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数来宝词汇研究

2021-11-30 09:21崔安慧
关键词:单音节儿化音节

崔 容,崔安慧

(1.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2.长沙医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作为一种新兴的曲艺形式,大同数来宝相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关于大同数来宝文化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占了大多数,专门从语言学角度描写分析的论文寥寥无几。笔者从词汇的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对大同数来宝进行了分析。

一、大同数来宝词汇的结构

大同数来宝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词构成,其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数量较少,多音节词中主要是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

(一)单音节词 除了时代性不十分明显、数千年一直沿用的单音节基本词汇,大同数来宝中还有一些处于发展演变过程中、能够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单音节词汇,它们更能够反映出大同数来宝中单音节词的基本面貌,是本小节探讨的重点。以下我们将按词类分别进行描写。

1.单音节动词

动词在单音节词各词类中数量最多,除了一些常见的如“揍”“炖”“杀”“抬”“抹”“坑”“撵”等,还有一部分带有大同方言性质、极具口语色彩或词义较为特殊的单音节动词。下面具体举例来对大同数来宝中的单音节动词进行分析。

(1)那你就先给咱们好好儿拉,以后培养成个歌唱家。(《好大大》)

(2)唉!要是过不了年,咱们都别过!今天俺就给他惹点儿祸!拉块白布弄点儿墨,咱也办公楼前坐一坐! (《工钱》)

(3)哎呀我的妈呀对对对,这姑娘真的在工会。内天又唱歌,又报幕,还跑前跑后搞服务呢。还说为了体现心连心,硬把我,拉了台上鬼抽筋。紧张的我身上一直颤,把个黄梅戏唱成二人转啦!(《工钱》)

“拉”的本义是指用手摧折、折断,由此引申为用手牵引东西,使之向自己所在的方位移动。(2)和(3)中的单音节动词“拉”就可以用其引申义进行解释,而对于(1)中的“拉”,最恰当的解释为拉扯、养育,在原文中是指将捡来的小孩儿好好地养育,让她长大成为一个著名歌唱家。这个义项多用于口语,书面语中很少见到。

除了以上举例外,大同数来宝文本中的单音节动词还有“锻”“摽”“拦”“瞭”“杠”“蛮”“撇”等等。

2.单音节名词

大同数来宝中的单音节名词中,除了一般地表示常见事物的名称的那部分,新词新义出现得较少,但是有一种相对特殊的单音节名词在大同数来宝中较为常见,就是有一些单音节名词被儿化,儿化后所表达的含义和未儿化前并不完全相同。

门儿

(1)去!想挨刀哪哇不能去,谁稀罕你这穷卖艺。人家就为求你这个老熟人儿,刀下留情走走门儿。(《动手术》)

(2)单位有个师傅四个儿,我达连住出了三回门儿了,四儿子今年二十岁,老师傅早早又叮兑了。(《出门儿》)

“门”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双扇的大门,本义就为双扇门,指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但“门”字儿化后的含义同它本身的含义之间有较大区别。我们常说“这件事有门儿”指的是一件事有方法、有门道,“方法、门道”也是“门儿”最基本的义项。在(1)中的“门儿”的含义就是从这个义项引申出来的,“走走门儿”的意义类似于“走后门”,即用不正当的手段实现某人的目的。但(2)中“门儿”的含义则与之不同,这是由大同方言中的一个特有讲法“出门儿”中演化而来的,其含义为参加婚宴、生日聚会等。“门儿”可以大致理解为婚宴、生日聚会等庆祝活动的邀请。

除了以上举例外,大同数来宝中单音节词还包括“根儿”“班儿”“事儿”以及表示称谓的“侄儿”“女儿”,表示时间的“昨儿”“今儿”等等,我们发现大同数来宝中大部分的单音节名词都有儿化习惯,这也是大同话的一个口语习惯,儿化后的名词有的与原名词意义一致,有的则不一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单音节形容词

大同数来宝中的单音形容词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极富特色。常见的“大”“小”“好”“坏”“粗”“细”“香”“臭”等单音节形容词抛开不谈,大同数来宝中还有一些情感表达浓烈鲜明且形象色彩丰富的单音形容词很值得一谈,比如“袅”“灵”“臊”“谄”“寡”等等。

(1)叫兄弟,你甭急,肚里有话慢慢提。今天的机会实在袅,欢欢儿给大伙学一学。(《怨谁》)

