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2021-11-30 09:12肖建平
现代农机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略院校人才

刘 芬,肖建平,屈 成

(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418000,湖南怀化;2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0000,湖南长沙)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意义

1.1 顺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如今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相继提出,任务最繁重和实施最困难的都是农村。农业作为经济摇篮开始的地方,为中国的经济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和经济结构模式改革,传统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农民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造就更多复合型乡村人才、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个性化指导等途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乡融合进程,最终达到构筑美丽乡村的时代要求,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1.2 解决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矛盾

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农业人才、研究农业科学、创新并推广农业技术等重要任务,而且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在逐年上升。农业类高职院校是我国农业科技的依托与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培养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矛盾也正得到解决,例如: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入;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同时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这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可塑性。同时,国家对农业类高职院校采取的经济与政策手段也为人才培养“锦上添花”。

1.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是连接乡村和城市的一条重要纽带,如果没有农村经济、人才的输入,城镇的生产生活也会面临困难。因此,当地政府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应与时俱进,在招聘人才方面加大激励政策的引导力度,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城乡的统筹发展,引导有文化、懂知识、会管理的新型创新人才加入农村基层管理,如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代表的“村官”。同时,由于近年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涌入,当地政府要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政治职能,对城市户籍制度进行实际性调整,让更多大学生在城市生活中体验到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目前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定位模糊,培养目标错位

所谓学校定位,主要指学校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学校现有条件,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层次、学校类型的决策过程。随着我国综合类院校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农业类的高职院校也逐渐朝着综合类院校的教育方向发展,各个高校之间出现攀比之风,例如:师范类学校趋向科研型;农业类的高职院校的人才目标趋向学术型与理论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错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造成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院校类同,不能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校定位模糊、培养目标错位也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下不去、留不住”。

2.2 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科研实力较弱

综合类院校相比于农业类院校,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科研队伍,都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因为农业类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的现象;第二,对于科研的认识程度与重视度不够到位、师资队伍比例不够协调、科研投入资金不够充足等问题导致教学科研水平薄弱;第三,现在的教师队伍大多朝着年轻化、低职称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大多数院校以90 后、95后为主,少部分以德高望重的教授为主。因此,青年教师作为农业类院校的教师主力军,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不足,农业实践工作难以胜任,甚至还理不出研究路线;有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表达能力弱等,对于科学研究工作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力证据的能力;有的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经常为完成上级规定的科研任务、评职称等,对科研工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有的教师对上课缺乏责任心与热情,没有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作为教学首要目的,再加上农业类院校比较注重农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客观上也会影响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3.1 准确学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提高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首先应坚持办学传统,发扬办学特色。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良好口碑与特色优势的显著体现。因此,首先,农业类高职院校应适当培养适应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并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引导当地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农业建设之中。其次,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也应与当地农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人才规划等方面进行仔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制定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当地农村培养一批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追求进步的复合型乡村人才。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也逐渐重视求职者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因此,农业类高职类院校应定位准确,确定培养目标,在综合考虑本校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特色优势等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3.2 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效率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类院校的教师在职业水平上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滞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使农业类院校的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高职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能够为院校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还能将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衔接。在农业类院校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要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采用各式各样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与职业能力,进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水平与实力。同时,为了提升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农业类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更多农业学术交流与研究的经费投入,在职称评定、科研等方面为本校的专业教师提供更多机会,让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实现提高农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实效性的教学目的。学校的相关部门及领导也应本着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原则,在农业类高职院教师的教学与生活保障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得农业类高职院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之中,鼓励与引导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荣誉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4 结语

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多种途径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各个地区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策略提升农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有效性,进而提高整个人才建设团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农业人才能力培养上实现自身价值,最终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战略院校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