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绿竹种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2021-11-30 12:47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绿竹成活率养分

杨 柳

(南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绿竹属于禾本科绿竹属,竿身高大,单丛生,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性喜温暖、不耐严寒。通常,生长环境温度在18 ℃以上,极端低温不低于-6 ℃,且年降雨量要在1 400 mm 以上,才能确保绿竹正常生长。

1 绿竹的形态特征与主要价值

绿竹又可称为甜竹或吊丝竹,是我国著名的笋用竹种。竿壁较为厚实,箨鞘顶部呈截形且两侧肩部广圆,箨耳相对明显,箨片大多为直立状。小花排列紧密,质地坚韧,花期一般在夏季。绿竹主干高5 ~10 m,直径6 ~9 cm,幼芽时身披白粉,待白粉褪去后呈暗绿色。箨鞘十分坚硬且质脆,无毛但光泽明显,长度10 ~15 cm,宽度8 ~30 cm。叶片矩圆形,长度10 ~30 cm,宽度2 ~6 cm,具有小横脉。开花后的枝条质地十分坚硬且纤细,节间通常为一侧扁平,小穗下部表现为绿色,上部则表现为赤紫色,长度20 ~30 mm,宽度5 ~10 mm。笋期通常在5—10 月。节间则呈圆筒形,长度20 ~30 cm,邻近的节间呈之字形曲折,竿壁厚4 ~10 mm,顶端近似于截形,边缘区域无毛,只在特征区域存在生纤毛。箨舌高度1 mm,上缘呈现波状,箨片直立且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并向内收窄,同时分枝习性良好,经常在7 节以上开始发枝,且竿的每节大约存在3 个主枝及若干个细小枝条。

绿竹的竿部可用于制作家具与农具;中层竹材能入药,具有解热的作用;绿竹的根系相对发达且庞大,具有良好的耐水力,可以用于固土护岸、保持水土,或者将其作为庭院种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2 绿竹种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2.1 母竹质量不佳

母竹质量不佳是造成绿竹种植成活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是母竹起苗至定植的间隔时间过长,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外引的竹苗来说,起苗到定植至少要经历3 ~5 d,部分地区甚至需要7 ~10 d。同时,种植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经常将两年生以上的老、病竹苗混入种植苗中,并且部分母竹的芽眼、秆基须根严重受损,导致自身的抗逆能力较差,种植后难以顺利成活。

2.2 种植时间不合理

一般绿竹的最佳种植时间是立春5 d 后,此时母竹的养分充足,竹液流动较少,生理活动十分微弱,便于后续起苗、运输等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在最佳时间进行种植,在运输、种植过程中会破坏白根,影响绿竹吸收养分与水分,导致种植成活率低下。

2.3 种植工作开展不到位

一方面,中耕除草不及时,没有遵循砍老留幼、砍内留外的管理原则,会导致绿竹根系无法自然舒展,不利于绿竹生长;另一方面,病虫害防治效率不高,没有根据不同的绿竹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导致病虫害反复发生,既影响了绿竹正常生长,又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4 挖穴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是挖掘准备工作不充足。许多种植人员过于追求种植数量,希望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采取边种植边挖掘的方法培育绿竹。但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开挖面积过小,难以保证根系生长空间符合标准。二是没有穴施基肥,尤其是在石砾或山地贫瘠地区,如果没有及时在穴底施加有机肥,必然会导致土壤过度干燥,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下降,难以保证绿竹定根成活。

3 提高绿竹种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以某绿竹种植地区作为分析对象,该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在16 ~23 ℃,降雨量为980 ~1 150 mm,可满足绿竹生长需求。实际调查发现,当地绿竹种植规模较大,并且当地种植户已将绿竹种植作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但许多种植户管理意识淡薄,思想理念相对落后,导致绿竹的成活率始终维持在70%左右,最低时为30%。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种植户实现水土治理的目标,而且增加了次年补植的成本。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从以下4 个方面提出提高绿竹种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1]。

3.1 做好整地挖穴工作

种植前需要做好栽前准备工作,完成林地清理与挖穴工作。按照4 m×4 m 或5 m×5 m 的株行距进行定点挖穴。若实施单行栽植,则需将株距控制在3 ~4 m。种植穴的实际规格需设定为穴面80 cm×80 cm、穴底50 cm×50 cm、穴深50 cm。同时,要注意穴位应依照品字形或者梅花形进行排列。如果地块的土壤环境较差,应完成全垦后再进行挖穴。挖穴结束后,需要适当施加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并且施肥后回填表土。基肥的施加时间应选在种植前 7 ~ 14 d[2]。