(2)这个形式实在袅,给新婚夫妇架福桥。你赶紧给咱们去搭照,我欢欢儿回家把对象叫。一会儿我俩就登记,这次说啥你一定去!(《喜事新办》)

(3)生得再多也不顶,你哥儿仨就有两个“半成品”。你别介谄也别介袅,你妈早就跟我学了。 ( 《好大大》)

“袅”是大同方言中独有的一个特殊的单音节形容词,意义大致等同于“牛”,表示事物很厉害,通常表褒义,偶尔用于讽刺。(1)、(2)中的袅用于褒义,而(3)用于讽刺。(3)中除了“袅”外,“谄”也是一个特殊的单音节形容词,除了“谄”外,在大同方言中也可以说成“圪谄”,表示撒娇的意思。

大同数来宝的单音节词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类,其他如单音节量词、单音节副词、单音节连词等,限于篇幅不再详加讨论。大同数来宝是以大同方言为基础创作表演的,其中许多表达都是最地道的大同方言表达,因此,大同数来宝中单音节词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探讨大同方言的单音节词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双音节词 从词的音节数量来看,双音节词是大同数来宝词汇构成的绝对主体,不论是基本词汇还是一般词汇,双音节词的数量都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接下来,我们把大同数来宝中的双音节词分为单纯双音节词和合成双音节词两大类,分别加以讨论。

1.单纯双音节词

单纯双音节词可以根据构词成分的音节分为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音译词几类。因为大同数来宝中单纯双音节词的数目较少且大多为我们日常用字用法,所以本文对单纯双音节词只做简单描述并分析一二例。

叠音词:糊糊、欢欢等;双声词:马面、忐忑等;叠韵词:逍遥、霹雳等;双声兼叠韵词:辗转等;非双声叠韵词:垃圾、马虎等;音译词:沙发、咖啡等。

糊糊

(1)人多看起来挺热闹,里面的问题你不知道。不信咱们就走着看,非让你糊糊一拉一圪蛋。(《喜事新办》)

(2)啊?!没执照您趁早儿甭叨握,这可严重违反交通法。一旦让警察喝拦住,我也得跟上你喝糊糊。(《借摩托》)

“糊糊”是一个叠音词,在(1)中它相当于一个动词,表示捣乱、祸害的含义。在(2)中它是一个名词,指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粥,在文中“喝糊糊”暗指违反交通法后去蹲监狱的悲惨生活。

2.合成双音节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我们把合成双音节词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其中复合式合成词又可分成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和补充式五类,附加式合成双音节词可分成“前缀+词根”和“词根+后缀”两类。接下来我们就结合以上分类对大同数来宝的合成双音词进行分析说明。

(1)复合式双音节词

复合式双音节词是大同数来宝的词汇构成中数量最大的一个部分,其中以联合式和偏正式双音节词最多,这是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例子数不胜数,故这里不再对复合式双音节词进行细致地描写。

(2)附加式双音节词

①前缀+词根

大同数来宝中“前缀+词根”形式的附加式双音节词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是一些我们常用的前缀:“老”“小”“初”“第”等;还有一部分是大同数来宝中常用的地域性鲜明的前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忽”是一个同音代用字,在大同数来宝中有不少动词用它作前缀,使单音节动词变成了双音节动词。如:“忽搅”“忽燎”“忽摇”“忽摆”“忽戏”“忽喧”等等,下面举一例分析说明。

忽喧

席面十冷十个热,一桌就按住十个坐。高级奶糖带嘴儿烟,他是爱吃爱喝爱忽喧。( 《喜事新办》)

“忽喧”是一个偏贬义的双音节词,意指不怀好意地说、挑拨离间。李金先生曾举过一个大同话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词:“就叫她忽喧的两口子离婚啦。”在这个例子中“忽喧”的含义表达得更为清晰明确。就《喜事新办》中来说,忽喧的贬义意味相对较轻,更偏向于吹大牛、浪费东西的意思。

日作为前缀,在大同数来宝中比较常见,具体有“日哄”“日怪”“日噘”“日脏”“日鬼”“日能”“日玄”等。试举一例说明。

日怪

你要说起还真日怪,这玩意儿学起来就是快!别看乘法口诀没背牢,这玩意儿还真不用专门学。(《打麻将》)

