朝韩双方曾提出的统一方案进行了论述与比较。作者认为,朝鲜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便提出了系统的“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南北统一方案,而韩国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了“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虽然这两种统一方案均以民族自主和平统一为目的,但是由于体制不同、统一的主体相斥,所以导致南北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和平统一”[1]。2011年第2期发表了白明春的《以新安全观破解朝鲜半岛危机方式探析》一文,该文作者在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白热化、处于安全困境之时,提出了中国方面应加强区域内合作,启动大项目开发以缓解国际压力的建议。而在同一期李芝侠发表的《基于建构主义的韩中关系发展现状透视》一文,则侧重于从韩中角度去思考与解决朝鲜半岛的政治问题。2013年第1 期崔昌源、李元烨发表的《关于韩中关系的多角度评析》一文,从韩中两国地缘、历史和战略关系及其特点出发进行了分析。2011年第5 期李晓妮发表的《1968年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一文,则论述了美国在朝鲜半岛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分析了在朝鲜半岛政治问题中美国所起的作用。2013年第5 期李相旼发表了《韩日岛争与美国的态度》一文从韩日岛争的由来入手,考察了美国对岛争问题的态度和美国在韩日两国间的作用,最后提出韩日岛争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展望将来的韩日关系。

中日两国的关系是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栏目除了发表上述有关朝鲜半岛政治问题的文章外,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中日关系的文章。如2011年第4 期张文彬发表的《日本民间力量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探析》一文,分析了日本民间力量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在2011年第5 期中,栏目发表了王键的《辜显荣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充当的角色——以辜显荣的部分信函为例》文章,该篇文章以“亲日台人”辜显荣生前的部分信件为史料,分析其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及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甘当掮客,为日本军国势力效命的史实。文章史料分析透彻,论证公允,为读者深入了解中日关系提供了难得的个案借鉴。该文刊发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由此可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另外,栏目于2012年第5 期还发表了张耀武撰写的《中日关系中四个政治文件的特色及其意义》一文,文章对影响中日关系的四个政治文件进行分析解读。2013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造成争端,于是栏目又抓住热点问题,就此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为我们历史地、客观地审视钓鱼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借鉴。如关伟、关捷的论文《日本人关于钓鱼岛的历史观》,对日本国内针对钓鱼岛的两种不同历史观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认为,不同于日本右翼势力罔顾历史事实的野蛮立场,井上清等一部分日本学者基于客观的史实分析后认为钓鱼岛确是属于中国领土,同时还对目前钓鱼岛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2013年安成日、李金波分两期(第1 期和第5 期)发表了《试论二战后日本在领土处理问题上的态度与美国托管冲绳》一文,该文讲述了日本在其战败投降后,当局为尽快实现媾和,结束被美军占领的状态,达到重返国际社会的目的,设法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在条约中保留了更多的领土。同时随着美苏对抗和冷战的加剧, 美国的亚洲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国策划对日单独媾和,最终通过对日和平条约,从日本那里获得了对琉球岛实施托管的全权,并在冲绳设立美军基地。这为后来的中日、中韩领土之争埋下了伏笔。此外,2016年第4 期栏目还刊登了张耀武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政府的“两个中国”政策》一文,该文论述了在中日外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政府的“两个中国政策”。2017年第2 期与2018年第2 期分别发表了张耀武的另外两篇文章《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回顾与思考》和《中日关系的关键之年需要第五个政治文件———兼论中日关系中的“政治文件”与“原则共识”》,这两篇论文分别论述了中日外交的正常化过程,以及中日两国共同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作者认为,如今中日两国亟须签署第五个政治文件来扭转中日关系的颓势,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019年第2 期发表了张晓刚《试论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历史问题的操弄及对应策略》一文,该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日本右翼团体及政客操弄历史问题的原因、手段、特征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日本部分政客及右翼团体操弄历史问题的行为显然是挑战人类良知、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有害’之举。时至今日,中日双方围绕历史问题的争端已超越了该问题本身,已然成为混杂历史、现实、政治、综合国力、民族主义等多方面的较量”[2]。

国际政治问题是国家关系的核心问题,而东北亚的政治关系不仅与东亚各国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还影响着全球国际关系的政治动向。“东北亚研究”栏目所发表的相关文章紧跟学术前沿,从国家层面、政策制度、精英人物等不同政治视角探讨了东北亚各方政治权力之间在历史上的复杂关系,为我们了解该地区的政治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同时对丰富东北亚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贡献。

