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分析

2021-11-30 17:49杨作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奉节支行
品牌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导向商业银行

文/杨作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奉节支行)

基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开展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对风险防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结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落实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为商业银行良好经营提供保障,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排险”角色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是当务之急。基于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有效探讨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及风险防控策略。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分析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其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也具有相应的转变。具体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导向型、业务导向型、管理导向型、风险导向型。首先,从财务导向型内部审计来看,其所处时代比较早期,经济体制仍以计划经济为主,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同时活跃度也比较低。那段时期,我国所有银行都隶属于人民银行,直属单位为行政部门,业务结构比较单一。这时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会计和财务,对于其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合法性进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程度比较浅薄。其次,从业务导向型内部审计来看,其所在时期已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并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越来越丰富,结合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使得商业银行不断爆发危机,坏账程度非常高。由此,内部审计也迎来了革新的最佳时机[1]。我国银行开始不断完善业务结构和管理结构,在更为全面的业务支持下,以更好的姿态应对市场带来的挑战,从而内部审计所涉及的范围逐渐延伸、程度逐渐加深,挖掘出业务经营中存在的不合规现象,业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1 世纪的到来之后,银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同时风险也在逐步攀升。由此,商业银行意识到将重心集中在业务经营和扩大规模上,难以推动银行进一步发展,只有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强化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银行更为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危机,由此逐渐形成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最后,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定位为风险导向型。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指的是,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不仅要严格进行事后评价,同时还要重视事前监督,对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评估,从而落实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促使风险得到充分的解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出现和发展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如此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没有针对风险进行严格的管控,商业银行会面临很大的冲击,从而良好经营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2]。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首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受到董事会的直接管理,这使得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权,从而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商业银行的充分重视。其次,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涉及程度并不深,存在形式化使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审计平台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和深化,数据搜集和分析的手段不够现代化,基础数据的质量难以保障[3]。再次,很多商业银行不具备一个相对完善的、更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机制。只有独立性强、规范性高的内部审计机制,才能保障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得以切实体现。但是问题在于,还有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制存在滞后性、独立性差的弱点,导致风险管理有效性无法保障。最后,一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没有清楚地抓住银行的重点和高风险业务,这些业务中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落实严格的审计制度,一旦风险浮出水面,对于银行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排险”策略

(一)加快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从2016 年我国银保监会推出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可以明确,商业银行未来应该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切实地增强商业银行的防风险能力。为了有效防控来自内外部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从而确保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内部审计良好承担起“排险”角色。其中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针对内部,基于有效运用监督、评价、资讯等方式,实现对银行经营情况充分的了解,而审计工作内容具体涵盖了日常经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4]。外部审计的工作职责是有效整理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并将其提交到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范围、审计内容、承担责任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内部审计对于银行的治理和发展更加关注,能够为银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基于现阶段大环境思考,对内部审计的“排险”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形成正确的审计理念,同时有意识地增加增值型服务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彻底扭转传统形式下查错纠弊的工作方向,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开展相应的咨询工作及增值服务,提升内部审计的服务水平,使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切实的实现。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该明确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目标为防控风险和提升治理水平。基于先进的内部审计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优化内部风险控制,促使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得到充分的降低,逐渐形成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商业银行在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时,应该确保其具备以下特点:独立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首先,从独立性来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良好落实对于制度要求较高,在独立性较强的制度支持下,内部审计所落实的监督工作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针对此,商业银行应该基于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而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风险管理、业务审计、内控合规上具有明确的主导权。其次,从有效性来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虽然隶属于银行内部,但是其在落实监督工作时应该切实秉持独立、客观的原则。基于现阶段市场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的过程中,要强化有效性的落实。在内部审计机制中,应该针对审计范围、权限、义务等作出明确的说明,同时为内部审计提供相应的奖惩权力,确保内部审计在落实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时得以良好进行。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机制的重要性,将其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内部审计机制也能体现出更强的约束性。最后,从规范性来看,在不断完善优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得到了切实的支持保障,因此,必须要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性,从而能够更好地约束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针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对其作出进一步规范,确保审计内容和流程能够科学有效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简化,切实保障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与内部审计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由此,日常业务的规范性要求也要纳入内部审计工作当中,从而在实际开展业务过程中,基于内部审计制度的约束和管理,业务开展得到相应的调整优化,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性得到充分的保障[5]。

(三)加强建设大数据平台

从现阶段发展的步伐来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想要充分发挥“排险”角色的价值,应该强化对大数据平台的利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大数据审计平台应该确保全面覆盖,具体包括基础层、平面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以及数据采集。首先,基础层指的是通过有效利用云计算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些最为基础的、关键的服务内容,基础层所耗费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基础层是其他模块的基础条件。第二,平台层指的是通过有效利用大数据、数据库、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整理、存储,并结合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探究。基于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确保数据相关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为其他服务模块提供夯实的数据信息基础。大数据和数据库囊括了大量商业银行开展审计监督所需数据信息,同时智能计算使得更为深入的数据分析需求得到切实保障[6]。第三,服务层的良好运用建立在平台层基础之上,其通过有效运用平台层的数据和计算引擎,从而为应用层的良好运用提供保障,平台层中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算法、知识图谱以及非结构化分析。数据服务能够针对各种数据作出科学严格的梳理和分析;算法服务能够确保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等具有夯实的算法支持。而知识图谱通过有效落实图数据库计算结果,从而进行客户画像、关联性分析等。非结构化分析服务则能够实现对文本、语音语义、图像等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第四,应用层的价值体现在服务层基础上,其通过对相关分析和管理功能的运用,确保审计监督得以全面体现在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当中。在大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下,能够对商业银行机构管理、业务交易等实现实时监测,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落实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第五,用户层为审计人员、银行人员以及相关用户提供访问内部的接口,使审计工作在线上能够良好进行。审计人员进入用户层进行项目审计,并对其展开相应的监测和审计,完成审计后,将相关资料分享到数据平台,而银行人员能够进入用户层查看资料,对工作底稿和事实确认书作出了解。第五,数据采集则负责收集内部、外部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信息,由此,数据采集接口体现出延伸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四)审计重点和高风险业务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推出的服务结构来看,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创新性的发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其中存贷业务仍是银行核心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在贷款业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审计风险就是信贷风险,从信贷审批、发放贷款、贷后跟踪直至收回借款,这个过程中所落实的工作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加强对贷款业务的审计强度,从而减少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首先,加强信贷管理制度的落实和优化,对于信贷制度是否符合发展和经营需求,相关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其能够充分体现出使用价值,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7]。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风险调查、风险审查、风险审批、风险检查等机制的完善优化,风险审批需要在集体决策的基础上,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确保审批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对于贷款业务开展流程的合理性进行明确,从而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在简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将其中存在的风险提炼出来,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银行的业务收益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对于问题贷款进行科学处理,按照其特点分出几个类别,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对于问题贷款负责人要落实相应的处理,在避免出现重复性问题的同时,也切实地警示了其他人。

四、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重要的是要着重于自身的“排险”角色,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对推动银行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立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对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为商业银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导向商业银行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犬只导向炮