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研究

2021-11-30 17:49魏亚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业绩股权经营

文/魏亚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依托于资本市场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但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持有者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性表示怀疑,并且也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股权激励方式来对实际经营者实施鼓励。需要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众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选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当下,股权激励制度受到大部分企业的重视。

股权激励从表面意义上来说是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来对公司的高管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并且能够促使公司高管和股东达成利益上和管理上目标的一致性,这就有助于提升上市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使上市企业的委托代办成本逐渐降低,并逐渐改善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

股权激励制度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且股权激励制度的良好效果促使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纷纷效仿,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但是股权激励制度需要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够保障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这就促使我国的股票市场逐渐实现了全流通,并且改变了传统股权机制中同一股份没有同一权限的尴尬境地,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意义

如何有效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激励的两权分离问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由于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是上市公司日常治理中的一项重点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长期激励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削弱委托方的代理问题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制度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已经获得广泛应用覆盖。由于股权激励制度其应用效果非常良好,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优化改革以及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在学术界也展开了相关理论和机制的大量研究。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对于股权激励制度和公司绩效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数据分析实证探究,对于股权改革之后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真实数据较少,无法实现对新形势下股权激励制度的完整探究,因此,在新的外部环境下,有必要对该项机制进行进一步数据采集和研究。

本文的股权激励制度相关探究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外的一些数据样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论证来表达股权激励制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且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业绩间的关系变化进行了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股权激励制度相关法律也开始陆续上台。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看重股权激励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应用,并且诸多上市公司也开始筹划实施股权激励相关计划。在上市公司大规模整改股权激励计划的背景下,需要从客观角度对已经进入全新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基础

股权激励理论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各种需求,探究如何才能够通过满足人对于资本的欲望来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相关方式和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科学家对于劳动管理的研究。激励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从单纯的进行物质鼓励发展为以多元化的鼓励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从激励条件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激励因素的明确性,从激励基础研究到对整个激励过程的综合探究,这就促使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愈发完善,并且激励方式更为全面。

按照学术界研究的侧重点来看,股权激励的理论大致分为三个基础部分,分别是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以及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下面对这三种基础股权激励理论进行分析。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以人的真实需求作为起点,对激励的原因以及能够发挥到肌理效果的作用因素进行内容研究。该项基础理论主要是侧重于人的各种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并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为基础,对股权激励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影响激励发生的原因分析,在原因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因素理论、成就需求理论以及社会人文理论等融入到分析过程中,从而得出一项综合的分析结果。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是讨论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过程为研究对象,从而分析人的具体行为是如何通过过程的激励而一直延续下去。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激励人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和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进行关系分析中,需要将期望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目标激励理论等融入到分析中,从而得出一项综合分析结果。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主要是以人行为的结果和对象作为主体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研究激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激励对于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就能够将人的个体行为逐渐转变为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在行为分析中,需要将心理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社会行为归因理论等融入到分析中,从而得出一项综合分析的结果。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股权激励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并能够持续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这对于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水平越高,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多,并且员工在付出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也就越强。这样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随着提升。相关的,如果企业的股权激励或者其它激励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偏低,那么则会促使企业内部员工缺乏完成统一目标的动力,工作效率也会逐渐下降。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重点在于对人的个体差异性、行为动机、行为主动性进行了总结,并将总结的内容和激励方式与途径相联系,这就为股权激励制度提供了完备的理论支撑。

三、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相关假设

1.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

综合借鉴国内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与传统的货币型薪酬相比较,新型的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非货币的收入,能够将公司高管人员的实际经济收益与公司的经济收益联系起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建,股权激励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基于公司高管人员一部分股权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并且能够提升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而言,股权激励能够促使这部分人能够更为努力地为股东工作,从而提升公司的业绩和经济效益。

基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将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正相关定论。

2.不同股权激励的方式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实际影响

尽管股权激励的设计方案中包含了多种方式,但是我国的A 股市场中,最为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形式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激励方式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不同股权激励方式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从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的激励方案选择都是将股票期权作为主要激励方式。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以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方式,因此,本文可以假设以股票期权作为股权鼓励方式为企业的经营业绩提供最大帮助,并且企业未来收益也会因为这种股权激励方式而得到更大好处。基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假设,在股票期权的方式下形成的股权激励要比其它股权激励方式收获的效果更好,股权激励和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更强。

(二)模型构建

动态持股激励模型,即是在预先确定每个职工所拥有的静态持股比率(初始股权比例)的基石上,根据其所从事行业(工程项目)为企业创造的税后奉献率,超过其原始持股的部分所进行的直观核算,是一个将按资利润分配和按绩分配有机地结合的方案。这个动态股权分配比例每年都根据每个人员对当年的奉献进行一次,是一个人进行对当年绩效奉献的回报,而不是持续到下年度的。根据该模型分配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

(1)动态持股比率=[(从事工程项目的净收入/企业所有工程项目的净收入-该雇员的静止持股比率)×所做功劳的利润分配率+静止持股比率]/企业所有雇员的动态持股比率之和。

