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30 10:39罗玉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罗玉英

(迭部县委党校迭部县行政学校,甘肃 甘南 747400)

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只有保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点工程,在战略规划中,也明确提到,在2035年,需要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目标。我国现代农业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较晚的起步时间,同时地区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的情况,所以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也面对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探索能够有效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缓解与解决市场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新时期农村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传统农业形式中缓慢走出,逐渐成熟起来。具体来说,我国农业现阶段有着更高的土地出产率。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是将科技手段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对于湿度温度进行调节,可以保证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土地的产出量[1]。这样,我国农业发展就可以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其中,在农业生产中完成了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依托绿色农业发展将生态农业作为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循环系统。

其次,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多元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无论是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相关环节,现代化农业技术都贯穿其中,保证了农业产业链条运作效率的提高[2]。随着农业产业链条运作效率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也逐步得到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对于农业分工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因此也使其专业化程度得到相应的提高,全国各地也主动发展出与本地相适应的农作物品种,并且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有效保证了农作物产出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且速度相对缓慢,所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有了多元化的探索[3]。例如,农业组织逐步出现,凭借着土地集中管理工作开始利用合作社等方式对农户进行集约化管理,并且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大型机械,形成良好的农业发展效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绿色农业等概念得到逐步增强,在农产品加工与生产中的全流程和各环节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市场经济所具备的作用不断提高,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干预逐步减少,农业发展开始逐步依托市场力量和市场调控;农业发展朝着娱乐方向发展是最为创新的。农业发展的娱乐化和休闲化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朝着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观光等多个方向发展下去,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1.2 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

1.2.1 农民收入低,导致从农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利润往往不高,使得大部分农民收入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缺乏较高的从农积极性。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从事农业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大部分青壮年都开始选择外出务工。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国家虽然每年都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补贴,但是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具备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农作物价格尽管在上涨,物价上涨的速度却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饲料、农业种子等价格上涨明显,最终导致农民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1.2.2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近几年,我国将“三权分离”策略运用到土地当中,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保证农业生产、利用规模化经营方式,才能确保农产品获得良好的效益。大型机械化的出现,能够使农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并且提高其利润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是从传统农业发展一路走来,受到历史原因影响,我国农业现阶段的发展依然呈现出规模小、水平低、分散化、简单粗放等多个问题,这就使得农业发展产业化进程缓慢。尤其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分散导致大型机械使用受到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也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1.2.3 农业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更新不及时

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是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参与到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依然不多,无法与现代农业发展相互适应。尤其是农村地区种植生产、采摘生产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很难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导致最新的农业科技手段无法在农村当中进行应用,大部分农民在生产时还是依靠传统的经验,未能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农业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农业人才的匮乏也会造成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更新不及时,无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价值

2.1 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过渡

农业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重要的民生问题。从2004年“三农政策”提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党和国家对于农业农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农业发展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农业问题、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将会得到彻底改善,我国农业必然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进而完成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化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4]。

2.2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较大比例。想要使农村人口收入得到提高,如果单纯依靠传统农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之下的农业发展促进和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逐渐缩小了农村地区农民与城市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5]。

2.3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农产品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6]。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构建了农产品发展的规模效应,使得我国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得到提高,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独有的竞争力。

2.4 推动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农业也需要朝着全球一体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来看,国外发达国家所具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明显高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创新农业、多样化农业发展成为重要工作。因此,我国农业可以凭借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指导,广泛借鉴先进地区与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化发展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整体竞争力得到加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2.5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战略和建设举措,这就要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务必完成美丽乡村和魅力农村的打造工作,完成农村生态和农村环境的现代化治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比如,在我国传统农业当中,养殖业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都会对于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需要对动物粪便进行规模化处理,确保秸秆还田,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样,农村环境才能在低污染的基础之上实现生态化发展和绿色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策略

3.1 落实法治保障

农业发展是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破冰行动、攻坚行动和转型行动,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状况的重点战略部署,更是农村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节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最强劲的策略当属落实法治保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从农积极性。所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贴合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法律法规。而且,法律法规是法律稳定性的保障,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的约束。所以,全国各省市地区应当以国家《宪法》为指导,梳理出能够和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发展实施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同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吸引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的注意力,使他们参与到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各省市应当从基层出发,选取优秀的技术工人、农业大户等,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同时也拓宽其视野,确保他们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3.2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城乡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发挥城市农业工业化发展对农业农村生产的引领、服务、帮助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来说,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明确乡村振兴目标,积极重塑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农业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倾斜支持力度,补齐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诸多发展要素流向农业农村。

3.3 加强宣传和引导

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尽可能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壮大路径。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落实基层宣传,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村委班子人员要落实相应的宣传工作,促使广大农民对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有正确认知,调动广大基层人员的积极性,稳步推动土地确权、产业规划等工作的落实。地方政府需要担负起农业发展的引导服务作用,尽可能发挥政策优惠作用,通过财政拨款来加大农村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深度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

3.4 落实农业技术投入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发展还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建立起科技入户机制。具体来说,需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如合理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正确地处理种植垃圾如秸秆、玉米棒子,并禁止焚烧,指导村民正确合理地建设沼气池。此外,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重点推广高产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对畜牧产品进行品种改良,推行良种繁育,调整畜群结构,并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特征科学合理地布局牲畜种群,改变传统的以数量取胜的养殖观念,向效益型,生态型畜牧业转型。这就需要地方的农技站发挥作用,把握科技入户的核心内涵,通过下乡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新媒体等多样化的渠道,将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引导农民使用这些先进技术,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效果。

4 结束语

201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其作为我国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标志着我国对这项工作的正式开启。在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明确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并且将时间定为2035年。我国农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发展务必认清当下的形势与问题,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