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新探
——商河县县域经济走向何方

2021-11-29 04:21商河县发展和改革局宋其义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建设

商河县发展和改革局 宋其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总论

县域经济发展从开始的农业为主转向为以工业经济作为主体,工农并重更好的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进行,进一步融合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小城镇经济发展是县域经济体系发展的主体,树立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意识,从村为主转为以镇为主,带动小城镇的发展步伐,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让县域经济得到协同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是主力要加快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引导其向市场经济转变。 一是要解放思想,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引进民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步伐,发展民营企业,大力拓宽生财之道。三是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和优秀管理者,使县域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商河县目前困境

商河县是联合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全国100 个“千年古县”之一,是省会济南的北大门,总面积1162 平方公里,辖11 个镇和1 个街道,883 个行政村和23 个居委会,总人口64.3 万。2019 年底,商河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6.9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59%,县城建成区面积21.48 平方公里。是济南市郊区县,属于农业大县而非强县,经济实力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困境。 一是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工业经济发展有待增强。商河县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就总量来看,规模仍不够大,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现主导产业 加速集聚。二是城市交通不够便捷,交通瓶颈制约有待破解。商河县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与省会及周边互联互通的便捷通道。三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升。商河县创新资源要素相对匮乏,迫切需要加快孕育发展新动力。四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商河县新型城镇化进程慢,资源要素承载力不足。迫切需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五是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风险隐患防范有待强化。商河县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类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食品药品安全、生态保护等社会问题关注度攀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六是民生利益诉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商河县现有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相对较少、建设滞后、资源分布不均,与人民的期望和发展需 求不相匹配。

三、商河县域经济走向分析

(一)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

兴工强县战略的实施是促进商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以业化推进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是,加大对现有支柱产业企业的培育与扶持。以资源优势促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城市配套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以及特色优势工业的扶持发展。二是,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作用,实现对园区工业的扶持发展。要突出产业立园、特色立园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在巩固商河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和德大铁路交汇区,配套火车站建设,规划商河北部经济集聚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三是,推进农业工业发展,深化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以工业的理念为指导,培育一批县域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其农业发展带头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县域农产业的效益提升。

(二)坚持以城镇经济为带动

要以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形成新型的经济增长极,坚持以产业兴镇、兴城。结合商河南部新城区建设,在房产开发、景观建设、金街商务、泰商国际商城,以及水厂、学校、幼儿园等民生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商河县健康产业和温泉旅游休闲业综合基地,成为 商河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培育商河健康产业温泉体系。在西部城区利用高速出口形成教育、社区、高端商务和康复中心为主的商务中心。 坚持以扩大开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发展突破点,以产业投入为经济发展基础保障,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想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市场换项目、以全产权换资金、以资源换技术的方式。实际在开展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自身的优质项目和优质资产凸显出来,以此作为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系统性、科学性的商贸流通模式。

(三)坚持以民营经济为动力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和领域。县域要将市场的准入资格条件放宽,针对那些不违反法律法规权限的各领域行业的民营经济都可以准入。在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以及高科技等领域,政府要积极支持与鼓励民营资本主义积极投入发展,并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改贴息、科技基金等方面必须要强化政府的扶持力度,实现在短期3-5年内,可以扶持发展一批产值、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建设发展。

(四)聚焦现代高效农业和温泉康养

探索创新能人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党支部领办、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等“多位一体”土地流

转模式,同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壮大大棚蔬菜、果品、精品原粮等种植规模,探索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合理规划建设交易市 场,解决好品牌、销路、产业链、电商等问题。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统筹整合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专家团队、技术资源,成立花卉产业研究院,加强花卉品种、规模、效益以及顶层设计的研究,创出品牌,努力打造花博会的永久会址和全省花卉交易市场,力争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涉农资金、政策整合力度,结合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实现2022 年设施花卉达到150 万平方米,设施蔬菜达到7 万亩,土地规模经营化率达到55%以上。

(五)加强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1.放宽项目审批

在投资管理办法上,企业必须要在现行基础上,依据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原则实施进一步革新。企业投资主体可以严格的依据产业政策指导下,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自行进行决策经济项目的投资决策权。企业在投资建设除国家限制项目、国债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省市预算内项目以外的项目建设时,就可以直接依据实际建设情况实施核准制和备案制,无须进行审批制项目审批。

2.加强用地保障

土地总体规划的修编与调整,必须要严格的依据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进行科学化调整。重点对县域工业园区、符合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保证。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方式,例如采取租赁、作价出资入股、转让等形式。

3.引导产业集群

通过对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的科学创建,乡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从而实现收益共享。积极打造符合县域发展的产业、积极发展与县域骨干企业相匹配的企业与产品、积极对主要产业链项目进行发展延伸,对政府所制定的优惠帮扶政策(济南扶持商河县优惠政策)进行有效落实。

4.实施重点扶持

为促进县域主导产业的良好发展,县域要做好对自身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调控,采取贴息、担保(经济促进会、中小企业基金)等形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的有效增加。对县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要强化资金扶持,集中县域各类经济发展各类资金加以帮助,实现县域资金效益作用的最大化发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最大化放松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发展利于县域经济发展,且在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权限范围的项目,并对司法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以及财政体制进行科学适度的调整。此外,必须要强化各级各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对跨乡镇产业发展和市以下项目的调度力度要加大调度力度,避免发生产业雷同现象。

5.要把支持、关心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要强化县以及乡镇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县里将切实加强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由县绩效考核办负责,对进入全县经济强乡(镇)行列或在全县排序位次前移6 位的乡镇,县政府相应给予奖励。科学整顿无特殊因素造成的全县排名位次后为的乡镇领导班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途径、多模式化的综合体现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县域要借鉴实施这种综合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就必须要对发展模式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掌握与了解这种综合性经济发展模式与途径所形成的过程特殊性和偶然性。然后在依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及县域经济特点作为基础,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多途径和模式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