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养生 日月悠长

2021-11-30 07:04
养生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难事顺境过分

万事万物,莫不讲求一个“理”字。笔者体会,养生当从“生理”“心理”“哲理”入手,谓之“三理”养生。

生理养生巧方法

动静有时。所谓“动则生”,是从生理机制上来讲的,动可以活络筋骨、疏通气血。但是运动不能过分,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最好的运动方法是太极拳功夫,正是:“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行云流水,襟袍如霁月光风,气概如泰山乔岳。”

饮食有节。孔子的食经,在于一个“有”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精一细,可得烹饪之法;“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一熟二鲜,自是中规中矩。老子的食经,却是一个“无”字。“五味令人口爽”,要人们警惕美食扰乱口胃;“味无味”,要人们明白大味至淡的道理。

起居有常。春季为“生”,人须夜卧早起,食要省酸增甘,注意保暖;夏季为“长”,人须夜卧早起,食要省苦增辣,防止贪凉;秋季为“收”,人须早卧早起,食要省辣增酸,衣着适度;冬季为“藏”,人须早卧晚起,食要省咸增苦,防止过温。这就是一年四季“生—长—收—藏”的养生规律。

心理养生好情绪

心理与情绪有四大敌人:愁、悲、躁、怒。我们要稳定情绪,也须从此下手。一是消愁,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这是心病;二是克悲,当悲痛袭来,要节哀并寻求解脱;三是戒躁,躁乃伤身之魔,最好的方法是冷处理;四是制怒,怒则气上,要自我调控,注重涵养的维持。

一个人如果没有喜怒哀乐,就不能算人了。中医主张对七情六欲应有所节制,就像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说高兴不能过分;悲哀也不能过分。喜怒哀乐过分都会伤害身体,调节好情绪就是心理保健养生。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万能的“心药”全仗自己去把握。一是心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心静,“静能养神,静可生慧”;三是心宽,“宰相肚里能撑船”;四是心诚,“以诚待人,百事可为”;五是心善,“为人处世,善莫大焉”。

哲理养生高境界

明清时代的思想家王夫之总结自身体验,提出了一套生命哲学,叫做“六然四看”,来启迪后人。这是一种对人生与社会很透彻的了解和把握,都是在最高的思想层面中来讲的。

所谓“六然”:第一,自处超然。对待自己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第二,待人蔼然。对待别人要非常和气,与人为善。第三,无事澄然。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宁静就可以致远。第四,处事断然。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第五,得意淡然。是说得意的时候要平淡,不能忘乎所以。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重。

还有四看: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够承受得起。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四是群行群止看识见。所谓行止,就是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

猜你喜欢
难事顺境过分
顺与逆
顺与逆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圣水镇的“乡村管家”——大事小事都管、难事杂事齐抓
填字挑战
男士?难事?
敬业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人生三境遇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