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2021-11-30 04:26石焕杰柏强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针刺

石焕杰,柏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沈阳 辽宁 110847)

0 引言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引起的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则将这类疾病统称为脑血管病,包括以急性脑梗、脑血栓为代表的脑缺血性病变和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代表的脑出血性病变。随着老年人基数的增加,我国新发脑中风年增长率达到7.8%,并且本病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超过200 万次,此外因中风致残患者比例更高。早在东汉时期,中医学家就对病的防治方法作出了系统论述,本文以近五年的针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为基础,总结针灸治疗本病的最新进展,以指导临床,提高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中医学中关于中风一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始于《内经》,成熟于金元时期,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中医典籍中关于中风的发病机制的阐释日趋完善。不外乎久病体虚、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四个方面。朱丹溪主张“痰湿生热”,认为“痰生热、热生风”,指出中风的发病与长期过食肥甘厚腻有关。《医学发明》中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多有此疾”。文中指明了本病的流行病学趋势,为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就中风中内风与外风进行了具体论述。直至近代,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等人在原有的论治体系上进一步深化结合现代解剖学理论及血液动力学原理提出本病的发生机制为肝脏化风、气血上冲于脑。古代中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本病的病位在脑,其中,“脑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脑为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等条文表明中医学对大脑的认识已经相对完善,同现代解剖学定义无二。究其发病根本,本病的产生关联在于本虚,根据其发病和治疗周期,可将本病划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1]。肢体一侧感觉、运动功能由于大脑出血或长期缺血导致大脑部分功能区出现异常,肢体神经传导阻滞。偏瘫作为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持续周期较长,普遍伴随患者的后半生,且自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针灸对本病的干预主要集中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通过采取针灸配合电刺激、针药合用、针灸推拿治疗等中医疗法,患者中风后偏瘫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治愈。通过肌电图和肌力检测,经过3~4 个疗程治疗,患者肌肉萎缩、肢体机能减退等症状可明显遏制。针灸已经成为当前治疗中风后诸多后遗症的首选方法,并获得国际卫生组织的认可。

2 针灸治疗机制

针灸治疗方法自古以来便流传下来,我国古人运用针灸治疗方法,逐渐调整自身身体状况,解决各类疾病问题,针灸治疗方法以及相关医学理论结果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征。针灸是建立在经络学说之上的传统中医诊疗手段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经络的本质是一种由电磁驻波形成的耗散结构。针灸又分为针法和灸法两大类。其中针法又可根据针具不同分为毫针刺、三棱针刺等,针具不同针刺手法、进针深度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2]。早在原始社会,就存在使用砭石治疗疾病的案例。以毫针刺为例,通过将毫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以调和人体气血,纠正人体阴阳平衡。经络所致,主治所及。中风后偏瘫主要是由于气血物质经络,筋肉失养所致,通过采取针法、灸法配合电针、汤药、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局部气血阻滞引起的肢体功能性障碍,提高肌肉活性,同时培育周围神经以电刺激能够有效促进神经活性的恢复,提高周围神经的应激能力[3]。

3 毫针刺治疗中风

练春玲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70 例,其中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在针刺穴位的选取上,根据患者偏瘫部位及患侧肢体功能异常情况采取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及临床常用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穴位[4]。具体穴位如下:以风池、风府、风市、足三里、阳陵泉、委中、委阳、肾腧等穴为核心,根据偏瘫部位配合近部取穴,如上肢偏瘫,可以选用双侧合谷、手三里,患者曲池、孔最、肩三针。下肢偏瘫可选用地机、三阴交、涌泉、解溪等穴。每次针刺8~10 个穴位,针灸深度为1.0~1.5 寸,根据个人脂肪厚度进行调整,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宜。针刺前行针者需做好手部消毒处理,一针一棉球,严格无菌操作。经两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最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9%、74.3%,经统计学检验,优势显著。作者指出,患者中风偏瘫后,肌肉收缩能力明显下降,肢体萎软,与萎证的治疗方法相似,在穴位选取方面可着重使用阳明经穴位,促进人体正气恢复,治疗以扶正为本,通过强壮人体正气以达邪[5]。通过长时间的针灸治疗之后,部分患者的身体情况逐渐得到好转,多数患者而逐渐恢复身体健康。

