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的语感

2021-11-28 02:37罗秀琼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桂花夕阳语感

罗秀琼

(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第四小学,四川 渠县 635200)

语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其感知文字的内涵,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可是,语感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还说不清楚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就说它是一种感觉。但实际上它并不仅仅是种飘忽的感觉,还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包括他们的生活体验。因为我发现阅读理解好的学生,一部分是他们爱看书,爱思考;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爱看书,但是他们热爱生活,好奇心重,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很关心,有时还很八卦,但他们的语感也不错。爱阅读的孩子语感好,源于他们更多的积累与练习,而后者则因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知更多,所以理解文章中的很多内容也容易感同身受。由此,我认为,要增强学生的语感,我们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还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践,多积累生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感。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良好的语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练习。我们特别羡慕那些语感好的人,他们可能对于某段我们认为比较深奥的文段能晃一眼就读明白,弄清楚意思。我们似乎感觉他们很有语言的天赋,殊不知别人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读了多少书。我们的学生想要达到这种水平,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他们的语感也能得到很大的增强。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怎么引导学生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去引导:

一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方法。有时候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自己讲授时理解了内容就可以了,但学生却不能“搬家”,在这里理解了,在课外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却不会解决。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学什么,除了学知识,更多地应该学习方法,学会了方法才能自己主动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如,在教学《桂花雨》的这课时,文中有一句话“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刚开始学生不理解,觉得这句话不是前后矛盾吗?既然这里的桂花是很香的,为什么比不上故乡的呢?我举了一个例子,你们有的孩子为什么总认为自己的妈妈是最漂亮的呢?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人为的给它加了一层滤镜——对自己的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非常爱它,自然在我们的心目中那里的东西也比不上故乡的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情感,我又让他们反复朗读文章结尾的句子“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学生很快明白这句话表达着琦君对自己过去在故乡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表达着她对故乡的思念。那么她写出母亲说的那句话自己也就是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之情了。为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我让他们思考如果再看到此类的文字,那它表达的意思,我们能不能理解。学生想了一会儿,明白了:像这类的看似矛盾的表达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而作者不可能整篇文章都直接抒情:我爱我的故乡!他们往往会借故乡的某种事物来抒情。有了这样的引导与总结,学生再课外阅读中遇到此类问题,都理解得很好。

二是我们要引导学生爱阅读。多阅读的好处不用我们反复说,学生也是清楚的,但为什么他们不爱阅读呢?这就像走路,我们只是告诉他们往前走很好,但没有告诉他们前面有什么,也没有牵着他们的手,领着他们朝前走。如果教学中,我们能领着他们走一段,那他们自己就会撒开我们的手往前行了。比如,教学《桂花雨》,我就把琦君的原文用PPT 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比较看看哪一篇读起来更有意思。学生们习惯了老师给他们读得长文章了,觉得还是原文读起来更能感受到琦君对桂花的喜爱,对母亲的赞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我趁机给他们介绍琦君的其他散文,讲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的风格。学生一听就被吸引住了,都向我打听她的作品名称。课后他们就自己去阅读了。等他们读得差不多了,我又说还有一位作家在“江湖”上的名声和琦君一样大,在台湾有“南潘北林”之称,而且都是写儿童生活的。学生就这样被我“忽悠”,读了一位又一位的名家作品。他们也在我的“忽悠”中越来越喜欢阅读了。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多多感悟

作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如果没有生活,那作品就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除了学会阅读的方法在文字中感悟,还需要在生活中去积累经验。我认为如果学生能留心观察生活,看懂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那么他们自然也能读懂文章中的人、事、物、景。

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仅仅是让他们用眼睛看,还必须教给他们具体的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并不仅是用眼睛去看事物的外形、结构、颜色、大小;还要用耳朵去听事物的声音;更要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用手去触摸它的质地。学生学会我们所教的具体方法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在生活中获得的感受就不会像以前那样肤浅了。比如,夕阳,有的孩子觉得它就是很美,但是很短暂。我让学生站在不同的地方去看夕阳,看看它有什么有不同,他们有的觉得夕阳特别圆,也特别红;有的觉得夕阳特别有魔力,把天空的云染成一片橙色,有时又染成了一片金黄,有时又像一个打翻的调色板——各种色彩都有;有的觉得夕阳落山的速度太快了,好像一眨眼就不见了,让自己有些伤心,感觉时光太快了。因为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不仅阅读时感受深刻,而且在书面表达上也更加有趣生动。

当然光有生活中细致的观察还不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思考自己看到的事物有何意义。思考并不仅仅是联想,还有多种形式,可以探究它背后的原因,可以想象它的未来会怎么样。有了这些思考,学生眼中的事物都会给他们具体可感的真实印象。有了这些感受,他们在阅读时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也就准确而深入了。

三、多让学生反复品朗读文字

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并不一定他们能够理解准确;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只是有了基础,如果他们自己不去反复朗读、品味文字,那也未必能理解准确文字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朗读的作用,一定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反复品味体会文字所表达的真正意思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我常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把自己当作一名演员,快速进入到文中所描写的语境中,把自己当成作者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爱朗读,看书时总是囫囵吞枣,这样的学习是不可能提高语感的。要能真切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就必须要读懂、读透句子,理解它的含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品味作者所写的文字之美,看看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做到这几点,古人曾经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也就达到了。我认为虽然高年级的学生不用中低年级的学生那样依赖朗读,但我们绝不能用默读替代了朗读,我们的教室里也不能少了郎朗的读书声。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不仅要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也要教会他们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多多思考,并在朗读中品味文字的魅力。做好了这几点,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感,还可以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表达,爱上语文课,爱上生活。

猜你喜欢
桂花夕阳语感
做桂花糕
今年的桂花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这里的“夕阳”别样红
浪漫夕阳
夕阳的见面礼
桂花蒸
打桂花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为让夕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