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务实追求

2021-11-30 07:04
养生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方士王充寿命

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

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他自小博览群书,精通百家之言,并且擅长辩论。在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 年)写成《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论衡》的目的“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细说微论,辨明是非,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直接谈到他的养生经验,主要是提倡“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目塞聪,受精自保”,并辅以服药导引。王充客观地指出,寿命受很多因素影响,有的人因战争、灾害而死,属于无法预知的结局;有的人先天过于孱弱,“始生而死,未产而伤”,也是无法避免的。他根据古来记载,提出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一百”作为寿命的指标。所说:“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这里他强调“气”是最基本的衡量指标,提出“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中国古代有“气一元说”的哲学生命观,万物都由气所构成,所以生命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禀赋中“气”的盛衰。

既然寿命取决于禀赋,那么人们自己能不能干预呢?养生应该是顺应自然的无为好,还是积极进取的有为好呢?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在王充生活的时代,各种神仙方术广泛流行。有的方士主张通过努力可以羽化成仙,从而长生不老。这种主张看似很“积极”,对希冀长寿的人们有一定吸引力。所以,王充针对这些思想,注意以理性精神来批评,鲜明地提出形体之不可变和长生不可为的观点。

《论衡·无形》篇说,人从自然界禀受的元气各有不同,所以有高矮胖瘦的不同。一旦出生之后,基本条件就已确定的,就象制陶者加工陶器,冶金者制作铜器,“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体也是一样,“人体已定,不可减增”,而且基本上体质也固定了,“体气与形骸相抱,生死与期节相须。形不可变化,命不可减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充举了几个例子。例如牛与马的寿命有差异,这是物种的区别,不可能将一头牛变成一匹马,又怎么可能使牛有马的寿命呢?所以说:“禀牛马之形,当自得牛马之寿;牛马之不变为人,则年寿亦短于人。”他这是回应方士所说模仿某些长寿动物以求延年益寿的做法,指出即使有一定作用,但物种之间的差距是无法跨越的。除非人可以变成其他动物,但这只能是妄想了,他批评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

在汉代的条件下,王充否定了物种之间变异的可能性,但是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他说,即使能够做到,对延年益寿也没有什么帮助。因为“物无不死,人安能仙”?例如人没有翅膀,不会飞行,假使长出翅膀,也不过是象鸟儿一样会飞,哪里就可以升到天上升仙呢?这从逻辑上批驳了方士们声称能够“羽化成仙”的谬论。

王充还非常务实地指出,人体的形体也会变,但只有自然衰老的变化,“人之少也发黑,其老也发白”“发白,虽吞药养性,终不能黑。黑青不可复还,老衰安可复却”,这是无法逆转的过程。所以,王充指出:“吞药养性,能令人无病,不能寿之为仙。”他进而一连串地批驳了道家方士的种种说法。

世人说,老子之道主张恬淡无欲,养精爱气,所以能长生不老,最终成仙。王充反问:“夫恬淡少欲,孰与鸟兽?鸟兽亦老而死。”有人会说动物也有情感,那么就说植物,“草木之生何情欲?而春生秋死乎?夫草木无欲,寿不逾岁;人多情欲,寿至于百”,由此可见,寿命长短并不取决于思想感情。老子等人能够“行恬淡之道”,可能寿命较长,但后人进一步神化说有神仙法术,这就夸大了。

有的方士主张“食气”“辟谷”可以长生。“食气”是一种呼吸锻炼方法,王充说“阴阳之气,不能饱人”,不可能维持生命;而辟谷,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人生下来就有饮食的本能,所以身体上部长有口齿,用来进食,下部有孔窍,用来排泄。“顺此性者,为得天正道,逆此性者,为违所禀受。失本气于天,何能得久寿”?所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方士又说服食药物可以轻身益气,长生不老。王充说,服食药物的确能够轻身益气,因为“百药愈病,病愈而气复,气复而身轻矣”,也就是能令人身轻体健。人体本来功能健全,都是身体轻快的,但是受各种病痛影响,所以身体沉重,行动不利,服药能够改善这些情况,但又怎么能令人不死呢?他说:“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以其生,故知其死也。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死。”这是非常客观的生命观。

又有人说多行导引锻炼,可以长生,王充反问说,植物如果被反复摇动,就会根基不稳,反而不长久,“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

又有人说,品德情操高尚则会无病无灾。王充也作了很理性的讨论,他指出:“恶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年不长。”人的得病与否与道德品行关系不大,“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遭风逢气,身生寒温。变操易行,寒温不除”。

乍看起来,王充对我们平时所说的养生行为全部都进行了批评,难道养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留心看,他批评的都是被夸大了的养生目的——长生。只要不持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那么养生行为还是有效果的。学习王充的理性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辨别有关养生的各种虚假言论,以更合理的心态来养生。

猜你喜欢
方士王充寿命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宰相府的门与方士的驴
方士缔造的中医史诗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后世文学对《搜神记》“方士”故事的继承
弟子规·出则悌(七)
王充拜师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王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