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是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问题

2021-11-30 08:40李小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政人选干部

文_李小三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干部队伍要现代化。从今年开始,地方领导班子将自下而上陆续换届。这次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与“十四五”高度契合,担负着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谋复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重任。邓小平曾说,“解决领导班子的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党政正职是一个地方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掌舵人”,对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方的发展,就是这个地方党政正职的“作品”。高质量做好换届工作,首要任务就是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特别是把党政正职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选优配强。

一、坚持事业为上,严格党政正职选配“度量衡”

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干事创业,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党政正职肩负着畅一方政令、领一方风气、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聚一方人心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对其选配必须从政治上、本领上、实绩上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确保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以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

坚持以德为先,把政治标尺立起来。选人用人标准中,政治标准始终是第一位的,如果政治不合格,能力再强也不能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这就要求党政正职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作为主政一方的党政正职,必须具备从一般事件中察觉政治问题、从事物萌芽中发现政治苗头、从事物变化中洞见政治倾向、从事物演进中把握政治逻辑的能力本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始终把握正确方向、辨清大局大势、有力服务大局。因此,确定党政正职人选,不仅要看其政治信仰、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自律等情况,更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是否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宏观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善于从大处着眼、宏观着眼、长远着眼思考和分析问题。

坚持发展当先,把本领标尺立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在我国政权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市、县既是一个独立的决策层,又是一个重要的实施层;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联结点,又是城乡发展的结合部。从一定程度上讲,地区之间发展速度、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场“一把手”敢担当、善作为的能力比拼,是一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较量。确定党政正职人选,必须紧跟事业发展步伐,把能力标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各个地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全面衡量人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重点看其具不具备把握大局大势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制定规划和抓规划执行的能力、从整体上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应急处突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等,让选出的“一把手”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专家和能手、好手。

坚持担当优先,把实绩标尺立起来。当干部就要有实绩。评价一个干部好不好、行不行、优不优,能不能用在党政正职岗位,要拿实绩说话、以实绩论英雄,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确定党政正职人选,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有没有做成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选拔知重负重、奋发有为、敢抓善管、敢于斗争的干部,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干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基础利长远、创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真政绩实政绩的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过考验、领导经验丰富、廉洁自律的干部,特别是注意选拔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近年来,云南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决定》《关于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云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办法,建立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办法,对党政正职政治标准、德才标准、作风标准作出更加具体的要求,一大批在脱贫攻坚一线和疫情防控中实绩突出的党政正职及时得到提拔重用,鲜明树立了“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

二、突出精准科学,配出党政正职团结干事“好搭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把党政正职选优配强,关键还是在于精准识人、科学用人。“精准”,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了解人选表现,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评价,不搞模糊描述、千人一面;“科学”,就是要开阔视野、着眼全局,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把最适合的人选出来、用起来。

注重人岗相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避免从抽象到抽象,凭感觉下结论。选配党政“一把手”不能“依葫芦画瓢”,配出来的班子不能都“长一样”。要坚持研究人和研究事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十四五”规划、主体功能区特点和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优势劣势以及现有党政班子的特点和现状,系统分析党政正职岗位的职能职责、专业性质、工作内容等不同要求,合理设计党政“一把手”的最优化结构配备模式,搞清楚事业发展需要分别配备什么样的党政正职、人选从哪里选、通过什么渠道选。要摸准人选的禀赋、素质、能力、特长、状态等,既看学过什么、干过什么,也看能干什么、干得怎么样,搞清楚干部的长处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对干部作出综合评估,对他是否能担起“一把手”的职责作出准确衡量和判断,使干部选配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依事择人、知事识人、人岗相适,杜绝主观主义、以人划线、论资排辈等错误认知和行为。

注重能力相长。一个地方的建设发展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作为党政正职要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就必须熟悉各行各业工作,成为胜任全面工作的“杂家”,而不能仅仅只擅长某一方面工作。这就要求,在考察党政正职人选时,要注重坚持专业专长和综合素养相结合,既要根据党委、政府工作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考察人选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作风,确保“一把手”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覆盖核心业务的需要;又要根据党政“一把手”抓全面、抓总体、抓全局的职责,注重考察人选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党委书记要注重选配既善于抓党的建设,又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干部;政府正职要注重选配精通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又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从而促进党政正职之间能力互补,实现“1+1>2”的效应。

注重个性相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记和市(县)长是组织上搭配的,双方应该“哥俩好”,不能意气相争,更不能以为把对方说坏了自己就好了,在对方的缺点中体现自己的优点。“上面一条缝,下面一道沟”。党政“一把手”不团结,就不可能有团结的班子和团结的集体。只有“主官如筷”才能“班子如拳”。选优配强党政正职,要坚持优中选优和最佳组合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在能力上匹配,而且要注重在年龄、经验、性格、气质、习惯、作风等方面实现互补,让选配出的党政“一把手”像筷子一样整体平衡、长短相宜,像筷子一样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真正成为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的好搭档。

近年来,云南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提高识人用人的精准度、科学性上着力,连续5年组织开展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覆盖综合调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逐一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既全面掌握干部的日常言行、履职尽责、群众口碑等方面的一贯表现,又注重了解干部面对复杂环境、承担重要任务、应对斗争考验时的立场表现,切实对干部表现进行精细“过滤”,为精准科学配备党政正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中央组织部对云南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结果,“好”的达94.7%,比2015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

三、注重战略谋划,建好党政正职干部储备“蓄水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要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帮助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选优配强党政正职,绝不是毕其功于集中换届这“一役”的“一锤子工程”。在换届中要真正把最优秀、最合适的人选配到党政正职岗位,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具有充沛的适合岗位要求的人选规模。现实工作中,经常出现党政正职难选,进而急拿现用、“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情况,根子就在于对干部平时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上下的功夫不够。因此,既要高度重视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更要着眼长远,在换届中发现“好苗子”,加强平时培养。

加强源头培养。党政正职的培养,要有系统性、统筹性和前瞻性,善于围绕一个地方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趋势等,着眼未来5年到10年乃至更长时间,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大力发现、储备和培养年轻干部,既注重选熟悉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干部,又注重充实善于做党建、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群众、法治工作的干部;既要选擅长抓业务的,也要选擅长抓管理的;既要选复合型的,也要选专家型的;既要选开拓型的,也要选稳健型的,统筹育选管用,加强政治历练,优化成长路径,保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党政正职人选培养上,要针对干部数量少的实际,善于发现和储备政治过硬、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每个主体民族、每个层级确定5至10名“好苗子”,进行“精准滴灌”,精心育苗培养。

加强跟踪培养。注重人选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帮助他们丰富工作经历、阅历,注重鼓励和安排他们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让他们在基层一线、重大斗争一线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为其建立“成长档案”,跟踪了解他们在实践实干中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能力本领、思路方法、党性作风等,及时为他们修枝剪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促进更好成长。还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党政正职交流和稳定的关系,保持“一把手”的相对稳定。

加强全程培养。注重干部培养的持续性,把干部教育培训紧紧抓在手上,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帮助干部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专业本领,使素质能力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

近年来,云南建立健全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递进培养、适时使用机制,不断加大优秀干部发现储备和干部教育培训、交流任职、提拔使用力度,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工程、少数民族干部工程、专业干部工程,有效促进了干部队伍思想境界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能力素质提高。2012年至2019年共招录选调生1790名,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到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招录定向选调生369名,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源源不断涌现,有效解决了党政正职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党政正职人选储备不足的问题,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猜你喜欢
党政人选干部
探讨推进党政思想工作的应对措施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组成人选
如何促进党政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国庆抒怀
没人选它当模范
陪酒人选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