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新媒体背景下田径街头品牌赛事运营路径探究

2021-11-30 08:57向博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田径赛事群众

向博(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田径街头赛事概述

国内体育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将目光放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上。据统计,国内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上大多停留在文件、制度和口号上,流于形式,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处于严重失衡的境地。群众体育发展具有滞后性,也成为了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自中国街头田径赛事出现,契合国家体育发展需求,率先打破以往墨守成规的田径比赛模式,街头田径赛事对外展示出崭新的理念和方式,变原来的场馆为现今的街头。街头田径赛事思路的改革也对传统田径赛事场馆分散,群众观赏性不佳的短板予以弥补,不但将竞技体育的辐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拉近了群众和竞技体育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让更多的群体了解田径赛事有关知识,培育群众踊跃参与运动的意识。这对提高群众主动性,发挥田径作用以及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均有推进作用。除此之外,街头田径赛事不但能让体育运动员适应不同的环境,满足群众对体育观赏的需求,同时在赛事举办期间,也能对外宣传田径文化和理念,为田径赛事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梳理了方向,提高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可以说,街头田径赛事将竞技体育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化功能发挥出来。本文希冀针对街头田径赛事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途径,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竞技体育更好地带动群众,推进国内体育事业的高效发展。

田径街头品牌赛事运营现状

国内街头田径赛事于2015年正式走向街头,田径街头赛事秉承着“让田径走上街头”的理念,希望在街头普及田径运动的理念和知识,让更多的群体能够了解田径知识,关注赛事,培育他们主动参与该项运动的意识。据资料显示:美国波士顿在2016年曾举办了两天的街头田径赛,而英国的街头田径赛事在该国早已形成传统。由此可见,我国街头田径赛事的理念和实践改革,某种程度上也顺应了当前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据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9月,国内街头田径赛已在上海、北京、西安、南京等地区成功举办,参赛人员大多是国内职业田径选手,邀请制是田径赛事参赛模式,街头田径赛事如今并没有固定的直播媒体,合作的直播平台包括百事通和乐视体育等。

经济新媒体背景下田径街头品牌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场地规模小,项目单一

对比国外来说,国内街头田径赛事如今还处于不断探索的段,对于该项目来说,做好赛事宣传推广至关重要,究其原因通过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群体。一般情况下,在地点选择上会集中在一些繁华的商场或是城市地标建筑,这些地点虽然便了群众观看比赛,也能吸引群众,但是也存在着场地比较狭小等缺陷,在这些场地内部只能进行单项目的竞赛,比如以西安街头田径赛事为例,成功举办的街头田径赛事有三次都是在西安古进行,虽然西安古城区域宽度适合,但因长度不够,不适合竞赛只能展开单个项目。与此同时,虽然北京世贸天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田径赛事在同一个地点举办了四次,但是此地理位置依旧只能展开单个运动项目,并没有充分利用场地优势。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街头田径赛事运营中,场地的选择以长度和宽度至关重要,如今在国内还存在场地应用率不高,只能开展单个运动项目等问题。

(二)群众参与力度较低

以人为本,鼓励大众积极参与是举办体育赛事的主要原则要将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出来,在组别设置上,国内街头田径赛事仅建立了精英组,并未给予群众参与的机遇,就如在街头举办的赛事中,参与的选手一般都是国内顶尖的选手,再加上设置的组别较少,可提供的项目非常单一,也让每组参赛的人员数量不多,就如2017年西安举办的男女撑杆跳项目中,女组仅有两人参赛。很多群众想要观看体育赛事,仅能以亲友团的方式出现,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实际上群众想要感知田径文化的理念,就需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运动带给自己的感知,所以在赛事运营和举办中,要为群众提供参与的渠道,这样才能激发群众更加重视田径赛事,培育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田径赛事若没有群众参与,就好似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推进田径赛事的持续发展,要在之后给予群众参与的渠道。

(三)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如今很多群众并没有充分认知田径竞赛具有的魅力,作为体育领域其他项目的基础,田径被誉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自身肩负着帮助我国迈进体育强国的使命。但实际上,很多群众并没有充分了解田径具有的重要价值,甚至很多群众在思想上认为“田径就是跑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田径赛事缺少吸引力之外,也和各部门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虽然街头田径赛事的出现,对以往田径场馆项目分散,观众观赏性不佳等问题做出了弥补,推进了田径项目的持续发展,但是在田径赛事宣传上依旧有所不足。除此之外,在街头赛事举办期间,管理人员为符合消防安全标准,都在赛事场所周边做了防护对策,场地内部也为现场观众设立了观赛区,但是现场为观众提供的席位数量有限。再加上街头田径赛事如今并没有固定的直播平台,也背离了场外观众观看比赛的需求。所以不难看出,虽然田径运动已走向街头,但是受到观赛渠道和宣传力度的影响,依旧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济新媒体背景之下田径街头品牌赛事运营路径探究

(一)注入文化内涵,构筑赛事品牌

赛事的核心竞争实力包括赛事具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注入内涵也是赛事形成独特品牌的关键,就如在西安城墙脚下举办的西安田径街头巡回赛,在男女撑杆跳项目中,只见运动员利用撑杆实现较高的跨越,就好似中国人跨越千年的历史走向未来,赛事观众在近距离体验和观看比赛的同时,也能感知到国内田径运动展现出来的力量和速度,田径街头巡回赛不但成功融合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永不言弃的精神。

(二)加快信息宣传速度,扩大赛事信息覆盖面积

建议街头田径赛事可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具有的优势,主动和各个体育直播频道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可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售票模式,便捷群众现场观赛。在赛事正式举办之前,可以设立田径文化展示以及观众体验区,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在赛事之后也可利用线上有奖竞猜以及有奖分享等模式,加大赛事传播效应,让群众一直关注街头田径赛事。除此之外,田径街头赛事也要重视宣传口号、主题曲以及公益形象的建设和规划,为了让街头田径深入人心,要就赛事运营情况构筑其独有的文化精神和符号。

(三)扩大赛事规模,完善群众基础

前文分析可知,精英赛是中国田径街头赛事的主要形式,组别比较单一,影响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建议街头田径赛事应坚持以群众为本的原则,增加比赛的组别,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参与的渠道,进而实现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的目标。同时也要改变传统体育赛事“我比你看”的办赛原则,可在协调各部门的基础上,增加残障人士组和大众组,实现健全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有效融合,宣传、推广全民健身的正面作用。除此之外,也要适当增加举办的场次。本质上,街头田径赛事的运营和举办不但能向社会展示出运动员体育竞技实力,同时通过赛事的运营也能起到宣传田径文化的作用。据统计,每年我国街头田径赛事开场频次不多,一般是2~4场,举办的地点大多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议,可以增加街头田径赛事的举办次数,举办的场地可向一些中小城市转移,让田径赛事覆盖的面积更广,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这样能在宣传和推广田径知识和文化的同时,让赛事产生极强的传播力,也能壮大群众基础。

结论

田径赛事随经济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高效,田径项目和新媒体合作彼此共赢,同时又互为补充,互相依赖。本文分析出田径街头品牌赛事的运营现状,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出田径街头品牌赛事存在的问题,即项目组别单一、场地规模受限、群众参与力度不高、宣传推广力度差强人意,在经济新媒体背景之下,有必要优化田径街头品牌赛事运营路径,如构筑赛事品牌,关注文化内涵、提高宣传效率,扩大覆盖面积、夯实群众基础,扩大赛事规模,希望可以为田径街头赛事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田径赛事群众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本月赛事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计数:田径小能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