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葳蕤 守得花开

2021-11-29 08:05陈婧妤
求学·理科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华师华中师范大学学术

陈婧妤

对学界来说,章开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对辛亥革命,对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长期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中青年知名学者。

对大众而言,章开沅是“请辞第一人”。2014年4月,耄耋之年的他主动向华中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辞去同等两院院士待遇的“资深教授”,包括每年10万元的津贴。

而对于华师学子来说,章开沅就是我们的老校长,一个守护了华师几十载,含笑对着镜头说“我这辈子没有别的,就是欢喜学生,尤其欢喜本科生”的老人。

老校长的这句话,我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一段视频中看到的。其实这段视频很短,也没有什么稀奇,可我却看得热泪盈眶。这视频仿佛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让你就像面对面见到了这位老学者,他好像是邻家的爷爷,已走过生命大半个过程,自知而克制,平静却渊博,一人就是一整片天地。他的目光温和慈祥,含着笑,恳切地向我们伸出手,要引我们进入这所知识的殿堂。

“要是有10个博士在校园里转悠,我就心满意足了”

“要是有10个博士在校园里转悠,我就心满意足了。”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很震惊,在今天的华师,别说10个博士,便是博士生导师,也有三百余人。

而老师告诉我们,曾经,这是章老校长的梦想。那时教育远不如今天发达,对醉心学术的老校长来说,在较高的层次上培养学术通才,便是他全部的梦想和期盼。

老校长自己就在学术上一步一个脚印,落脚点始终在“真”这一字上。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是章开沅老校长常常教诲学生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一直坚持的学术原则。查看他的研究时你会发现,他独辟蹊径,在辛亥革命史、中国教会大学史等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著述宏富。而相比于“为了学术而学术”,他更像是贯彻了“经世致用”的理论,在漫漫长路中踽踽独行,探索先贤百年。

而也正是因为章开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他的“章门弟子”在学问的研究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他的学生中有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华师现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马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建明……桃李芳菲时,桂子文脉传。章开沅老校长虽然离去,但他昔日的学生们依然不减对恩师的怀念之情,承接先生的治学理念,在各自的领域散播学术的火光。

而今,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已成为师范类有名的高等学府,“211工程”“双一流”各类头衔不胜枚举。章老校长当年希望有10个博士出现在华师校园的愿望被加倍实现了——他所期待的后人如潮水般涌入,他的专业领域有更多的人在上下求索。

爱在华师,立德树人

来到华师上大学的第一天,我便听说了“玩在武大、学在华科、爱在华师”这句话。关于“爱在华师”这四个字的解释,网络上曾戲称说是“因为华师美女太多,谈恋爱一定要去华师”。而我看过的最好的解释,是老校长给出的,他说:“爱是教育的本源,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求实创新,立德树人”这简单的八个字,是我们每届本科生入学时都需要了解并学习的校训,代表的是这个偌大的校园百年沉淀的精神。如此是为有形的规范,而老校长的一言一行,所为所举,则深深彰显了某种无形的魅力,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

老校长一生德高望重,可以说象征了我校的校魂——这样的荣誉放在他身上丝毫不为过。从事教育工作65年的他不求回报,只为奉献,始终奋斗在学术的第一线。同时,他也提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是我国人文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的第一人。此为其治学之德。

而对于大学,他提出“两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大学本位、教育本位。在浮躁的世风下,斗筲妄言不自知,人心不古不信经的乱象堪忧,而章开沅对学风不正的批判也毫不留情——急功近利不可取,学术抄袭当禁绝。他深切地指出了学习的本源,致力于塑造我们风清气正的校园。大学本就是学习之地、知识之堂,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华师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他的努力。他淡泊名利的学术情怀展现的是他崇高的人生精神和高风亮节的道德品质。此为其做人之德。

史记有言:“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世不顾死。”先生一生不求炫目荣华,不淆世俗浪潮,唯以抱诚守真的学者态度和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承接薪火相传的办学重任,以生为本,教育报国,引领华师在新时代下穿花寻路,谱写属于我们的崭新篇章。

桂子葳蕤,守得花开

桂子山是百年的老校区了,身处闹市中心,却安享学府静谧,一草一木都静静地守候了漫长的岁月,目送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到来和离开,注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包容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

如今我走在华师的路上,看树叶从葱郁的林间落下,我会想到老校长是否曾经也从这里一步步走过,一路沿着繁茂的树林,看着学生人来人往,然后走进那栋矮矮的行政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这个学校的建设、为学术的研究添砖加瓦。穿越时间的洪流,我的步伐又是否和老校长的步伐在某个瞬间里重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我已经再无机会去聆听先生的讲座,也无缘目睹先生上课时的风采,但桂子精神连绵相承,文化薪火传递不绝,我们仍然可以在处处看见老校长留下的痕迹。不必提学校里为悼念校长而启动的“弘扬章开沅精神”的工作,你看,图书馆里有他的著作和文章,他留下的研究成果和史学理论;老师在上课时会偶然地感叹,学生群体中也会自发地怀念;还有华师年年翻新的建筑,以及那时时被我们铭记在心的校训:忠诚博雅,朴实刚毅。

他用一生的行动作则,为后来的我们铺平了一条学习之路。你会发现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永远不缺在学习的学生和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操场、食堂里背书的人随处可见,图书馆开馆期间永远人满为患。这样很容易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昵的熨帖感,在或深或浅的影响下,我们像水融入水中,融合得那样幸福。

纵使我们和老校长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太多交集,但桂子文脉不灭,华师精神永存,我们在吸收着,实践着,传承着。多元时代,群英并起,“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又何尝不是他的期待。这个老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身影却留在秋风里,一届届新生初次来到时,阵阵秋风吹过桂子山的桂花树,树叶簌簌,便是老校长含笑的叮嘱。

每日在放学途中我路过那栋行政楼,外表虽矮矮旧旧,但里面依然灯火通明。

好像多年来始终如一。

猜你喜欢
华师华中师范大学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it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viewGao Yafei
华中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These Secret of Success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