(2)某公司员工所获得的净利润=企业净利润,×某公司员工在当年的动态持股比率。

(3)企业净利=企业当年生产各建设项目的总净利-企业当年产生的所有期间费用。假设用表某公司员工动态股权比例,表某公司员工静态持股比率,则表明某公司员工当年负责工程项目的奉献净收入,则表明公司员工当年所有工程项目的奉献净收入,表明所有公司员工当年动态股权比例的总额,则表明企业股东会议所批准的企业当年贡献利润分配率,其动态股权比率的计算公式为:∑R1n和∑Rn均为常数1,则动态股权比例R1n的计算公式为:R1n=(Pn/∑Pn-Rn)*r+Rn。按上例算下:当兄弟的当年销售业绩依次为0 万、10 万、50 万、100万四种情形下,则兄弟的总股份比例为百分之三,再假设所有项目的总盈利都是在一百万左右时,经兄弟双方商定为百分之三十,那么兄弟、哥哥二人的动态分配比率就是以下集合:(2.1%,97.9%),(5.1%,94.9%),(17.1%,82.9%),(32.1%,67.9%)。在此前无论什么状况,也不管姐姐和兄弟如何努力,父母的分配比例一直是(3%,97%)。

由此可知,如果股份双方都只能进行按股利润分配,显然是持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受益,至于具有较优秀表现而持股比例较小的企业营销员工,则无法进行有效激励机制。因而所直接产生的后果可能是由于大股东更乐于“搭便车”,得不到激励机制,而身为经营人员的小股东因其经济业绩无法完全与其利润分配相挂钩,也得不到激励机制,这便造成“三只和尚没水喝”的困局。而在采用了动态激励机制之后,由于身为经营人员的另一方虽然股东出资额较小,但其权益仍能够获得很大保护,而且可以直接与其经济绩效相挂钩,因此还能够进行较大的短期激励机制,这一强化效果还会对公司在第二年的总体表现产生积极因素。下面,我们可以再把兄弟二人的静态股权比率调整为(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如果其余条件都不变,那么在上面假设的四个情形下,姐姐与兄长之间的动态分配比例也就变为(28%,72%),(31%,69%),(43%,57%),(58%,42%)。与调整之前比较,改革后的投资奖励力度更有了很大提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比例资金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更好地表现。其关键问题是,在客观现实中经营者的所有权份额并不能够实行“掠夺式”地急剧增加。

四、研究结论

首先,各个回归分析模型,除了最后一个股票增值权的模型之外,其它模型都呈现出显著的效果,但是每一个变量并不是统一的。由于股票增值权模式下的样本数量过少,因此仅仅通过少量数据比对和公式分析难以得出股票增值权这种激励方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若干年后,在研究模型中的样本数量能够增加,那么则可以继续这方面理论的研讨。

从总体回归模型来观察激励力度和总体净利润之间的关系,能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激励力度和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这与现实中的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效果存在一致性。在现实中,大多数股权激励方案在赋予激励条件时,都会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考评指标,而不会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主要考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限在大部分时候是确定的。例如某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条件: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增长利润高于20%,并且该项净增长经营业绩利润高于近两年来公司增长率的平均值。

通过综合比对后可以发现,各种激励方式中,限制性股票模式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性最强,但是股票期权模式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则不明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上文论述,即股票期权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股权激励效应下降。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会采取股票期权的股权激励模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于上市公司的所有者而言,股票期权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更为容易被股东董事会作为股权激励方式施行。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分析出以下结论:

(1)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理论上较为理想的鼓励机制,这种机制解决了上市公司委托人和代理人激励制度不相容的问题,并且改变了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效用函数,促使其在效用函数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并且构建上市公司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博弈关系,从而提升人力资源资本,为企业经营业绩提供绩效保障。

(2)从上述理论中能够得出分析结论,这些股权激励模式的交易性质不同、激励成本不同,因此适用于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制度授予对象的激励程度差异上进行比较,能够反映出公司的业绩影响,这就是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表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首先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大多是大型的蓝筹股公司,这些公司在经营模式以及发展阶段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这些公司大多会选择股权激励成本较低的股权激励方式,那就是股票期权方式,由于成本较高的股票激励方式选择较少,因此股权激励模式与公司的实际发展不匹配也会影响到股权激励机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正相关影响。

(3)经过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业绩,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些影响最为显著。上市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后,公司的经营业绩净利润和激励力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可以得出相关系数为0.6。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是有关系的,如果股权激励的效果发挥不理想,那么上市公司实际投入的股权激励力度仅仅能够收获60%左右的回报。我国的股权激励实践明显不成熟、不完善,正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主要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情况,通过上述分析以及结论总结,能够看出我国国内的股权激励制度并不完善,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还是起到一定的正向促进效果。

猜你喜欢
业绩股权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A公司股权激励研究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新常态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体系的构建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