二、东北亚的历史研究

区域历史是区域政治的根本,当今东北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正是缘于诸多历史问题的遗留或累积。因此,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东北亚近代史的风谲云诡不仅对本区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世界历史格局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东北亚的历史研究亦理所当然地成为“东北亚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东北亚研究”中有关日本历史的研究

日本和中国在东北亚地区无疑是最主要的两个国家。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东北亚多个国家的宗主国,其他各国深受中国影响。但19世纪末明治维新改革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并不断地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占领并殖民了众多地区。其对东北亚的影响日益加重,并最终超过中国。战后,日本在东北亚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毫无疑问,日本在东北亚政治格局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了解并研究日本的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东北亚研究”栏目在2019年第5 期发表了齐膺军撰写的论文《日本部落民问题综述》,文章对日本部落民的起源问题、部落民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对近代的部落民歧视、部落民解放运动、战后的部落民问题进行了研究。2012年第5 期李永春等人发表了《简论大君外交体制——以17世纪的日本与中朝交涉为中心》,文章对日本一些学者提出的“大君外交体制”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和评析。作者认为,“在外交交涉失败之后,德川幕府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再是华夷秩序成员的客观现实,被迫自我定位,构建了所谓‘大君外交体制’。但是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大的虚构性,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是必须加以克服的”[3]。2017年第2期何宇的论文《明清之际中日贸易时代背景初探》,则介绍了明清之际,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充分利用海外贸易、日本官方大力推动海外贸易政策和中国私人海外贸易日渐成熟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清代中日贸易复杂的时代背景。以上几篇文章为我们了解日本古代史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

关于日本近代历史的文章则有2016年第2期王智迪发表的《幕末萨摩近代化意识的萌动——以1865年萨摩藩遣英留学生为例》,作者以萨摩藩留学生们在旅途中所记载的日记为第一手资料,分析认为:“这次旅途历程不仅表现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还展现了日本文化独有的特性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留学生们通过旅途经历,逐渐脱下‘武士的外衣’,换上‘西洋人的装扮’。并且留学生们对日本未能尽早地跻身于世界而感到痛惜”[4]。

另外,2019年第2 期赵承伟的文章以《〈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为视角透视幕末日美外交》对《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内容进行了深度地解析及论证,并进一步透视幕府末日美外交的本质与特征。关于日本近代侵略史的文章有2019年第1 期与2020年第1 期吕秀一发表的《珠河县日本农业开拓团始末》与《浅析日本“大陆花嫁”计划提出的原因》,这两篇文章研究了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所实行的“满洲移民”政策,以及在2018年第1 期许寿童所撰写的《日本民间组织对日军侵琼暴行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启示》一文,作者讲述了佐藤正人、金静美等人是如何对二战时期日军的残酷统治进行调查与揭露的。关于二战后日本的文章则有2018年第4 期贾璇的《战后日本天皇制得以保留的多元因素分析》,陈巍在2011年第4 期发表的《1952—1972年间日英两国对华策略探析》,以及张晓刚在2016年第1 期发表的《日本学术界关于自卫队参与PKO 行动研究综述》一文。以上这些文章均从不同角度对日本历史进行了研究,为我们深化对日本侵华史及了解当今日本与东北亚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考。

(二)“东北亚研究”中有关朝鲜半岛历史的研究

朝鲜半岛与中国相邻,自古以来深受中国影响。到了近代,朝鲜半岛受到日本侵略,被日本占领。二战以后又深受苏美两国影响,被迫分裂为两个国家。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朝鲜半岛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东北亚问题。