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126 例,探究不同补泻手法对患者即刻肌力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将参与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头针提插、碾转、平补平泻治疗,留针30min,每10min 行针一次,实验结果分别从即刻上肢近段、远段;下肢近段、远段四个方面评估针刺手法的影响力。实验结果表明,碾转补法对上肢肌力的刺激效果优于其他两种补泻手法,而对比下肢肌力的影响作用时发现行补泻手法的两个治疗组对比平补平泻组而言,肌力提升显著[6]。由此可见,在针刺的同时给予提插、碾转等补泻手法能够显著提升针刺的刺激强度,提高对肌力的恢复能力。针灸头针穴位远治效果显著,配合行针手法,患者肌力恢复效果显著提升[7]。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适当给予行针辅助治疗,以增强针感,提高疗效。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着重调整实际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方法,针对于不同患者的患病部位以及患病情况,合理采取不同的疾病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手段。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开展学术研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别将60 患者纳入两个实验组,在实验组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对全体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类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通过详细记录与科学诊断等形式,着重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在诊断明确、患者知情的情况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两种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董氏奇穴干预治疗。经一个月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90.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即常规针灸选穴治疗与董氏奇穴治疗临床效果差异不明显,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可以得知,两种针刺方案均疗效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病痛得到缓解,一部分患者的身体疾病得到痊愈,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具体的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较为满意。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为良好,生命体征较为稳定。

4 针灸合用治疗中风后偏瘫

高永红采用针灸合用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150 例,对比针灸合用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具体疗效。对照组75 例患者采取常规康复锻炼,多向活动肢体功能,做关节拉伸运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根据功能障碍的位置采取近治疗法,例如上肢功能障碍则选取位于肢体上部的手三里、合谷、后溪、曲池等穴位针刺合并艾灸治疗,留针30min,经四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得知对照组ADL 评分和运动功能比较明显低于观察组[8]。最后,作者指出,针灸配合康复锻炼能够显著提高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同时,根据患者呈现出来的不同证型可以辨证取穴,合理调节人体气血平衡,增强针灸治疗效果[9]。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病痛得到有效缓解,少部分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大部分患者对于具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较为满意,大部分患者自身的身体恢复情况较为乐观。针灸合用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方法切实可行。

5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偏瘫

徐亮等人采用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62 例,分别从纯西医药治疗和中药汤剂联合温针灸治疗两个角度对比以上两种疗法的具体疗效。经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及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给予通络涤痰汤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并给予手三里、还跳、解溪、昆仑等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平补平泻,留针30min。并在针槟置艾炷,注重防止患者烫伤。经一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作者指出,温针灸给予借助艾灸的热传导优势增强针刺的刺激强度,增强针刺对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治疗目的[10]。由于中风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痰湿化热,因此选择通络涤痰饮为主方加减配伍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痰瘀壅盛的情况,针药合用增强短期内的临床疗效。该疗法相较于西医营养神经治疗而言优势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病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甚至有一部分重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已经治愈。在对全部患者具体身体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之后,可以判断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也可以细致分析针灸治疗的实际过程以及相关治疗对策。

6 其他针灸疗法

随着针灸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肢体经络病症的机制研究日趋完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注射、火针、电针、眼针等。其中,黄春元作用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整体疗效显著。实验表明,眼区诸穴能够有效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这些现代治疗方式均发源于传统的针灸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改良升级。现代针灸疗法可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紧密对接,通过互联网探测仪器以及相关现代化诊断仪器,结合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以及患病部位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现代针灸疗法也可以与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紧密对接,通过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尽量减轻患者身体痛苦以及治疗负担。中西医结合的针灸治疗方法,将传统中医针灸治疗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出来,也可以融合西医治疗之中的相关方法,帮助患者逐步减轻身体病痛。

7 讨论

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逐渐发现,患者和中医学者对针灸治疗疾病的认可度显著提升。现阶段,针灸疗法仍然是中风后遗症患者首选的康复治疗手段。其中,各大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患者中风后遗症期康复患者占据绝大多数。通过整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病例,不难发现,在治疗效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针灸配合推拿、中药等中医疗法效果显著。且中医外治法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基本为零,具备长期治疗的优势。整体而言,随着针灸疗法的崛起,多种形式的针药合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纷纷涌现,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环境和服务质量得以大幅提升。针灸治疗方法值得广泛运用,成效有目共睹。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针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