日怪是奇怪、怪的意思,比“怪”字强调的意味加深,突出一件事真得让人惊异。就摘抄的这段文本而言,表演者一开始便说打麻将这件事奇怪地有很大的上瘾性,随后便脱口而出的背了一大段的麻将口诀,对上瘾性进行形象生动的表现,让台下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产生同感,进而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与好奇心。

圪字在大同方言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大同数来宝中也是如此。在对大同数来宝文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圪”出现的频率很是频繁,用圪字作词头,能组的词简直数不胜数,它可以分别构成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象声词甚至儿化词。以下将分别举例说明。

A.“圪”作词头的双音节名词

在大同数来宝中,由“圪”作前缀的双音节名词主要有“圪堆”“圪墩”“圪肘”“圪渣”“圪闹”“圪都”“圪白”“圪痂”“圪丁”等。

圪闹

请领导们千万甭见笑,下面有,我给大家作汇报。我汇报的题目叫“战鼓擂”,说世界上,人和圪闹是谁怕谁?(《家丑外扬》)

“圪闹”在大同话中是指垃圾的意思。而在我们选用的这一小段文本中,“圪闹”可以作两层理解,第一层自然是垃圾的意思,《家丑外扬》讲的是大同环境卫生差、大同人不注意维护的故事,也就是人与垃圾斗争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圪闹”也可暗指那些不注意维护大同环境卫生的人,在这段经典大同数来宝中,柴京海先生表演了一位无奈的环保卫士,向大家叙述他与不爱护环境卫生的人之间发生的矛盾。

B.“圪”作前缀的双音节动词

“圪”作前缀的双音节动词在大同数来宝中最为普遍,数量较大,如“圪蹴”“圪蹭”“圪挪”“圪夹”“圪叨”等等,举一两例进行分析。

圪夹

这是生活习惯有差异,婆媳难免要生点儿气。爱盆儿碰盆儿还是碗碰碗,你就圪夹的中间儿瞎和团吧!(《婆媳之间》)

“圪夹”的意义和“夹”相差不大,指把物品夹住。但用大同话讲“圪夹”,形象色彩更为鲜明,更能突出“挤”的感觉。就所列文本而言,丈夫“圪夹”在自己的母亲和媳妇之间,这样的用词更能表现出他的为难和婆媳之间的紧张气氛。

圪沓

有啥问题您儿圪沓,这阵儿就听您儿指拔。(《喜事新办》)

“圪沓”指说话比较啰嗦,在摘抄出的文本中指有什么话您尽管说的意思。

C.“圪”作前缀的双音节形容词

在大同数来宝中,“圪”作前缀的双音节形容词数量不是很多,但也颇具特色,主要有“圪懵”“圪瘆”“圪板”“圪朽”“圪蔫”“圪出”“圪沾”“圪生”“圪皱”“圪品”“圪泡”“圪装”等。

圪瘆

妈呀!这后生笑得咋这么圪瘆,是不是跑这儿发癔症?看这鼻子呼囊眼圪抽,听听这一气的瞎胡诌。(《家丑外扬》)

“圪瘆”是指害怕,令人毛骨悚然。文本中用来描写表演者用来应付上级的表情猥琐、假正经,有嘲讽意味。

“圪”作前缀的双音节词主要是对声音进行模拟,包括“圪哼”“圪嘣”“圪哇”“圪吱”“圪噔”和“圪成”;而大同数来宝中“圪”词头的双音节儿化词,则主要是一些双音节名词的口语儿化现象,在此不一一列出。

②词根+后缀

大同数来宝中“词根+后缀”的情况没有“前缀+词根”那么普遍,除了我们常见的基本搭配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词尾字“达”,这样构成的搭配不算多,但是规律性比较强,比如“蹬达”“推达”“磕达”“试达”等,解释可以转换为“x 一x”结构,即“蹬一蹬”“推一推”“磕一磕”“试一试”等。

端达

端达盘子还嫌你走得慢,让人家谁想拦涮谁拦涮!(《望子成龙》)

“端达”在文本中的含义即为“端一端”。

(3)重叠式双音节词

大同数来宝中的重叠式双音节词主要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其中重叠式名词主要体现在称谓词上,如“婆婆”“姑姑”“姨姨”等;重叠式动词数量极少,如“谢谢”等;重叠式形容词“寡寡”比较特别,表示某件事物一般般的意思,也表示饭菜没有味道;至于重叠式副词,则大多是我们常用的“偏偏”“整整”等。

