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困境探讨

2021-11-30 07:06徐凡喻资阳口腔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出口生产产品

文/徐凡喻(资阳口腔职业学院)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已不再是以往出口的初级产品和附加值极低的产品,中国制造也逐渐在世界市场上打响了名声。但是在中国制造背后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会受到一些困扰,影响着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其对外贸易发展。对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面临的困境,中小企业要抱着积极的态度,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

一、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各种对外贸易困境

(一)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更为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把中国作为打压的对象,我国已经持续十年成为被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发起了贸易战。因此,中国所处的国际对外贸易环境并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呈现出加剧的趋势,虽然可能并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国际贸易摩擦,但是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言,细微的国际贸易摩擦都可能对其产生较为明确的影响[1]。其他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贸易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会导致其对外贸易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国内成本并没有变化,导致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受到制约,对外贸易利润额下降。

(二)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其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的重难点问题。中小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要想拓展业务必须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取社会资金。但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相对较低,和大企业相比没有那么大的竞争优势,难以获得商业银行或者是其他组织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的信任。此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窄,获得的融资款项数额也比较少,可以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融资的数额一般都比较小。融资难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使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开展对外贸易产品生产等活动。缺乏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难以拓展规模,不能获得规模效应,使企业的对外贸易产品生产和运输营销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

(三)国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已经基本缓和,但是国外不同的地区间的疫情情况也不一样,在有的国家疫情得到了遏制,但是有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几个主要贸易国都还处于疫情的困扰之下,并且疫情比较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国内外需求情况。特别是还有些国家大力削减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直接导致部分国内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产品积压在国内难以外销,导致国内生产过剩,产品价格被压低。而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的影响尤其明显:中小企业的抗压能力较低,面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控能力也比较低,在受到国际贸易风险打击时很容易被击溃。因此,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外部形势,只要国际疫情形势一日不好转,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环境就还会受到影响。

(四)劳动力红利和优势消失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资金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都比较低,且中小企业在可提供的员工待遇方面可能会比大企业更低,因而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相比之下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压力。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伴随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又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而现在劳动力价格也有了一定上涨,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制约。当中小企业无法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进行对外贸易产品的生产,其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成本优势地位便逐渐丧失。

二、造成中小企业陷入各种困境的原因

中小企业之所以会陷入以上各种困境,是因为其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受到多种多样的消极因素的影响。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导致西方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保持极强的警惕性,而实际上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虚增的顺差。西方国家的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国际市场的贸易秩序,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自由地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

其次,这两年席卷全世界的新冠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因为新冠疫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导致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产品运输受到了影响。

在次,全世界范围内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的增加也导致中小企的生产成本、对外贸易成本上升。但是中小企并没有实现有效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其生产成本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

最后,消费者、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也对各类最终消费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使质量一般的产品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而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能够实现产业机构的转型升级,生产的大部分出口产品仍然是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附加值相对而言仍然较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各种困境,对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应对和摆脱各种困境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出口扶持和优惠政策

对于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以及融资活动,政府是有一定的扶持、优惠政策的。当中小企业满足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条件时,就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者获得政府资金扶持等措施来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政府要逐步建立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体系,要注意并非应对所有中小企业都给予扶持和优惠,而是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标准,给予有需要且有必要进行扶持和给予优惠的中小企业予以帮扶。

中小企业数量巨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国家需要大力推动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扶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融资结构体系,为中小企业打开融资的渠道。在必要的时候,国家也可以动用国家财政以建立起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体系[3]。政府要规范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活动,并且大力推动建立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提高对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业务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一定的利息补贴,以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筹资的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还有向民间借贷市场寻求融资:虽然民间借贷市场资金分散但是投资者众多,而且对担保和信用等级要求较低,是中小企业乐于选择的一种融资方式。因此,政府还要大力推动民间借贷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规范中小企业的融资借贷活动,从而尽可能避免中小企业出现较大的融资风险。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积极性,鼓励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给予技术创造型产品以税收减免支持或一定程度的优惠,以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活动成本。中小企业要抓住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技术研发,顺势而为改变本身的产业机构,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二)全面推动创新,推动产品质量结构的转变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和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的根本方式和途径,也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上打响名声、站稳脚跟的重要措施。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通过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优化自身的生产结构和产品质量。而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以及生产管理方面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因而必须要采取创新这一核心举措,分别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通过研发新技术替代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的生产优势地位,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产品的国际市场。

