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1-29 04:21甘肃省图书馆计财处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甘肃省图书馆计财处 张 萍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加快了改革速度,显著改变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创新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这是因为对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很有必要提高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视。事业单位必须主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加大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力度,使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动态性不强

考虑到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相比比较特殊,虽然说预算编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特点,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必须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然而仍然有很多事业单位在这一工作中显著存在动态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并不注重与其他部门衔接和沟通,这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科学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举例来说,部分事业单位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没有动态应用财务资金,这就导致在执行预算编制时存在大量支出的问题,制约了资金的来源,使部分重大项目无法开展,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事业单位具体的现状分析,无论在效益考核方面还是经费支出方面都没有完善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这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执行控制监管时严重缺乏约束,这是预算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的机制和指标,更不能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因此也逐步在日常项目预算和经费支出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少,支出超预算的问题比较常见,很难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价值。

(三)预算编制方式单一

从本质上分析,预算管理与其他财务管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具体的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严谨、客观的原则。但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况分析,部分单位为了可以节约预算编制时间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并没有合理分析,直接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将预算支出情况设置为零,但也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采取此编制方法,在预算编制时主要以增量预算为主,预算结果与真实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预算需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能力

从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现状可知,科学预算管理对做好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提高自身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事业单位控制、监督和服务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以此对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起到优化作用,确保财政支出更为合理。除此之外,改变了事业单位存在的不平衡收支问题,促进事业单位活动有效性和合法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减少了贪污、腐败、违纪等问题,实现了企业单位管理的目标,对社会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国家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拨款金额较低,并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需求,很有必要做好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这除了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之外对资源起到优化作用。此外,预算编制管理的开展对事业单位而言其可以准确将急需的部门中拨付有限的资金,节约财政资源的同时确保合理利用国家资金。

(三)提高资金使用率

很多事业单位在管理资金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沉淀、扩大预算以及资产闲置等,并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而事实科学的预算编制管理使财政预算不断细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力监管固定资产力度,集中核算了财务资金;专项使用资金各项审批手续不断得到规范,实现了专款专用的目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关系到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效率,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来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促进我国内部激励制度逐步完善,这是落实我国部门单位整体和各部门目标的关键。因此,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除了需要完善激励制度之外还要严格落实,激励内部员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与此同时,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将个人考核成绩纳入绩效中,以此构建完善的内部责任体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是提高预算编制管理效率的关键。另一方面,对预算编制程序进行规范。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比较基础且又是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事业单位必须准确、精细化管理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想顺利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前提就是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所以,事业单位可发挥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全面、动态监管预算工作。同时,科学设定专业监管小组,以此落实相关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在考核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审核,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将其记录到绩效考核中,对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完善招聘机制,聘请社会上专业能力较强的复审人员,以此提高预算管理效率。面向社会,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估和监管,将预算编制结果及其落实情况在内部公开,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透明性和公开性。

(三)提高预算编制的动态性

事业单位在创新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时必须将促进财务预算编制动态化当做主要内容,主动探索并实施动态化的预算编制管理,以此提高整体编制效率。比如建立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制度,树立动态管理理念,预留充足的资金并将其纳入整年的预算中;加大调研力度,以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为基础调整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动态管理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发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作用分析、收集信息,最大程度发挥财务预算的决策支撑功能,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的持续性和科学性,这对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四)财务预算编制信息系统的建立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预算编制信息系统对财务预算编制管理信息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实时管理、全过程管理,在申报、审核、生成、执行、调整和评价等预算项目中实施动态化简化的目标,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建立财务预算编制系统时必须以事业单位业务为基础,将业务财务融合于该系统中,这样才能让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相符合,高效对接业务部门,发挥系统的作用让各类部门集中在一个管理平台中,强化各部门沟通交流,提高信息交互速度,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最大程度提高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效率。业务部门汇总并整理信息后将其上传到预算编制系统中,最后由财务部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法,对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之后确定出具体的预算项目考核目标,合理应用预算编制系统,合理配置预算资金,财务监督职能也不断凸显,提高了项目的掌控力度,促进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这一系统的应用从多角度得到提高,推进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决策准确性也显著提高。

(五)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经济体制逐步改革,事业单位在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时应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提高对全面绩效管理的重视并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目标,这是促进事业单位成本效益的关键,最终实现提质增效的预算管理目标。首先,将绩效管理目标作为预算编制的重点,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必须主动做好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进行明确,编制预算内容时以目标为导向,这是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的有效途径。其次,加大力度管控预算执行,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预算执行控制和管理,通过绩效约束员工,跟踪评价财务预算过程中的执行情况,便于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对事业单位而言,做好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复杂性较强的工程,财务人员必须增强自身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意识,逐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应用科学的方式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逐步完善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为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