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原住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2021-11-28 12:19戴立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棚户区原住民城市化

戴立

(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以及质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就导致政府以及开发商在城市边缘进行扩张,占地并且建设新楼盘或者新的公园等公共设施。而对于老城区,进行城市化改造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于城市棚户区进行改造。城市棚户区往往生活着这座城市最古老的一群居民,而这些原住民的利益必须在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得到保障。这就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努力,在建设城市化的同时,保障好原住民的权益。

一、城市棚户区的含义

城市棚户区在我国一般指城中村,其含义是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城市棚户区往往在城市中缺少规划,导致其中的宅院分布凌乱不齐,道路十分不通畅,存在着许多死路、斜路等。而由于城市棚户区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就导致房子的结构比较简化,防地震、火灾、洪水等系统比较差。而且在居住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居住环境十分差,居住比较拥挤,人口过于密集,无道路,无绿化设施,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差,通风差等。在2018年10月8 日,我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了城市棚户区改造是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城市棚户区的存在在我国属于正常现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前,存在着大量的村落以及乡镇。而且从前的人民经济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建设最简单的住房可以省时省力省钱,所以就导致如今很多城中村的存在。在其他国家,城中棚户区大多数被称为贫民窟,而中国的棚户区与贫民窟比起来没有其那么严重,中国的棚户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然的历史产物。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原住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补偿款发放慢

对于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赔偿问题一直是原住民权益保护的首要问题。只有把补偿的条件及时发放给原住民,才可以使原住民的权益得到相应的保障。在某些地区以及政府的干预下,城市棚户区的改造项目实施得很快,但是在快速地实施中,对于原住民就缺少了赔偿或者赔偿发放比较慢。这就导致一旦开展城市内棚户区改造,原住民就会由于施工的关系而变得无家可归。目前我国大多数原住民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家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当没有房子进行居住时,会导致原住民权益受到损害,并且使其他原住民不愿意搬走,从而导致最终钉子户的出现。补偿款发放过慢就会导致,原住民很难配合政府和企业进行对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这就会间接导致城市化发展停滞。想要保护好原住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赔偿以及补偿款先发下去,等到原住民都有地方可以居住时,再进行改造。

(二)原住民缺少话语权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城市中,有着很多城市内棚户区的存在,而就是在这些偏远地区,往往有着原住民与开发商和政府的严重矛盾。原住民往往缺少话语权以及知情权,开发商以及政府运用通知的方式告知原住民,要对其居住的地方进行改造。而不是采用听证会制度来和原住民进行探讨,这就使原住民对于改造的具体事宜以及赔偿政策不了解,就被强制拆除。甚至,在有些地方不能依法办事,进行强制性地拆除房屋进行改造,这就严重侵犯了原住民的人身权和居住权。原住民对于改造往往是比较同意的,他们需要的是话语权和知情权,在拥有这两个权力时,他们会很配合地搬走。这些原住民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他们是因为在家乡失去土地而不得不进城的,他们进城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是暴力拆迁与改造和居民们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三)政府职能不到位

在近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棚户区的改造是必须进行的,由于我国之前缺少相关方面的经验,所以在此问题上遇到了诸多难点题。在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中,与我国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都息息相关,我国政府目前虽然已经创造出了棚户区改造的相关策略,但是缺乏实践一直是我国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要创建出正确的、强有力的结构来管理和统计相关的任务,不要让现在的各城市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平衡原住民的权益以及各企业的利益。政府的职能不够全面,导致很多的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遇见很多困难,相关职业的组织完事之后也不能对此有一个全面的解释。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对策

(一)合理进行补偿款的发放和评定

无论在哪个城市,对于该城市的城市棚户区的改造,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原住民补偿权益的保证。当前生活在城市棚户区的居民,他们大多数处于中低收入和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的主要收入大多数来源于打工或农业,所以改造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收入,使棚户区的居民可能会出现无家可归的现象。因此要对原住民所居住的房屋以及占用地进行重点评估,并且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和汇总,及时对原住民进行补偿和赔偿。而且速度一定要快,保证原住民每天都要有地方住,并且体验到幸福的生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进行宣传,保证原住民利益的同时,宣传政府以及开发商对于原住民的政策,来保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保证原住民的知情权

原住民的权益保护,很大一部分要让原住民保持知情并且保证听证会制度的准确运行。要在各地进行利益表达机制,在各个城市进行城市棚户区改造之前,要及时在当地进行听证会等项目,让原住民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对改造进行了解。必须要在当地建立完整的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并且要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我国原住民一直都在各种利益纠纷中扮演着弱势群体,在一些地方,暴力拆迁还一直影响着当地原住民的人身安全。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通过明确立法的方式对于这一行为进行惩治和约束,各地政府要以国家法律为基础,建立符合自己当地的制度政策来约束企业和保护原住民的基本利益。例如,要求在进行改造棚户区前,原住民可以进行信访和投票,当投票过70%时才可以进行改造,当不足70%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且积极解决问题。保护原住民的知情权不但可以保障原住民的基本权益,还可以加快当地的城市化建设。

(三)政府确定发展的基本原则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要在本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思想与规划。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积极使各地棚户区进行改造的同时还要兼顾原住民的利益。政府应该积极落实一地一策的方针,进行棚户区的改造,针对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地方习俗进行改造。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情以及原住民的经济情况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过后,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原住民,所以要根据原住民的意愿进行改造。政府要发挥职能,根据当地原住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安置住房布局。要统筹规划中心棚户区与周边商业区的建设,推动居住与商业共同开发和利用。政府应根据原住民的需求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就要做好与棚户区改造规划的衔接。政府应该遵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并且符合当地棚户区的发展形势,帮助原住民改变其生活社区的基本样貌。

(四)保障原住民的就业以及福利待遇

由于棚户区大多数原住民都是中低收入农业户口人群,就导致原住民在棚户区改造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收到和其他非农业户口一样的福利待遇。这就要求当地政府以及国家,要对棚户区的原住民要及时进行就业安排以及福利待遇的安排。国家要在法律的基础上以及当地就业水平基础上,为难以进行就业的原住民安排就业。通过促进就业的方式,可以使原住民的忧虑消除,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福利待遇方面,在原住民的安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在国家现行社会保证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将农业以及非农业户口纳入到城市新医保以及城镇内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在给予原住民的补偿费中,抽取部分费用来缴纳原住民的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样可以使原住民在不损失过多补偿款的同时,加入城镇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且省去了办理保险的复杂手续与时间。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而在城市内棚户区改造方面,我国在对于原住民的权益保障上做出了很多努力。虽然在这之前,我国各地区一直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但在近几年,随着各种政策的落实,原住民权益也逐渐得到了保障。不可否认的是,棚户区改造一直都是我国比较复杂的一项操作,只有在保障了原住民的权益下,才可以更快地发展城市化。

猜你喜欢
棚户区原住民城市化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阳光照进棚户区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国家与陕西签订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26.7万户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