另外,要做好土地翻整工作。首先,要求种植区保持平整且土壤肥沃、透气性和渗水性良好,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使绿竹加快生长速度。其次,绿竹种植前,要做好土壤翻整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的松散度,以便后续灌溉、施肥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冬季来临前要完成土地深耕工作,改善土壤结构,避免低温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最后,合理除草。由于种植区经常会生长大量杂草,挤压绿竹的生长空间,抢夺有限的养分与能源,因此,要加大杂草清理频率,加强自动化设备的引用,在提高除草效率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量。同时,种植户可选择生物农药清除杂草。这样不仅能保障绿竹健康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以保证绿竹的高成活率,使种植人员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3.2 把控种植质量

首先,种植户做好母竹竹竿的保护工作,防止未成活的母竹过度摇动而影响其成活率。在母竹选择上,需以生长健壮、须根发达的一两年生母竹作为主要选择对象。同时,在栽植前预先使用黄泥浆进行处理,保护好竹蔸根点,以斜放的方式放入穴中,保持竹竿切口朝上,方便雨水收集及人工灌水。而母竹放入种植穴后,要分层覆土,覆土应超过母竹原入土处5 ~10 cm,再覆盖一层松土,尽可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其次,要合理选择造林季节,绿竹的长叶时间通常在3—4 月,此时绿竹的生理活动会进一步加强,直至6—10月开始出笋长竹。由于绿竹种植往往会选择移竹蔸造林的方式,因此,应以绿竹生理活动最弱的1—3 月休眠期作为造林季节。若种植地区的温度较低,易出现冻害现象,则需将种植时间延至低温期过后,并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种植户的种植经验,将种植时间选在雨水至谷雨期间,以此达到提高绿竹成活率的目的。

3.3 强化管理

3.3.1 幼竹管理。第一,要做好笋的留养工作,绿竹种植后通常会在当年有三四株左右的新竹长成,而第2 年后会每丛留五六株,第3 年便可成林。在此期间的挖笋工作需要使用笋铲将笋头上相对幼嫩的部分切下,保留笋头的幼笋芽,以此促进新笋生长。第二,要进行中耕除草,需要在每年3—4 月完成除草松土,并控制好松土深度。通常,松土深度应保持在15 ~20 cm,之后将杂草埋入土壤中作为肥料。在除草松土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掌握高水平的切割技术,防止竹蔸与笋芽受到破坏。第三,施肥。为了进一步加快幼竹的生长速度,保证其获取充足的养分,还需在适当季节进行施肥浇灌。一般肥料选择应以有机肥为主,最佳施肥时间是在秋季或冬季。此时施肥能够切实提高土地肥力,使土温保持在适宜范围,起到强化新竹芽眼抗寒能力的作用。同时,施加土杂肥要采取挖沟施入的方式;施加人粪尿、尿素或者硫酸铵等速效肥,需要预先用水冲稀,除草松土后再进行施入,也可将其直接浇在竹蔸附近,使幼竹根系部分能快速吸收养分。调查显示,每丛新竹的化肥施加量为0.15 ~ 0.25 kg,人粪尿施加量为 1.50 ~ 2.50 kg 时,绿竹生长效果最佳。第四,立体经营。为了确保种植效益最大化,需要及时开展以耕代抚工作,由于绿竹种植一两年后会出现大面积空地,此时需采取立体经营方式,在空闲区域种植黄豆、西瓜等农作物,放养鸡、鸭等家禽,能进一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充分利用种植田地,而且夏季能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为绿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