(三)“三字经”及“土成语” 大同数来宝中有许多地域色彩浓重、既形象又生动的“三字经”及“土成语”,所谓“三字经”指的是大同方言中的三字格结构,“土成语”则大多以四字式结构为主,它们是大同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内容广泛,结构凝练,语言表达更加风趣幽默,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特殊的多音节词进行举例说明。

1.“三字经”

八冒远

可你两家离得八冒远,怕你来回跑得出危险。(《老来俏》)

“八冒远”是用来形容距离远,就文本而言是指儿子和妈妈两家住得远,照顾起来不方便。

除此之外还有“二五眼”“二把刀”“不进眼”“黑洞洞”“鬼抽筋”“乱哄哄”“没风水”等。

2.土成语

窝叽圪囊

你伺候得好了不领情,稍微差点儿就受圪拧。再要落上个图人家有钱的名,你说窝叽圪囊的咋做人呀!(《老来俏》)

“窝叽圪囊”是指心情受压抑,即不舒坦。在文中是指表演者为了劝自己的母亲不再寻找第二春的说辞。

失姿赖害

那后生让吓了一大跳,反而失姿赖害地冲我笑。闹得我不但不能罚,还让倒倒儿打了我一耙!( 《家丑外扬》)

“失姿赖害”是指一个人不庄重、不严肃的仪态。在文本中是形容表演者作为一个环保卫士想保护环境却遇到不懂事的年轻人搞破坏的时候,对年轻人情态的描写。

大同数来宝中的“土成语”数量比“三字经”略少,且大多表贬义,除上述例子外还有“小眼薄皮”“土眉哄眼”“受罪马趴”“清脓打带”等。

二、大同数来宝词汇的特点

(一)地域性 大同数来宝是以大同方言为基础创作出来的一种新的曲艺形式,是由柴氏兄弟在对传统大同方言快板儿的继承与发展中产生的。大同数来宝诉说着大同人们的悲喜欢忧,以大同人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为创作内容,贴切生动地反映了大同特有的文化、风俗、传统和观念。地域性是大同数来宝重要的表现特征之一,而这一特征在其词汇的选择使用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简单来讲,任何一个大同人在听到这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时,都会第一时间反应出来这是以大同方言为载体的曲艺形式,进而产生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大同数来宝的许多词汇使用及包袱设置都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只有大同人能够原滋原味地接收它的全部内涵和完整意图。

这些方言词汇表达幽默形象、简单直接,展现出大同人豁达、豪爽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由得啧啧称赞。

(二)大众性 大同数来宝词汇使用的大众性主要是指其取材的平民化,大多是描述大同老百姓身边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没有过多一板一眼、字正腔圆的书面语言,而是用大同人们最熟悉、日常使用的词汇描述、刻画出一幕幕柴米油盐酱醋茶,通俗易懂、平淡浅近。如《逢九》中描写了一对夫妻之间吵架时妻子的语言,似乎我们生活中它就是这样真实存在的,没有半点作伪虚化,让人感觉亲切易懂,整段对白形象生动,画面感扑面而来。

(三)开放性 大同数来宝的创立和发展,也有一个从萌芽、形成到日臻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20 世纪80 年代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大同数来宝之所以能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并不断发展下去,与它的开放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分析大同数来宝大量的文本可以看到,从早期大同数来宝的作品《怨谁》中对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描述,到后来《下岗》中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新面貌的展现,一直到近期《男大当婚》、《工钱》等作品中对新时代人们生活关注焦点的捕捉与刻画,大同数来宝一直都与时俱进,紧追时代潮流,不断地吸收消化新的事物,从而保持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种开放性就突出表现在大同数来宝不同历史时期词汇使用的不同选择上。

从《怨谁》中的文革词汇的使用,到《防不胜防》里各种高科技词汇的选择,大同数来宝词汇使用的开放性一览无余。也只有这样不断地吸收创新,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大同数来宝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综上所述,大同数来宝词汇使用有着地域性、大众性及开放性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大同数来宝鲜明地区别于其他不同的曲艺形式,成为一种大同独有的别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大同数来宝不断地发展、创新,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永葆青春与活力。

猜你喜欢
单音节儿化音节
有趣的“儿化”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拼拼 读读 写写
“V着呢”中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V”的语义特征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北京话(36)
看音节说句子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