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乡风文明实践的机制研究

2021-11-30 00:09王鹏艳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王鹏艳

(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吉林 吉林市 132000)

乡风文明建设对实施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文化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传递性,有人曾把文化比作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这条河来自老祖宗又流向未来的河,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随着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其形成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形成一种特定区域的文明。而乡风文明代表了一定区域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更体现着人们的精气神。所以,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乡村文化活的灵魂在今天显得尤为必要。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乡风文明最早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至今已走过16 个春秋,总体上处于一种稳步前进的状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刀阔斧的推进,农民也更加积极投身到乡风文明建设之中。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调查了解,现将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归纳如下:

(一)多层次文化意识流流入乡村

乡风文明面向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农民,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在电视、报纸等单一媒体载体,各类软件、APP 充斥在农民的生活当中,使其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眼界也更加开阔。如农民利用淘宝、抖音等软件销售农产品并获取相关农业生产技能知识,极大便捷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

(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强

乡风文明建设的设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乡村公共文化的覆盖面比较广且形式多样 。如近年来各地村委会相继设立农民读书室,书籍涵盖政治、历史、生产技能等多个方面;建造乡村生活广场,引导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设立影音室供村民们学习与娱乐;组建村民信息互助交流微信群等等,这对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其道德素养,培育乡风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乡村文化资源投入力度加大

早在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各种文化资源对农村的倾斜。不可否认,近年来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类文化团体,对于农村文化资源的投入明显加大,如打造农村文化长廊,加强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产品的投资力度,深受村民喜爱,效果显著。

二、当前乡风文明所存在的问题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所以乡村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与文化服务的问题。总结过往,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乡村文化再生能力相对缺乏

当前的乡村文化正处于一种逐渐被边缘的趋势,在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熟悉乡村文化的人才严重流失,农村文化发展缺乏创新型人才。与之相应的城市文化工作者因为其生活远离乡村,很难创造出能够引发农民共鸣,反映现代农村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与此同时,农村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性随着多元文化的流入较以往有所下滑。

(二)农民对信息的鉴别力有待提高

当前传入农村的各类文化良莠不齐,农民由于受其文化水平及自身眼界局限性的影响对有效信息的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工具、各种网络直播等活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对于文化的认知带来了挑战,但与之相对应农民对于这种新的文化思想的甄别能力,目前并不能与文化发展的速度相匹配,导致一些低俗文化通过多种渠道流入农村,侵蚀乡风文明的建设。有时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

(三)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快速致富的经济建设上,导致经济发展与乡村文明建设存在着一定脱节,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乡村的经济发展,导致农民缺乏适当的娱乐方式,村民之间的社交大多还是以打牌、户外聚堆唠嗑等传统方式进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

(四)忽视乡村不良风气对村民思想行为的影响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依然屡禁不止。如部分村庄内依然存在着大赌不犯、小赌不断的现象,另外,部分地方还存在着封建迷信和高价彩礼等风气。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对乡风文明的建设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际,我们更要尽快补齐短板,弥补不足,推动新农村发展,现结合乡村文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策:

(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务实经济基础

乡风文明建设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作保障。2020 年我们实现了全国贫困县的全部摘帽,但这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就停滞不前,推动农村的产业化发展依然要有重点、有效率的推动下,并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原有乡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地区特色产业文化,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同向发力。

(二)健全乡村文化供给机制

新时代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不仅要传承好原有的优秀乡村文化,还要结合新时代背景,创造出能够体现新时期农民精神风貌的文化作品,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要做到政府供给和农民需求相匹配,根据农民群体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落实并完善好乡村文化的供给机制。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新时期必须强化乡风文明的人才建设,不能再出现只依据经验来进行乡村建设的现象,要善于把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一方面,要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尽可能提高其学历。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技能培训,为人才拓宽技能提升渠道和平台,鼓励其将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和工作思路付诸于实际。

(四)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判断乡风文明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看起点和结果是否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强化乡风文明建设上,首先,要通过教育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之后,一定要注意当村民的思想发生转变的时候,要切实地将理性认识转移到具体实践之中,强化落实;最后,如果仅仅用社会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其约束力还是不够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用相应的制度进行有效规范。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耕牛和农民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乡风
漫说文明
农民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