3.3.2 成林竹管理。首先,笋期管理。每年5—10月是绿竹的产笋期,为了保证绿竹的高种植成活率,需要做好以下培育工作。第一,要适时割笋,由于绿竹本身具有极强的抽生能力,采收菜笋后笋头上的幼芽部分仍能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抽生新笋,因此,需要种植户在笋即将破土时进行采割。此时笋仍处在地下,嫩白质好且笋味香甜。而出土后的笋呈现笋尖开裂,会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为绿色,笋体则持续老化,笋味会不断变差并伴随苦味。在割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表土扒开的力度,使用较为锋利的笋铲沿着笋蔸进行切割,并在割笋完成后第一时间复原表土,防止二次出笋。第二,增施肥料。在绿竹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而此类养分则是依靠连生母竹供给。因此,为了确保绿竹的高成活率,需要在产笋期补充养分,如每丛绿竹施加腐熟栏肥15 kg,并在菜笋部分浇灌少量的低浓度尿素水,之后覆土盖实,以此强化笋的抽发能力。第三,要采取灌水保湿技术。绿竹喜爱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因此,当菜笋期较为干燥、炎热时,需要使用大量清水灌溉竹丛,使土壤保持湿润,促进绿竹健康生长。第四,要遵循采高留低的种植原则,由于子竹竿柄始终高于母竹竿基,导致新竹位置不断提升,因此,要采摘高位笋,将低位置的笋作为新竹,防止根蔸重叠,造成芽眼露出地表,破坏新丛的平衡生长。第五,新母竹需要在出笋盛期进行留养,如果在出笋初期进行,会造成养分大幅度消耗,不利于实现高产。若在出笋后期留养,又会因气温降低,易使幼竹产生冻害。通常,最佳的留养时期为每年8 月,利用竹丛的空隙区域实现养竹。同时,要注意新竹的留养数量不宜过多,以每丛2 ~4 支新母竹为最佳养成数量。此外,要将生长周期满3 a 的老竹砍去,保证每丛具有10 ~15 株青壮绿竹,之后每隔 6 a 再次挖去老竹头[4]。

其次,中耕施肥。每年3—4 月完成一次中耕,深度要控制在20 ~25 cm,并在中耕过程中向每丛母竹施加人粪尿50 ~100 kg 或者化肥0.25 ~0.50 kg,再培土25 cm,确保笋不会轻易出土。

最后,合理采伐。遵从砍密留疏、砍弱留强的原则,3 a 生以下的绿竹要尽可能保留,适当砍去一些生长过密的绿竹;4 a 生以上的绿竹需全部砍除,尽可能将砍伐时间控制在秋后,避免影响绿竹生长,且此时的竹林性质优异,能有效抵御虫害的侵袭。如果砍伐时间过早,不仅会阻碍绿竹正常生长,而且会使其失去大量养分,降低绿竹的成活率,造成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如果过早进行砍伐,会使绿竹内部的竹液流动过于旺盛,同样会造成营养浪费严重。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为了确保绿竹能有效抵御病虫的侵袭,需要种植户依照具体的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竹锈病发病初期,竹叶的背面会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会突破叶的表皮外露,并堆积成片,最终引发落叶现象。为了有效防治竹锈病,在竹锈病发病初期(每年5 月)将出现病症的枝叶砍去,并适当喷洒1%波尔多溶液。若竹林过度郁闭,需要进行适度疏伐,实现空气流通,降低发病概率。竹虫成虫会啃咬竹笋吸食竹汁,幼虫则会啃食竹笋,导致竹笋逐渐霉烂最终枯死。对于竹虫的防治,通常以人工捕捉及喷洒农药为主,要求种植户掌握成虫的产卵、交尾时间,及时完成捕捉;在幼虫孵化期间,虫口密度和发生面积较大,竹林郁闭度在0.6 以上时,可采用0.2%苦参碱烟剂或者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喷雾防治。竹卷叶螟幼虫能将竹叶卷成筒状,使其被虫茧重重包围,最终使竹叶被啃食殆尽,竹枝则会逐渐发黄,影响绿竹正常生长。竹卷叶螟的防治方法与竹大白虫大致一致,需要种植户手动摘除卷叶并消灭幼虫,当发现幼虫使用虫茧包裹绿竹叶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 000 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 500 倍液+乐克(5.7%甲维盐)2 000 倍混合液喷杀幼虫,可连用一两次,间隔7 ~10 d;在成虫期间,可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竹蚜虫经常聚集在叶背面吸食枝液,易引发煤病,需要喷洒40%乐果乳剂1 000 倍液进行防治[5]。

4 结语

笔者通过对绿竹种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做好整地挖穴工作,把控种植质量,强化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提高绿竹种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此保证绿竹正常生长,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绿竹成活率养分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绿竹侠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国风·卫风·淇奥
千年指尖过,绿竹仍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