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播草坪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2021-11-28 08:48韩小霞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混播草种群落

韩小霞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引言

草坪在净化美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可推进生态环境的改进,是社会与生态融合共存的关键性媒介。随着人与生态共存思维的深化发展,对草坪功能的要求及需求也逐步提升,混播草坪技术的研发实施,可在不同地质环境、不同生态环境下选择两种或多种草坪草种类进行混合播种,其相互之间可形成优势互补,提升草坪的生存质量、功能稳定性等,还可达到延长草坪绿化观赏时间的效用,促使其更加适合生态环保的需要。混播草坪的养护修理工作对其功能质量及生命力都有着关键性作用,加强对混播草坪养护修理工作的科学性、生态性管理,可推进混播草坪功能及技术的应用效用及发展展望。

一、混播草坪技术要点

(一)混播草种组合

混播草坪草种可分为建群种、伴生种及保护种。其中建群草种的生长适应能力及功能稳定性极强,在混播草坪草种群落中多占据50%以上的比重;伴生草种可调节混播草坪草种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其可在不良环境中温习草坪生命及功能,在混播草坪草种群落占据30%左右的比重;保护草种多指少年生、发芽快、成坪迅速的草坪草种, 在混播草坪草种群落体现出其生长优势,起到对其他草种的保护及稳定效用。

(二)混播草坪设计原则

混播草坪设计需充分且准确的认知各草坪草种生命周期、成长习性和性能特点等,在设计草种混合搭配时可发挥草种互补优势,而且要注重混播草种间的生长亲合性,务必保障其切实可实现共生互补、观赏一致进而保障草坪的混播生长高质量。因此在选取混播草种时,要在其叶片质地、性能习性、生长速度等方面保持协调性,科学划定各混播草草种的种植比例,同时要根据混播草坪的种植目的选取相匹配的草种组合。例如,设计运动场混播草坪时,需选取耐践踏、根系发达、生命顽强的草种。

(三)混播草坪交播技术

混播草坪交播技术也可称之为复播或冬季追播,是对已成坪混播草坪进行草种补充、替换的技术。混播草坪进行交播作业时,多选用生命力强、适应性高、生长快的草种,是现阶段改良混播草坪性能和延长混播草坪绿期的性价比极高技术方式,可较大地域范围改善混播草坪秋冬季节退绿死亡的问题。多应用于暖季型草坪的秋冬季节维护层面,在其中交播黑麦草、早熟禾等冷季型草种,以此实现混播草坪的冬季功能性及观赏性,呈现出混播草坪四季常绿成效。

二、现阶段混播草坪的基本类型

(一)冷季型混播

北方地区根据其气候特点多选择冷季型混播草坪。冬季混播草坪多选择两种或多种不同品种、特性互补品种,而且其多具有初期生长速度慢、耐荫性强,耐修剪性强的生态特点,同时草体外观呈现出浓绿性。

(二)暖季型混播

南方地区多选择暖季型混播草坪,但是暖季型草种的生长普遍较快,这就意味着群落间的营养竞争也大。因此暖季型混播草坪容易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出现区域分裂,区域孤立的草坪外观。但是在暖季型混播草坪实践应用百喜草草种与狗牙根草种等暖季型草种的设计搭配混播,也取得喜人的的应用成效,应用于水土保持、体育场草坪等处。

(三)冷暖季混播

冷暖季混播草坪多应用在单一性冷季型或暖季型混播草坪不适宜生长的温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暖季型混播草坪营养量高、生长竞争大而且绿期短 ,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不易存活或者功能性差;冷季型混播草坪则存在夏枯休眠的情况,在该时期也极易出现草种死亡现象,冷暖季型混播草坪的合理搭配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方向,可借助草种生长期及生态形状的差异,互相弥补、互相扶持,促使混播草坪可顺利度过夏越冬,进而呈现出生机盎然四季如春的景象。