2017年第4 期徐琳琳、姜维公撰写了《高句丽始祖传说中河伯女角色初探》,作者在文章中认为,“高句丽始祖传说中有很多人物,蕴含深层的寓意与内涵。其中,河伯女作为始祖之母在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强调始祖出身高贵,增添传说的神秘色彩,增加始祖朱蒙‘连葭浮龟’御水能力的可信度,而且体现了高句丽人对于河神、祖先的崇拜之情”[5]。该文通过对朝鲜古代传说中河伯女这一神话角色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向,使读者对朝鲜古代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2017年第5 期崔峰龙、任君蕾《浅析清初(后金)与朝鲜宗藩关系演进与确立——以“丁卯之役”与“丙子之役”为中心》一文讲述了17世纪初是东北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清朝通过“丁卯之役”(1627年)与“丙子之役”(1636年)两次战役,确立了清初(后金)与朝鲜王朝的宗藩关系。通过这两次战役,作者探讨了后金与朝鲜王朝宗藩关系的演进与形成过程,同时更进一步思考了清朝与朝鲜王朝宗藩体制的实质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关系。2017年第1 期崔峰龙、毕微发表了《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与2016年第1 期吕秀一的《浅析1920年代东北地方当局对东北朝鲜人的政策》,这两篇文章分别论述了近代朝鲜半岛流民问题与中国东北地方当局的流民政策。从以上两篇论文看,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对在中国东北的朝鲜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待朝鲜流民的政策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三)“东北亚研究”中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半岛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受到日俄的侵略,二战后又处于冷战前沿地带,可以说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从历史上讲,中国东北地区都是东北亚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东北地处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的包裹中,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多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地方。关于中国东北古代史的研究,栏目在2015年第5 期发表了刘俊勇、王露的论文《明代登辽海道浅析》,文章首先对明代以前的登辽海道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又以大量的资料考证了整个明朝时期登辽海道的情况,对明代登辽海道的使用情况及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2017年第4 期发表了宋晓芹撰写的《试论中国在东亚朝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叙述了中国作为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国家,对于维护古代东亚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着清朝的衰败,中国东北地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外国列强的觊觎之地。早在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便在大连海域进行非法勘察,对此,张建威、张晓刚通过《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大连地区军事行动之考察》(2019年第1期)一文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该篇文章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京津门户的大连,见证了英军的侵扰和跋扈,英军在大连地区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作战能力。该文从内容上补充了史学界以往关于大连与鸦片战争关系之研究的不足。鸦片战争后不久,包括大连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又被俄国所虎视,随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012年第5 期张丽发表的《维特与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一文即为相关研究成果,该篇文章介绍了1901年1月至3月,中俄双方在圣彼得堡进行的关于交收东三省的第一次谈判。作者认为,维特作为俄国远东外交政策的缔造者参与了这次谈判,并在谈判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栏目还在2015年第5 期发表了一篇关于日俄战争的文章,即《日俄战争史新视角———对俄罗斯历史资料馆所藏资料的考察》,该篇文章的作者为俄国学者康斯坦丁·萨尔基索夫,由刘俊民等人由日文转译而来。文章根据对俄罗斯历史资料馆所藏资料的细致考察,对日俄战争时期的一些历史细节进行了勾勒。作者认为,出于政治和战略的原因,战争后日俄双方并没有继续敌对,反而由付出的鲜血走向了最终的媾和。

从文章数量上看,“东北亚研究”栏目发表的有关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最多,至今发表文章近50 篇,由此可见,栏目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这些文章既有日本殖民大连40年的相关历史研究,也有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控制中国东北及其扩大侵华战争的历史过程、影响等相关研究。如在2014年为了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东北亚研究”栏目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甲午战争的文章,如2014年第1 期发表了王琰《“‘济远’撞沉‘扬威’说”考辩》一文,该文针对甲午战争的实际战况提出了自己的新见。作者认为“济远”撞沉“扬威”,无论是“撞伤—搁浅—焚没”说,还是“搁浅—撞沉”说,都在史实和逻辑方面存在不足。第2 期王禹浪撰写的《中日甲午战争近三十年国内研究综述》,文章对近30年来中国学者对甲午战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综合比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内甲午战争研究的前沿性学术动态,并且为国内学者对甲午战争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在第4期、第5 期栏目又分别发表了陈巍的《甲午战争前日本强军过程述论》、关捷的《甲午警示再议》以及张耀武的《甲午战争与台湾问题》。在这一年里栏目抓住热点问题,结合学术前沿,出版了这些优秀的论文,为甲午战争的深入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通过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逐步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栏目发表了不少有关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的文章。例如,2011年第6 期王晖等人撰写的《丰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及其影响初探》,该文介绍了1937年由日本人建于松花江上的丰满水电站,该水电站号称“东亚第一”。作者首先对丰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过程进行了介绍,其次论述了该水电站建成后对当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后来新中国的水利建设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012年第4 期发表了王劲松等人《日本殖民时期大连城市发展状况初探》一文,探析了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与大连近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2018年第1 期又发表了张晓刚的《“关东州”大黑山构造相关研究》,这篇文章充分利用了日文史料,不仅填补了学界对日殖时期“关东州”地理研究的史料空白,而且也充分论证了日本殖民时期,对我国地理资源开展非法调查的史实。作者通过对相关日文资料进行的详细分析,考证出日本人通过非法的实地勘测并记录了“金州西北至北方岛屿(蚂蚁岛、鹿岛、范家砣子、长岛等岛屿)和大黑山的地质情况”[6],这些内容从侧面印证了日本对我国领土及资源的觊觎与侵略。在同期文章中,孙惠俊的《日本对“关东州”中国人实施的殖民教育方针(1905—1919)》一文则讲述了日本在“关东州”实施的殖民教育方针,作者认为,为统治旅大地区,日本自从占领旅大地区以后,就开始制定并实施殖民教育政策。日本政府颁布各种教育法规、设立各种初等学校,并大力招聘日本教员参与对中国人的教育活动。在旅大地区,强力推行日语教育,并且在主要科目中灌输“日本中心”主义[7]。这种殖民教育方针对于加强日本在“关东州”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第5 期又发表了孙惠俊《日本在“关东州”的殖民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一文,该文进一步从行政管理机构的角度对日本在“关东州”的殖民教育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日本统治大连地区40 余年间,日本殖民统治机构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日本在旅大地区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等行政机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些教育机构确保了日本殖民者在大连地区逐步推行殖民教育,使其教育完全为建立和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而展开,与日本在旅大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相配合,其目的在于泯灭旅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革命思想。”[8]