首先是制度创新。中小企业要站在世界市场角度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广大的中小企业要深入挖掘和总结自身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制度创新是生产和对外销售产品的保障,只有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约束,约束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办事,保证生产环节、经营销售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都能够顺利开展,不出差错。

其次是要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产业经济学家就创新中的主体这一问题都存在着争议。大企业因为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创新,中小企业则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更热衷于创新。总的来说,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技术创新的条件。中小企业需要加大在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和引进更高效率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配合政府的技术创新扶持体系,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大环境,根据产业发展战略,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合以质取胜战略打造独特的品牌

现在我国已经实现了由进口替代型战略到出口导向型战略再到现在的混合出口发展战略的转变。而在混合对外贸易的战略发展中,以质取胜是首要的战略目标。以质取胜要求国内生产以及出口的产品要有更高的附加值、更高的质量,从而凭借质量和知名度打开实际市场,但中小企业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是有限的。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将重点放在品牌建设上,国内外也有一些凭借建设小众品牌获得成功的案例,这说明即使市场份额较小,也可以通过创新打开品牌的名声,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为了培养一批固定的国外消费者,中小企业应当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广告密度,借助互联网发布产品广告,通过提高产品广告密度的方式增加产品差异化,使产品具备独特性,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效应,并且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积累对外贸易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口碑。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要加强对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线上的与消费者之间一对一的联系来开展售后服务。中小企业的售后服务部门应当尽可能将对消费者要求的满足和获取服务的便利性结合起来,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体验,以此来提高本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分数,从而获得更高的评价,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产品能够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改变单一的出口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对外贸易市场和出口地多元化的战略是我国一直在推行的基本对外贸易战略,是保障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安全开展和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把出口产品放在一个篮子里销售,这样承担的贸易风险是难以承担的。而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结构实际上正是分散风险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抗风险和抗压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应当改变单一的出口结构,探索更多可行的出口地,以构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5]。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所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类型慎重地选择性地开拓国外市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国家进行出口,以避免开拓国际市场失败,反而影响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情况。比如说,生产服装和日常用品等轻工产品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把自身的目标国外市场定位为轻工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但是又具有较大需求的国家。

中小企业要将探索大市场和小市场结合,推动国际市场的集中化和分散化相结合,并且逐步分散出口的场地、开展分散化出口经营。构建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结构能够保障在一个市场出现问题或者对我国封闭起来时,不会对相应的中小企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在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下,遭遇市场变动的中小企业还可以依靠其他的市场维持正常的经营,并且可以在已经在其他国家打开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确保对外贸易活动的稳定和安全。

(五)选择正确的对外贸易路线和战略

前几十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出口的产品大多都以“物美价廉”作为主要竞争力。而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廉价产品的需求大大降低了,人们开始倾向选择更加具有知名度的高价格产品[6]。因此,在中小企业选择对外贸易路线和战略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地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应选择适合自身企业长远发展的对外贸易战略。目前“廉价战略”并非没有竞争力,也并非行不通,但重要的是在采取“廉价战略”时必须要确保产品质量达标,这样才能在同类产品中获得竞争优势。比如说,选择廉价战略的中小企业应大力推动自身规模的扩大以获得规模效益,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和生产边际成本。而选择品牌战略的企业就要立足于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这样才能在品牌林立的世界市场中焕发光彩。总之,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对外贸易路线和战略。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外贸易活动的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充分地研究和了解自身的生存背景和国内国际环境,并且从多个方位考察自身对外贸易活动中面临的困境或者可能面临的潜在困境,而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创新举措和调整措施,使自身能够摆脱相应的困境并且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对外贸易环境,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出口生产产品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阿宽的生产小组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给情绪找个出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