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2021-11-29 14:30谢鸿伟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池底鱼种规格

○谢鸿伟

本养殖技术可通过应用渔业设施设备,提高养殖密度,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电量,节能减排;提高饲料利用率。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等进行改底、调水,配合全自动智能补氧系统设备,人为创造鱼类最适生长环境,减少抗生素使用数量,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提升鱼肉品质,从而达到绿色高效健康养殖的目的。

一、养殖实操技术要点

1.将基地180亩面积分为30亩精养和150亩混养。精养塘每亩放苗5~8cm规格2万尾,混养塘3000尾,于3月份放苗。

2.混养塘在塘角用6cm网片围成20m×20m面积,中间设毛竹8m×8m浮料台,网片底部用铁链缝边压低,防止大鱼进入,每天早晚各一次用黄颡鱼专用料投喂,半小时吃完为准。

3.精养塘全池盖防鸟网,这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的关健技术之一。在塘中间靠边用密网围成10m×10m浮料台,每5万尾鱼一个。利用黄颡鱼昼伏夜出特性,天亮时和黄昏各喂一餐,20分钟吃完为准。投喂蛋白40以上专用料,20℃水温以上到32℃之间每星期喂二次保健料,提高免疫力和保肝护胆。32℃以上停料并抽井水和遮阳网降温。

4.定时调水,用EM菌和芽孢杆菌调水,每星期一次交替使用,每2天测一次pH值、亚盐和氨氮,调整到正常范围。

5.配备溶解氧、水温、pH等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溶解氧安全下限为4mg/L,每亩配1.5kW功率增氧机。养殖全过程保持高溶解氧,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达到高产稳产。

二、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1.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1)水深适宜: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m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自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2)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3)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4)底质良好: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cm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5)水质良好: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cm以上,水体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动。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

2.清塘宜严,施足基肥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1)严格清塘: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底泥10cm左右,新池塘要求池底平坦,底泥平整。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均匀撒入池底后,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等。

(2)适时注水:清塘消毒7~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初次注水80cm左右,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可将池水加至2m以上,准备放养黄颡鱼种。

(3)施足基肥: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0~200kg用量施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3.放养宜早,品种优良

(1)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一般鱼类慢,因此要注意科学放养。

(2)提早放养: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黄颡鱼放养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气温不同,只有气温条件允许,水温稳定在10℃左右,才可放养,以人为延长生长时间。

(3)鱼种优质:市场上黄颡鱼品种较多,无论何种品种,放养时必须要求出自正规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优良鱼种,既可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生长速度,也可提高成活率。

(4)规格宜大:鱼种规格大,体质相对较好,生长相对较快,因此市场上大规格黄颡鱼种颇受欢迎。一般要求个体规格在10~15cm,体重15~35g为宜,尽量放养3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5)密度合理:鱼种的放养密度,必须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方式、饵料供应、鱼种规格和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力求适当。若主养黄颡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g/尾的鱼种25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调节水质。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30g/尾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鱼种入池前使用5%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10~15分钟,防止将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带入池塘。

4.投喂宜精,讲究科学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常处水体下层,喜在夜间觅食。投喂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饵料精细:黄颡鱼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用以下配方:鱼粉30%~40%,豆饼20%~30%,菜饼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配合饲料应采用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专用配合饲料,以确保营养成分和饲料质量。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最后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摄食慢,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随天气转凉,鱼体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

5.病害宜防,防治结合

黄颡鱼抗病力较强,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和预抄防工作,一般很少发生病害。

以防为主:黄颡鱼属无鳞鱼,对常用药物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鱼类,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贯彻“以防为主”方针。在投放、运输、养殖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严防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病。

定期消毒: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还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拌料投喂预防。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以防细菌性疾病。

有病早治:黄颡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水肿病、肠炎病、小瓜虫病等。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诊治,尽早尽快对症用药。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渔药,严禁使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敏感药物。

6.管理宜紧,综合防控

黄颡鱼相比常规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差,且个体纤小,容易受惊,对养殖管理要求较高。

水质调节:黄颡鱼喜欢清新的水体环境,需要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要求达到35cm以上。因此,必须定期换水。5~6月,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全年保持水深在2m左右。

适时增氧:养殖池塘要求配备增氧机等设备,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开机增氧,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阴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以上。

强化管理: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群采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尽量减少行人、兽类等进入养殖区惊扰鱼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通联:352200,福建省古田县水产技术站 电话:15060292957)

猜你喜欢
池底鱼种规格
C龙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标准/带宽/规格 影音百科之HDMI篇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游白沙坡温泉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