综上所述,东北亚历史研究在“东北亚研究”栏目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尤以中日关系史为多。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东北亚历史进行了多主题研究。当然,通过以上综述,我们也不难发现该栏目关于东北亚历史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近现代史上,又特别集中于对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有关东北亚古代史问题以及其他历史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东北亚文学与文化研究

如赵建民在其《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理论和方法》这篇文章中所言:“东北亚地区在世界历史上是最早一体化的区域,且有它的独特性,即有汉字、儒学、佛教及律令这四个共同的元素,结成了汉字文化圈、儒学文化圈、东北亚文化圈等名义不同而实质是一样的共同体。”[9]文化是民族的根本,以文化作为视域来研究中、日、朝等东北亚诸民族、地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东北亚不可缺少的部分。

“东北亚研究”栏目在2020年第1 期发表了李晓霞的《日本女性文学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一文,文章以日本女性作家的视角,来分析战时日本民众对中国“满蒙”地区的看法。文章认为虽然日本一部分有识之士对东北地区有着一定的客观认识,较清楚地知道战争及殖民统治对中国的伤害,批判日本发动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但是更多的日本女性作家则受到日本政府及军国主义的影响,不惜通过丑化中国来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以达到为日本殖民服务的目的。这篇论文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战争与历史的认知。2015年第1 期张彤撰写了《从今村荣治的〈出世〉看伪满时期中国人的强国意识》,作者通过朝鲜作家今村荣治的作品《出世》来分析伪满时期中国人的强国意识,由于今村荣治作为朝鲜人的特殊身份,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更加客观地描写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处境及心路历程。通过研究这部作品,使得伪满及伪满时期中国人的形象研究更加真实。同期还有岳峰、林乐常的《试论日本军国主义对儒学的畸形利用》一文,文章从文学角度研究日本近代儒学与军国主义发展的内在联系,并清楚地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论文揭露了日本近代统治阶级是如何将传统儒学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抛弃,仅保留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并进行曲解,使之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服务,并最终带领整个日本民族走向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不归之路。

2019年第4 期佟一撰写的《日本文化的“見立て”——以日本动漫、游戏中的“見立て”为例》,文章对于日本文化中的“見立て”结合日本动漫、电子游戏以及“見立て絵”中的一些实例,从具体实践过程和精神动因两个方面对“見立て”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期发表了张倩荻《日本“食育”探究》一文,文章梳理了日本的食育发展历程,总结了三次食育推进计划,提炼出了日本食育的经验和实质,对我国的食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东北亚文化研究,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研究领域,它有着极大的潜力等待挖掘,只是“东北亚研究”栏目对于东北亚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并不太多,所论述的内容相对而言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为使该栏目在东北亚研究领域更加充实和完善,将来可能还需要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具体操作上,一方面需要继续丰富研究内容,扩大学术视野,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引入俄日韩学者的治学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加强对学术研究在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方面的引导,力争能体现出栏目研究东北亚地区文化的特色、风格和气派。