三、混播草坪养护生态化管理措施

(一)混播草坪养护工序内容

混播草坪的种植后,需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修剪、施肥、灌溉等养护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确保混播草坪的预期性生长,发挥既定的环保功能,还能确保混播草坪的外观质量,呈现出极佳的生态观赏效果。混播草坪草种群落将存在营养竞争、种群竞争的关系,对其进行高度不同的修剪、施肥方式数量不同、水分补给不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混播草坪观赏效果及生态效果。为了保障混播草坪的延续性利用,在养护过程中需对其进行草种种群比例及架构的合理性调控,规避出现单一的草坪草生长演替的情况。例如,在主体草种结构为高羊茅群落和结缕草群落的混播草坪,需通过生态修剪和施肥的养护工作,维持其草种群落的生长稳定性、营养均衡性。

(二)修剪工序生态化管理

混播草坪修剪是其基础养护方式,其直接修剪可保持整体草坪外观的整齐美观,同时给予混播草坪的坪用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科学的、生态的修剪养护工作,可给予草坪草适度的功能刺激,例如,抑制草坪草的向上生长速度,进而促使其自身匍匐茎增长及其枝条密度提升。适当的修剪工作还可以促进阳光对混播草坪的基层作用,是混播草坪草茁壮健康生长的必须因素。通过修剪养护技术可以抑制或者促进部分草坪草群落的生长,进而对混播草坪草种群落比例进行调控,而且修剪养护工作不合理、不到位的混播草坪,极易出现生长杂乱、景观效果差、病虫害多等现象,草种群落竞争明显等现象,影响混播草坪的再生及生态功能。混播草坪修建工作要遵循草种的生长规律及特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混播草坪养护效果。通常情况下混播草坪修剪养护工作集中于3月~10月期间,修剪遵循1/3高度,对于处于生长旺季的草坪草需进行每周2次的修剪养护;干燥低温、生长缓慢的草坪草每周1次修剪养护工作即可。例如,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种植的混播草坪,多采用80%的高比例高羊茅草,在其种植早期借助修剪技术对其进行2cm的低修剪,在其成坪后再借助修剪技术对其进行8cm的高修剪,以保障草坪群落结构稳定及功能稳定。

(三)施肥工序生态化管理

混播草坪生长速度适宜,整体形态致密均一、绿意盎然且生态功能稳定是其维护养护工作的重要标准及目的。合理的施肥技术对在该环节至关重要。混播草坪草生长所需的氮肥可促使草体增绿,磷肥可促使草坪草根系发达,钾肥可提升草坪草抗性。依从草坪草生长规律及需求给予其足够的养分,可确保其规律健康的生长及生态功能稳定。草坪草常态施肥养护在春季开展1~2次施肥作业。冷季型混播草坪的草种群落,需注重在晚夏、深秋进行施肥以满足其早春、雨季生所需的充足养分。而暖季型混播草坪的草种群落需在春末及夏季分别进行施肥作业,以满足其夏季的大量需肥量。例如,混播草坪草种群落结构50%早熟禾群落、30%黑麦草群落、20%紫羊茅群落,对进行氮肥 20g/m2、2次/年的施肥作业,可显著提升其草体高度和密度,而将其施氮量增加至 25g/m2、2次/年的施肥作业粗促进其春季返青。

(四)灌溉工序生态化养护

混播草坪草体生长对需求是依赖性的,因此灌溉工序的生态化开展、生长贴合性开展是必需养护环节。灌溉养护工序是对自然降水量不足的重要补充途径,进而满足混播草坪草生长生存的适宜水分。现阶段的混播草坪灌溉方式有大水漫灌、滴灌、喷灌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喷灌方式,这样既能实现灌溉作业全覆盖,又能实现水资源及人力资源的合理节约。混合草坪草灌溉作业的开展需要根据不同草坪草种、环境实况等进行灌溉量、灌溉频度和灌溉时间,确保灌溉作业效果满足草体生长规律、生长需求,同时要规避过多的水分对其造成负担。例如,混播草坪草体结构为草地早熟禾草体种群、黑麦草草体种群和紫羊茅草体种群,进行每周20mm/m2灌水量,可显著提早草坪返青时间,同时促进草体叶绿素含量提升。

总结

混播草坪技术的环保效能不断提升、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可推进生态环境的改进,需对其草种合理配置技术进行持续性的研发及养护管理工作的生态型管理,以此实现人与生态共存思维的深化发展。

猜你喜欢
混播草种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冀西北坝上地区豆禾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草地生产力变化研究
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老芒麦与紫花苜蓿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研究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