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

2021-11-30 17:49贾志刚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书籍管理工作

文/贾志刚(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图书馆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包括图书馆的开支、书籍管理和使用以及图书收集等,都归属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下,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高校读者提出的需求了,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突破,以便全面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们管理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思想,这一管理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人这一概念,倡导在整个管理期间都要全面激发人的积极性,以此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对此,本文对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究,且分析了相关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各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应用的必要性

(一)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主要指的是将其与作风、政策、舆论和相关制度等内容进行结合。具体来说,政策导向就是以人为本合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从而调动相关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舆论导向则是能够帮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好的主人翁意识和相关责任意识,让员工可以在工作阶段不断提高认同感与归属感。作风导向则指的是辅助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并主动加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1]。相关制度导向的根本作用就是通过科学且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全面激发人才优势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若能够合理使用人本管理这一理念,那么不仅能够强化人力资源建设,还能在原有的程度上进一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人才的优势彰显提供一定的保障。在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注重自身业务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优化,积极借助相关培训等一些方式强化自身素养。在这一形势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自然也会得到保障,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质量[2]。

(三)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突出人本管理这一理念,不仅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轻松的工作氛围,关键是还能为众多用户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使管理朝向和谐友善方向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就是图书馆,但因为学科分支相对较多,借阅人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图书馆也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为了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内部人员之间必须要不断强化互相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就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每一位管理者的自身价值,以便真正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3]。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都存在浪费资源这一现象,并且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也正是如此导致图书馆的实际优势和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一方面因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内部资源价值没有充分意识,认为图书馆只是学校的一种辅助性教学单位,更没有真正掌握图书馆的实际功能,最终导致图书馆大多数资源呈现浪费和闲置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了馆内一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一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就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图书馆作用的彰显,最终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图书馆管理模式滞后

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不能只作为学院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还要为更多学者研究和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图书馆必须要借助相关行政部门了解更多信息,并掌握教育科学决策以及教育研究的发展动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图书馆必须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可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没有真正引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设备,更没有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人本管理理念。还有一些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纸质图书管理现状,这种管理形式在现代化背景下过于滞后,无法提高图书馆日常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出现资源浪费和闲置等现象。

(三)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对管理人员应该提出更高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但结合当前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管理状态而言,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对图书馆工作给予应有重视,更没有为借阅者提供满意的服务等等,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管理工作中出现众多漏洞,并且也没有为学校师生留下好的印象。除此之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学生和教师在借书时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等,久而久之,则会对图书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另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较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没有精准定位图书馆管理这一工作,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只要保证不丢失管内的书籍,维护好环境和秩序就算完成工作,并没有将读者的情感体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比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采购书籍时,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或者是对学校师生读书需求进行统计和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出现书籍单一、书籍雷同或者是缺乏专业性的问题,最终导致购买来的书籍被闲置。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人本管理理念的使用

(一)全面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各个行业都开始注重人在社会实践和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以人为本,人性化以及柔性化等管理理念逐渐出现[4]。高校图书馆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秉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灵活发挥人本管理模式,将落后的管理形式淘汰,从而创建一个以人性化为准则,特色化为基础的用户服务体制,根据读者实际要求对图书馆服务进行优化。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全校师生展开调研,对他们日常所借阅书籍进行搜集和了解,从而掌握当下师生常用书籍和最感兴趣的图书,以便在采购书籍时能够针对性购买,进一步为学校师生带来满意的服务。另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全面调动用户,让图书使用者能够主动加入管理之中,严格履行管员提出的要求。为了能够使管理内容与高校师生贴合,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积极采纳学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寻找当下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解决。在管理模式中突出人性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以及读者的整体素质,能够保证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图书馆共同发展。

(二)强化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主动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由于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并不在意高校学生提出的相关要求,并且在面对高校学生时没有秉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图书馆管理运营模式,也秉着简单将书籍整理好、归纳好以及做好目录就行这一思想,但实际上,这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不应该出现的。相反,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搭建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桥梁,全力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图书馆可以在馆内各个地方贴上二维码,并主动引导学校师生和其他读者添加图书馆的公众号与微信号等,并在信息化系统中融入服务观念。比如某一高校学生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他可以不用去目录寻找,或者是去浏览分类,而是借助手机扫描二维码,将自己想要的书籍输入到跳出来的页面之中,就可以清楚显示想要的书籍处于哪个位置。这一方式不仅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还为用户寻找书籍提供了便利。其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用户协会、图书馆协会等各种社团模式,与高校生展开互动[4]。