四、东北亚其他方面研究

从政治、历史、文化等角度对东北亚进行研究,这当然是合理且必要的。但是宗教与哲学、社会与经济等问题也是研究东北亚的重要问题。所以栏目对这几方面也有所关注,发表了一批关于此类问题的优秀文章。

在宗教问题方面,栏目在2018年第4 期和第5 期发表了毛安然所写的《从原初神道到国家神道——兼论神道教对日本国民性的塑造》与王晓峰所写的《试论日本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两篇文章,作者分别从宗教与哲学角度分析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与道德准则,进而探讨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生与侵华思想的出现。两篇文章从佛教与神道教两种宗教的角度,揭示日本武士道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说明了武士道与相关宗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神道教”,毛安然在其文章中,重点讲述了神道教对日本来说不仅是一个宗教,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持,塑造了日本人的国民性。作者提到,“在二战期间,这种道德观念与信仰体系,经由军国主义‘八纮一宇’的统治世界野心催化,形成了战争期间以忠于天皇为名、侵犯他国的战争机器”[10]。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日本的宗教观念与其国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宗教文化角度入手,对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特征,进而认识其国民性确实是不错的切入点。另外2015年第1期王秀文的《勺子·女人与魂:论日本勺子的民间信仰》、2013年第2 期姜明、张雪梅的《山本常朝与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之生死观分析——以〈叶隐闻书〉和〈武士道〉为中心》两篇文章也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对日本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论述分析。

栏目发表的关于朝鲜哲学方面的文章有:2020年第2 期发表了崔峰龙的《朝鲜儒学巨匠柳麟锡的〈宇宙问答〉探析》,文章讲述了“近代朝鲜半岛在受到西方列强和日本殖民渗透,且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朝鲜儒学家柳麟锡坚持‘尊华事大’的政治主张和‘卫正斥邪’、‘尊华攘夷’的思想,并且付诸实践,为倡导和领导反日义兵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柳麟锡的《宇宙问答》中‘卫正斥邪’政治思想和中华观及时局观虽然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包含着值得肯定的合理内核,在中韩·中朝儒学思想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1]。另外,2016年第1 期韩英撰写的《试析安重根和平思想之来源》一文从安重根所接受的教育入手,指出安重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其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总之,这两篇文章均认为朝鲜半岛的文化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论述的宗教哲学方面的论文外,栏目还于2020年第2 期发表了尹虎的《六次产业化教育与农业教育改革——以日本经验为中心》、孙惠俊等人的《日本安倍内阁“女性闪光社会”政策浅析》、鲁霞的《日本学校教育中的PTA、BCP 对灾害危机对应的作用》等有关日本社会发展经验的文章。此外还有刘秉虎、雍定蓉的《朝鲜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禹良昊、金万红、金相九的《韩国海港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从海洋协同管理的视角》等朝韩社会发展的相关文章,以及朴婷姬、吕秀一等人的《软环境: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动力》、朴娟姬的《人才学与劳动科学东北振兴背景下延边劳务经济面临的机遇与对策》等对中国东北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的相关论文。毫无疑问,这些论文不仅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还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只是这些文章所占栏目篇幅较小,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结 论

综上所述,《大连大学学报》的“东北亚研究”栏目,在“以为本地区社会发展服务,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各学科优良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促进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为编辑方针,以开展大连以至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办刊宗旨指引下,紧跟学术前沿,推出了一批在东北亚研究领域堪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论文”[12]。这些文章涉及东北亚地区内的众多学术领域,如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国际关系等学科范围。同时栏目与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密切合作,努力与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建立学术联系,立足于整个东北地区,跨学科、多角度研究东北亚问题,抓住热点问题,开展主题研究,使得“东北亚研究”栏目成为《大连大学学报》的特色栏目之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2014年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6年又被评为“辽宁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总之,这些来自学界的肯定和鼓励证明了“东北亚研究”栏目在推进东北亚研究中所做的贡献。

过往的成绩无疑会成为栏目继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不过,栏目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补足的空间。比如在时间分布上,目前栏目关于东北亚问题探讨多集中在近现代史问题上,对古代史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在学科分布上,多集中于政治、历史、文学这三个方面,对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发布较少。在地域分布上,缺少俄国远东地区的研究及俄国对东北亚政治局势的影响。今后,该栏目若能在这些方面有所补足,当能更加充实和全面,亦能为进一步推进东北亚的学术研究发挥更大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东北亚栏目日本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日本元旦是新年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探寻日本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黄金时代》日本版
栏目主持人语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