比如,可以在学校进行一日阅读活动。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活动,将优秀的文学典籍宣传给高校的各个学生,并全面引导高校学生主动阅读充满内涵的书籍。要想顺利完成一场活动,那么志愿者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图书馆在挑选志愿者时,可以优先选择高校中比较喜欢阅读书籍的学生。另外,还可以让一些喜欢阅读书籍的学生轮流到馆内充当服务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运营成本的产生,还能让学生在图书馆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5]。通过人本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实现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促使图书馆更好地发展,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机制,比如高校学生在借阅时,一般会留下记录,一个月累计的次数或者是一年累计的次数,如果达到了馆内提出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份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高校学生主动前来借阅。

(三)完善图书馆内的读书环境

首先,要秉着科学的态度对图书馆进行规划。最基本的是每一个楼层都必须配备充足的资料和桌椅,避免学生没有可以用来阅读的场所。除了这些基本设施之外,图书馆还要全面融入人性化规划模式。比如为学生置办朗读室、电子阅读室以及休息区等[5]。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空气良好的馆内阅读,还要注意在馆内摆放一些有利于空气净化的植物。因为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对高校生活有着一定的向往,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朝向高端书局氛围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前来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形成高效的招牌,为招生做贡献。其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细节工作。比如,在图书馆常见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或读者用书籍占位置,以及垃圾不随手带走等现象,这些情况都彰显了读者的整体素质,针对这一现象,图书馆员必须严厉制止并进行劝解。比如,当图书馆员发现了这样的现象,相关人员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到当事人员,要求其按规定将书籍或者垃圾进行转移,避免给其他学生的正常阅读带来影响。

(四)关怀职工强化待遇

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观念,要充分理解服务人员的辛苦付出,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尊重每位服务者的个性差异,并引导其朝向健康的方式发展。当下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图书馆领导人员容易忽视一线服务者的待遇,导致这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整体工资不高。而薪资待遇对于服务人员而言就是工作的动力,一旦缺少这些内容,服务者便无法一心一意投入服务之中。因此,图书馆领导人员必须要彰显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加大图书馆服务者的薪资待遇定期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及时满足。另外,还可以组织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者进行日常性比赛,如展开一个图书整理比赛,准备两堆同样的书籍,让两组员工进行整理,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书复原,并且整理干净。在进行这种比赛时,管理层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积极参与,为比赛的工作人员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让工作人员知道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回报,以便更主动地加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充分尊重服务人员提出的相关意见,因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要属于一线服务者,他们提出的意见通常一针见血,所以图书馆管理层人员必须要整合他们提出的意见,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因为图书馆本身就属于一个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群,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会与一些读者产生矛盾。在解决矛盾时,图书馆领导人员必须要及时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事情的根本原因不能直接将责任推向图书馆的工作者,并且领导要主动承担相关责任,尽全力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关怀和照顾[6]。

(五)融入信息化系统,推动人本管理理念

大多数图书馆管理人员都有一个错误认知,即将信息化系统与人本管理理念进行结合时会产生矛盾。但实际上,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能够更有效地执行人本管理理念。比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在管内建立一个实时共享资源系统,职工人员则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直接阐述将自己对当下服务标准的想法。同样的,图书馆用户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迅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书籍。另外,这一平台还能帮助领导者随时了解图书馆日常工作情况,寻找其中的一些细节化问题,避免问题不断扩大。结合当前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实况而言,存在一定的单调性,而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能够直接解决这一现象。比如在公众号上,管理层可以直接向所有关注这一公众号的师生发出建议采集,比如“你心目中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主动聆听读者的需求和内心的声音,从而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满足用户与管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将人本管理观念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并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对相关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便为全校师生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书籍管理工作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